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确养护肾脏

正确养护肾脏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治疗要以综合防治为目标,由于目前对糖尿病肾病治疗尚无特效方法,故应以预防为主。如肾功能损害明显,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治疗。

慢性肾炎病人应如何保护残余肾功能

引起慢性肾炎肾功能逐渐变化的因素常见的有:①血尿、蛋白尿、血压控制不理想;②饮食中摄入蛋白质过多;③感染;④使用肾毒性药物;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反复发作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脂肪酸代谢紊乱对肾的损害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有60%以上的慢性肾衰竭是由慢性肾炎引起的,由于近年糖尿病发病率逐渐提高,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正在逼近传统的肾小球肾炎所导致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所以说,慢性肾炎患者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措施,尽量保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肾衰竭的发生。

1.控制好血压 血压愈高对肾的损伤愈严重,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应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自行减量。

2.适量摄入蛋白质 早有实验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引起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高压力,从而加速肾小球硬化进展,因此,对于已经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在保证足够热量供给的基础上进行限定,一般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6g/(kg·d),并且以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优质动物蛋白质为主,如牛奶、蛋类、鱼类等。

3.预防各种感染 由于慢性肾炎患者平时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发生感冒、口腔扁桃体炎等,而炎症都会使肾受到损害。因此,慢性肾炎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诱发感染。

4.忌用肾毒性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直接毒性和免疫毒性药物,是加快肾功能恶化的重要诱因,常见的药物如下。①抗生素类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②消炎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③抗癫药:苯妥英钠等;④肿瘤化疗药:亚硝基脲类等;⑤各种造影剂等;⑥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木通等。

不可不防的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是与糖尿病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保证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来说极为重要。

为何出现糖尿病肾病

在遗传因素与长期高血糖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肾小球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及压力增加,肾组织缺血、缺氧,蛋白非酶糖基化,多元醇途径活化及氧化应激。以上情况的长期存在,导致肾小球系膜基质及基底膜合成增加、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症。大多数学者认为高血糖是发生肾损坏的先决条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加速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糖尿病肾病治疗要以综合防治为目标,由于目前对糖尿病肾病治疗尚无特效方法,故应以预防为主。科学研究揭示,糖尿病肾病的8大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8%)、高血压(≥140/90mmHg)、高胆固醇(LDLC≥3.2mmol/L)、蛋白尿(尿蛋白≥300mg/24h)、高蛋白饮食(蛋白摄入量>0.8g/kg)、吸烟、肾病家庭史和肥胖(BMI≥28kg/m2)。因此,应从发现糖尿病开始就控制好上述因素,并长期有效坚持,改善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并积极应用控制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的药物。

控制血糖是“重中之重”

从患糖尿病起即应积极治疗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空腹血糖<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不能达标将无法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英国的两个大型临床研究均证明,满意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强化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0%)可使发生任何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12%,微血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降低25%;控制血糖≤6.7mmol/L可防止糖尿病肾病进展。最近公布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以格列齐特缓释片为基础的强化降糖治疗,仅5年就可以使新发或恶化肾病事件显著下降21%,大量蛋白显著下降30%。以下是降糖措施。

1.选择口服降糖药 目前有证据显示,以格列齐特缓释片为基础的联合降糖方案,是糖尿病肾病治疗比较理想的方案。格列喹酮的代谢产物95%经胆排泄,仅5%经肾排泄,故轻到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仍可应用,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需适当减量。拜糖平(阿卡波糖)是一种糖苷酶抑制药,可以延缓葡萄糖在肠道中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因其在肠道中吸收仅有1%~2%,故对肾功能影响不大。格列奈类药和噻唑烷二酮类药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仍可应用。有严重肾功能减退者不宜使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等,以免产生乳酸性酸中毒。

2.应用胰岛素 对于饮食控制和(或)口服降糖药不能很好控制血糖者(糖化血红蛋白≥7.0%),应早用胰岛素治疗。如肾功能损害明显,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治疗。

控制高血压与蛋白尿

高血压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降低血压可以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如果尿蛋白>1.5g/24h,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目前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首选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类。糖尿病患者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起,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服用

控制血脂紊乱

高胆固醇血症也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2.6mmol/L。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调节血脂类药物,除调节血脂外,还有稳定斑块、恢复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抑制炎症等独立于调节血脂以外的作用,进而改善血液流变学,能明显预防糖尿病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降低尿蛋白排泄。ACEI或ARB。这两类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能改善肾小球内高血压、高灌注、高滤过的“三高”问题和降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由此减少尿蛋白的排泄,防止尿蛋白对肾小管的损害和避免肾功能恶化。需要注意的是,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及血清肌酐>265μmol/L的患者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其他治疗

包括低蛋白饮食[0.6~0.8g/(kg·d)],减轻腹型肥胖,治疗水肿及贫血尿毒症患者可采取透析和肾移植等治疗。

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的药物

尽量不使用抗炎镇痛类药物、复方感冒药等,若长期使用可阻抑肾小管细胞的酶活性,产生直接的肾小管毒性作用,有时还会引起肾组织的过敏反应,因此,应慎用此类药物。要尽量减少各种造影剂的使用,如静脉肾盂造影等;少用或禁用对肾有损害的抗生素,如新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以及某些头孢菌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必须使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磺胺药由于可在尿路中形成结晶而容易导致尿路梗阻,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应避免使用。另外,不要迷信所谓“偏方”和“纯中药制剂”。并非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事实上,不少不正规的降糖中药制剂里都加有优降糖(格列本脲),因此,在服用任何中草药前,患者均应咨询医生,以免出现肾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