首页 百科知识 《西游记》不容撼动的神魔小说经典

《西游记》不容撼动的神魔小说经典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游记》是以历史上唐僧西天取经的事为题材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长时间流传和发展丰富的过程。从大的结构上看,《西游记》可分为三个部分。《西游记》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西游记》的文字幽默诙谐、灵动流利,善于描写各种奇幻的场面,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西游记》一书的思想精髓主要是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传达出来的。

60年谱写的经典神魔故事

《西游记》是以历史上唐僧西天取经的事为题材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长时间流传和发展丰富的过程。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年轻的僧人玄奘(602—664年)去天竺(印度)取经,历时17年,跋涉数万里,取回佛教经典600余部。回长安后,玄奘口授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后其弟子慧立、彦琼又根据他取经的详细经历,写成《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了宋代,唐僧取经的故事已经成了民间艺人讲唱的重要题材。现存刊行于南宋时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那时“说话”人的一个提纲式的话本(一称是寺院“俗讲”的底本)。其内容已脱离了玄奘取经的历史故事,着重描写了神通广大的唐僧取经的保护者“孙行者”(化做白衣秀士),这是一部西游故事的最初写定本。西游记故事在金元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经常被编成戏曲搬上舞台,现存的有元末明初人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元末明初还出现了《西游记平话》,但话本没有流传下来,只是在《永乐大典》第13139卷中,保存了一段题为“魏征梦斩径河龙”的文字,有1 200多字,情节与吴承恩《西游记》第9回前半部分大致相同,此外,在一部朝鲜古代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曾多次引用到一部题为《唐三藏西游记》的平话。吴承恩就是在上述史实、传说、话本、戏剧以及颇为完整的平话的基础上,经过再创造而写成了这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从大的结构上看,《西游记》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回至第7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诞生于东海敖来国的石头里的孙悟空横空出世、拜师、大闹东海天宫的一系列经历,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主人公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其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8回至第12回是第二部分,主要追溯了唐僧的出身以及取经的缘由。第13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他在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各具法术的徒弟,并以东海龙王三太子变成的白龙马为坐骑,过车迟国、黑风山、黄风岭、女儿国、比丘国等艰险之地,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妖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全书的结局是,功德圆满的唐僧被封为旗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马被命名为八部天龙,还于龙身。因为顽皮不可一世的孙悟空成了大器,护法有功,原本被观音菩萨套在头上的金箍儿也自然脱落。从此以后,修成正果的唐僧师徒各自回到本位,一心任起了他们的神职。

《西游记》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有天界神佛、人间僧俗、山野魔怪。神佛中比如如来、观音、玉皇大帝、哪吒、杨戬等;人间僧俗,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除唐僧外,多为情节性人物;魔怪的形象,则光怪陆离,奇幻多变,如红孩儿、铁扇公主、牛魔王、白骨精等。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主要是取经的“师徒四众”——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他们的形象已是深入人心,尤其是孙悟空,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

在《西游记》中,故事展开的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人物形象则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故事情节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兴妖除怪,祭宝斗法;而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入情入理。那富丽堂皇、至高无上的天宫,就像人间朝廷在天上的造影;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就如当朝的百官;扫荡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则隐喻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升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寄托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这种将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的大手笔,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西游记》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这些艺术形象,与《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相比,更贴近现实生活,因而也更具真实性。这种人物形象,是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未曾有过的,显示出人物塑造更趋真实、日常和复杂多样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西游记》的文字幽默诙谐、灵动流利,善于描写各种奇幻的场面,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种戏言,有时是信手拈来,只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比如第四十二回写悟空去向观音借玉净瓶时,观音要他“脑后救命的毫毛拔一根”作抵押,悟空不肯,观音就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

这“一毛不拔”就是顺手点缀的“趣话”,博人轻松一笑。

有的戏言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第二十九回写猪八戒在宝象国大肆吹嘘自己本领高强,结果与妖怪战不上八九个回合,“那呆子……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这一段戏笔,无疑对自私又好说大话的猪八戒作了辛辣的嘲笑。

有的游戏笔墨则成为讽刺世态的利器。例如第四十四回写车迟国国王迫害和尚,各府州县都张挂着御笔亲题的和尚“影身图”,凡拿得一个和尚就有奖赏,所以都走不脱。此时忽然插进一句:“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看似风趣而夸张,实是对当时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社会现实的控诉。

孙悟空和猪八戒

《西游记》一书的思想精髓主要是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传达出来的。在作者吴承恩的笔下,孙悟空是真善美的化身。他聪敏、神通广大,性格坚毅乐观,言语诙谐幽默。

他是一只神猴,却又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他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勇于反抗等特点,体现着人性的欲求;他神通广大、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他长得一副毛脸雷公嘴的猴相,机灵好动、淘气捣蛋等习性,又是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

孙悟空是只“灵猴”,他孕育在一块神秘的仙石之中,出生在灵秀优美、宛如世外桃源的花果山。灵猴有慧根,孙悟空在道观很快便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便能翻出十万八千里。孙悟空神通广大,就连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也不放在眼里,反而大闹天宫,只身一人杀退了玉皇大帝手下十万神威的天兵天将。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虽然是只“天产石猴”,身上却汇聚了人性和猴性两种特点。他活泼好动,像自然界的猴子一样,喜欢攀枝爬树,上蹿下跳;同时又有人的情感。在三打白骨精之后,却被肉眼凡胎的师傅唐僧误以为是滥杀无辜,坚持要和他断绝师徒关系,逐出取经队伍。孙悟空只好“含泪叩头辞长老”,无奈又委屈之余,不禁流下伤心的泪水。

孙悟空的优秀品质和性格特征,在其他人物的衬托下尤为明显。比如孙悟空的二师弟猪八戒,在取经的问题上始终动摇不定,一旦遇到困难,便嚷嚷着散伙回家。有一回讲到唐僧一行被青狮、白象、大鹏三怪拦住去路,孙悟空不慎被妖怪捉住,猪八戒便吵着要分家散伙,孙悟空却想尽办法脱身,回到队伍中保护师傅唐僧。孙悟空在取经的道路上,翻越千山万水,历尽坎坷艰辛,却始终坚定不移。

又如猪八戒是“天蓬元帅”下凡,具有一定的神性。但他长得长喙大耳,又有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等特点,既是其猪的本性的体现,又是其人性的表现。他一方面本性憨厚、淳朴,在高老庄上干活卖力;在斩妖除怪的战斗中,也是悟空的得力助手,荆棘岭、七绝岭、稀柿衕仗他开道、拱路。但另一方面,他又有食、色两欲,一时难以泯灭;偷懒、贪小、使乖弄巧,好占便宜。他在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猾。猪八戒的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这一形象不仅不可恶,反而有几分可爱之处。较之孙悟空具有更多理想化成分的形象,猪八戒的形象则更具有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真实性,给人更多的亲切感。

再如《西游记》中的诸多妖魔鬼怪,也同样具有神性、物性和人性的统一。鱼精习水,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会吐丝,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则呈轻佻之姿,就是他们本身的性格。而这些动物、植物,一旦修炼成了妖怪,就具有了神奇的本领,具有了神性,从真转化为幻。同时,他们又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具有了人性,像黄袍怪爱百花羞公主,罗刹女因母子分离而痛恨孙悟空,都很合乎人情。

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

吴承恩从幼年时代就开始听神魔故事,到65岁完成《西游记》——共经历将近60个春夏秋冬。吴承恩对诙谐风趣小说的崇尚,对野史奇闻的酷爱,无不带有一种深沉的、与生俱来的由衷情绪。中国古典小说“志怪”的传统以及讽刺社会黑暗的创作风气被他继承并传扬开来。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大约生于1500年,死于1582年。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家住江苏淮安。吴承恩自幼便以文章出色而闻名江淮,成年后“英敏博洽,为世所推”,然而却在科举的考场上屡考不中,郁郁不得志,因而一度“迂疏漫浪”。直到中年时,吴承恩才被补为岁贡生。后来因为生活贫苦,加之母亲年事已高,不得已才去做了长兴县皿及荆府纪善。晚年时回归故里,放浪诗酒,贫老而终。

吴承恩幼年时便喜好野言稗史、奇闻逸事,从青年时就已开始留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到了壮年时期,吴承恩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宋代的时候,取经故事被说书人取为素材用来创作话本。通过“说话”这种活泼生动的艺术形式,取经故事被逐渐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内容更加多彩。广大群众,尤其是艺人对取经故事的不断加工、润色,使得取经故事越来越脱离故事的真实细节,却越来越具备浓郁的浪漫主义及幻想的色彩。这一切,都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吴承恩在其漫漫生命道路上长期度过的,是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这固然消磨了他的锐气和壮志,却也激发了他的愤慨和狂傲,使他比较容易接受当时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变革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吴承恩不朽的小说名著《西游记》《禹鼎志》,长诗《二郎搜山图歌》,以及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4卷、《花草新编》等众多作品鱼贯而出。而吴承恩也因《西游记》的完成,走到了他人生辉煌的终点,与此同时,他已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看鲁迅如何读《西游记》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复善谐剧,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嘉靖甲辰岁贡生,后官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万历初卒(约1510—1580)。杂记之一即《西游记》(见《天启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绪淮安府志》贡举表),余未详。又能诗,其“词微而显,旨博而深”(陈文烛序语),为有明一代淮郡诗人之冠,而贫老乏嗣,遗稿多散佚,邱正纲收拾残缺为《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吴玉搢尽收入《山阳耆旧集》中(《山阳志遗》四)。然同治间修《山阳县志》者,于《人物志》中去其“善谐剧著杂记”语,于《艺文志》又不列《西游记》之目,于是吴氏之性行遂失真,而知《西游记》之出于吴氏者亦愈少矣。

《西游记》全书次第,与杨志和作四十一回本殆相等。前七回为孙悟空得道至被降故事,当杨本之前九回;第八回记释迦造经之事,与佛经言阿难结集不合;第九回记玄奘父母遇难及玄奘复仇之事,亦非事实,杨本皆无有,吴所加也。第十至十二回即魏征斩龙至玄奘应诏西行之事,当杨本之十至十三回;第十四回至九十九回则俱记入竺途中遇难之事,九者究也,物极于九,九九八十一,故有八十一难;而一百回以东返成真终。

唯杨志和本虽大体已立,而文词荒率,仅能成书;吴则通才,敏慧淹雅,其所取材,颇极广泛,于《西游记》中亦采《华光传》及《真武传》,于西游故事亦采《西游记杂剧》及《三藏取经诗话》(?),翻案挪移则用唐人传奇(如《异闻集》《酉阳杂俎》等),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几乎改观,如灌口二郎之战孙悟空,杨本仅有三百余言,而此十倍之,先记二人各现“法象”,次则大圣化雀,化“大鹚老”,化鱼,化水蛇,真君化雀鹰,化大海鹤,化鱼鹰,化灰鹤,大圣复化为鸨,真君以其贱鸟,不屑相比,即现原身,用弹丸击下之。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做窗櫺;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杆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櫺,后踢门扇。”大圣听得,……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真君前前后后乱赶,……起在半空,见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镜,与哪吒住立云端。真君道,“天王,曾见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来,我这里照着他哩。”真君把那赌变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说毕,却道,“他变庙宇,正打处,就走了。”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子使了个隐身法,走出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在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甚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甚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第六回下《小圣施威降大圣》)

然作者构思之幻,则大率在八十一难中,如金山之战(五十至五二回),二心之争(五七及五八回),火焰山之战(五九至六一回),变化施为,皆极奇恣,前二事杨书已有,后一事则取杂剧《西游记》及《华光传》中之铁扇公主以配《西游记传》中仅见其名之牛魔王,俾益增其神怪艳异者也。其述牛魔王既为群神所服,令罗刹女献芭蕉扇,灭火焰山火,俾玄奘等西行情状云:

……那老牛心惊胆战,……望上便走。恰好有托塔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领鱼肚药叉巨灵神将幔住空中。……牛王急了,依前摇身一变,还变作一只大白牛,使两只铁角去触天王,天王使刀来砍。随后孙行者又到,……道,“这厮神通不小,又变作这等身躯,却怎奈何?”太子笑道,“大圣勿疑,你看我擒他。”这太子即喝一声“变!”变得三头六臂,飞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斩妖剑望颈项上一挥,不觉得把个牛头斩下。天王丢刀,却才与行者相见。那牛王腔子里又钻出一个头来,口吐黑气,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剑,头落处,又钻出一个头来;一连砍了十数剑,随即长出十数个头。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才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像,腾挪不动,无计逃生,只叫“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哪吒道,“既惜身命,快拿扇子出来!”牛王道,“扇子在我山妻处收着哩。”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回至芭蕉洞口。老牛叫道,“夫人,将扇子出来,救我性命!”罗刹听叫,急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门;又见金刚众圣与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又搧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有诗为证:

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特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将助神功。牵牛归佛伏颠劣,水火相联性自平。(第六十一回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又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详见胡适《西游记考证》)。如记孙悟空大败于金洞兕怪,失金箍棒,因谒玉帝,乞发兵收剿一节云:

……当时四天师传奏灵霄,引见玉陛,行者朝上唱个大喏,道,“老官儿,累你累你。我老孙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一路凶多吉少,也不消说。于今来在金山,金洞,有一兕怪,把唐僧拿在洞里,不知是要蒸,要煮,要晒。是老孙寻上他门,与他交战,那怪神通广大,把我金箍棒抢去,因此难缚妖魔。那怪说有些认得老孙,我疑是天上凶星思凡下界,为此特来启奏,伏乞天尊垂慈洞鉴,降旨查勘凶星,发兵收剿妖魔,老孙不胜战栗屏营之至。”却又打个深躬道,“以闻。”旁有葛仙翁笑道,“猴子是何前倨后恭?”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第五十一回上《心猿空用千般计》)(鲁迅)

有关《西游记》的小知识

了解下《东游记》

《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56回,每回平均1000字左右。作者为明代吴元泰。内容为八仙的神话传说,记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龙太子摩揭夺走蓝采和的玉版,于是八仙和龙王大战,最后由孙悟空大败天兵天将。

不容错过的经典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做窗櫺。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櫺,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真君前前后后乱赶,只见四太尉、二将军一齐拥至道:“兄长,拿住大圣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座庙宇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櫺,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又渺无踪迹。可怪!可怪!”众皆愕然,四望更无形影。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寻他。”即纵身驾云,起在半空。见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镜,与哪吒住立云端,真君道:“天王,曾见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来。我这里照着他哩。”真君把那睹变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说毕,却道:“他变庙宇,正打处,就走了。”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出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听说,即取神锋,回灌江口来赶。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甚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甚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力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