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解质和肾功能管理

电解质和肾功能管理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病变类型和患儿尿量,调整晶∶胶体液比例。5.每日补充电解质,生理剂量为Na+3mmol/100ml,K+2~3mmol/100ml。实际输入量需经常参考血电解质检查结果,尤其是血钾变化。血气分析pH及碱贮值可提示其严重性。治疗重点在于明确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并加以矫正。如由循环功能不全所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应努力改善心功能,变化周围血管阻力。低血钙可导致患儿惊厥以致缺氧,同时影响心肌收缩力。

(一)输液和电解质

1.术后头24h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通常为水钠潴留,但又存在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不足,而无法维持最佳前负荷及心排血量,因此,在此阶段输液应以胶体为主,晶体液仅维持半量输注。

2.补液原则。总量:体重<10kg:100ml/(kg·d);体重10~20kg:100×10kg+(体重-10kg)×50ml/d;体重20~30kg:100 ×10kg+(体重-10kg)×50ml+(体重-20kg)×20ml/d。带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输液量为生理输液量的2/3。术后第1天给总量的50%,第2天给75%,第3天给75%~100%。根据病变类型和患儿尿量,调整晶∶胶体液比例。

3.<6个月的婴幼儿如输入晶体液,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以10%为宜;>6个月时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以5%为宜。

4.体温每增加1℃,补充晶体液量相应增加10%。

5.每日补充电解质,生理剂量为Na3mmol/100ml,K2~3mmol/100ml。实际输入量需经常参考血电解质检查结果,尤其是血钾变化。维持血K浓度在4.0~4.5mmol/L。术后早期尿量较多时注意低血钾所诱发的心律紊乱。

6.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细胞比容<0.35,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细胞比容<0.40,均应积极输血,以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提高血循环携氧量,改善有效循环。血细胞比容正常时可酌情应用5%白蛋白,以5~10ml/kg,输注以提高体内胶体渗透压水平。

(二)肾功能管理

1.补钾 体外循环中的血液稀释使术后早期尿量大增,此时应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及时补钾。

2.尿量 心外术后尿量应维持在1~2ml/(kg·h),低于此水平首先检查是否有容量不足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早期及时处理少尿可以防止急性肾衰竭。

3.药物应用 尿量<1~2ml/(kg·h)时,首先应检查尿管位置,尿路是否通畅,膀胱是否充盈,然后考虑应用利尿药。

(1)呋塞米0.5~1.0mg/kg,静脉滴注,如无效可增加剂量至3mg/kg,分2次,间隔2~4h应用。

(2)小剂量多巴胺[2~3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可在利尿药无效时早期应用,改善肾血流灌注。

(3)甘露醇应慎用,其可致血管内容量增加。在心功能不全时可产生肺水肿或急性心功能不全。

4.碱化尿液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见血红蛋白尿。当尿量<1~2ml/(kg·h)时,除利尿外注意碱化尿液(5%NaHCO3输注),预防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损伤肾功能。

5.急性肾衰竭的发生原因及不良后果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主要与低心排血量有关,也可能继发于术中深低温停循环的缺血、缺氧。术后尿少可迅速引起水钠潴留、呼吸功能下降、高血压、高血钾、低钙、代谢性酸中毒、贫血、感染、尿毒症等一系列严重不良后果,肾衰竭治疗原则与成人相同(参照成人部分)。

6.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

(1)尿量<0.5ml/(kg·h)。

(2)尿钠>60mm·l/L。

(3)尿比重<1.010。

(4)血尿素氮>[17.8mmol/L/(50mg/dl)]。

(5)检查电解质、BUN及肌酐水平和肌酐清除率,检测尿比重。

7.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1)纠正有效血容量不足,改善心功能,提高肾灌注压。

(2)调整或替换经肾脏排泄的或对肾脏有毒害作用的药物,收缩肾血管的药物尽量不用或少用,如必须用则尽可能使用小剂量。

(3)静脉注射呋塞米,可从每次1mg/kg开始,增加到每次8mg/kg。最大可持续静脉注射呋塞米1mg/(kg·h)。

(4)限制液体入量,力争量出为入。

(5)减少蛋白质分解,蛋白质入量限制在0.5g/kg以内,透析患儿可放宽到1~2g/kg。

(6)处理高钾血症。

(7)控制及预防感染。

(8)营养支持(低钾、低钠、高热量、低蛋白质)。

(9)透析治疗。腹膜透析应确保其有效性;血液透析应注意有效循环血量的稳定,注意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超滤也可发挥一定作用。

8.腹膜透析

(1)适用于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如患儿术后持续数小时无尿或尿量极少,建议积极使用之(表3-19)。

(2)从腹部正中放置腹膜透析管至盆腔,最好放在最低位。

(3)配方:有商品化的腹膜透析液。根据患儿尿量,选择浓度。

(4)腹膜透析液量15~20ml/h,15~20min内滴完,保留20~30min,放液15~20min。透析次数可不等。

(5)注意精确记录腹膜透析液的性质和量。

表3-19 腹膜透析指征

9.血液透析 CRRT。

(三)代谢及电解质紊乱

1.低血糖

(1)新生儿低血糖标准为<400mg/L,婴幼儿为<600mg/L。

(2)无症状低血糖患儿首先给25%葡萄糖注射液1ml/kg缓慢静脉注射(超过10min),然后10%葡萄糖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

(3)急性癫发作低血糖患儿紧急静脉缓慢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1~2ml/kg,或50%葡萄糖注射液1ml/kg,每小时查血糖1次,以调整葡萄糖用量。

2.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可对内环境稳定造成严重影响。血气分析pH及碱贮值可提示其严重性。治疗重点在于明确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并加以矫正。如由循环功能不全所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应努力改善心功能,变化周围血管阻力。如因肾衰竭所致则应考虑超滤或透析。

(1)治疗以NaHCO3为主,剂量公式为:NaHCO3用量(mmol)=0.3×体重(kg)×碱贮差值(公式中0.3的系数在新生儿为0.5,<6个月为0.4)。

(2)NaHCO3用量初起为计算量的一半,复查血气后酌情追加。

(3)对肾功能不全,限制Na入量的患儿,可使用氨丁三醇等有机H亲合剂。

3.代谢性碱中毒

(1)代谢性碱中毒少见,多见于利尿药使用不当或NaHCO3用量过大所致。

(2)肾功能良好时通过纠正电解质紊乱可获得改善。

(3)严重代谢性碱中毒可经中心静脉给予0.15mol的HCl,缓慢静脉滴注(至少维持16~24h)加以纠正。或精氨酸5g静脉滴注,根据血气调整精氨酸的用量。

4.低血钠 正常范围135~142mmol/L。

(1)应补钠的mmol数=(140-实测值)×0.2×体重(kg)数。

1mmol的氯化钠=58.5mg氯化钠。

(2)静脉可用3%浓度的氯化钠补充钠。

(3)也可用口服补盐法补钠。

(4)如为稀释性低血钠,限制液体入量即可。

5.高血钠

(1)补充低张液体。

(2)如可能,尽可能减少排钾利尿药。

6.低血钾(血钾<3.0mmol/L)

(1)低钾时补K的mmol数=(4.0-实测值)×0.3×体重kg数。

1mmol的氯化钾=75mg氯化钾=15%氯化钾5ml。

(2)补K第1小时应补所需的1/3~1/2量。

(3)最大补K量≤0.3mmol/(kg·h)。

(4)血K>4.0mmol/L时,停止补K

(5)用微量泵补钾。

(6)注意补镁,可用门冬氨酸钾镁。

7.高血钾(血钾>6.0mmol/L)

(1)利用呼吸机过度通气和(或)给与5%NaHCO3静脉滴注,利用碱化的内环境降低血钾。

(2)25%葡萄糖注射液,按1~2g/kg(4~8ml/kg),溶入普通胰岛素(每4g葡萄糖用胰岛素1U)静脉滴注,使K转入细胞内。

(3)钙剂:新生儿、小婴儿每次20mg,婴幼儿每次50mg,大患儿每次100mg,静脉用。

(4)利尿:呋塞米每次0.2mg/kg,静脉注射。可反复用,剂量可加倍。

8.低血钙(<1mmol/L)

(1)血清钙50%与蛋白质结合,40%为游离钙。低血钙主要为游离钙水平降低。多见于婴幼儿有酸碱平衡紊乱时。低血钙可导致患儿惊厥以致缺氧,同时影响心肌收缩力。

(2)无症状患儿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ml/(kg·d)加入每日维持液中静脉滴注;有惊厥时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剂量为0.1ml/kg。惊厥停止后给予1~2ml/(kg·d)量加入维持液中静脉滴注。或应用葡萄糖酸钙,新生儿、小婴儿每次20mg,婴幼儿每次50mg,大患儿每次100mg,静脉用。

(3)合理洋地黄制剂和利尿药,必要时停用。

(4)每输100ml血应注意补钙10mg。

(5)注意补镁。

9.低血镁(<1.5mmol/L) 静脉使用门冬氨酸钾镁和硫酸镁。给予10%硫酸镁1ml/kg缓慢静脉注射后,以1ml/(kg·d)加入每日维持液中静脉滴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