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增长总量对于提高南京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战略的实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含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而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重工业中粗放型增长方式,增加了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影响到综合环境资源成本节约指标的得分,是南京市综合竞争力下降中最主要的因素。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_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第四节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实施提升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战略,提升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素,提升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是提高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经济以平均高出全国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2%,高于10%的预期目标,高于改革开放以来12%的平均增速。到“十五”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413亿元,在“九五”末突破千亿元大关基础上实现五年翻番,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南京经济总量曾长期居于江苏首位,但从“九五”开始,南京经济总量相对下降。2004年,南京生产总值1 910亿元,名列全省第三,只相当于苏州生产总值3 450亿元的55%,无锡生产总值2 350亿元的81%。在长三角16城市中排名第6位,只相当于上海生产总值7 450亿元的26%,杭州生产总值2 515亿元的76%,宁波生产总值2 158亿元的89%。由此可见,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增长总量对于提高南京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扩大经济总量,必须抓住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及时抢抓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机遇,实施“工业第一战略”,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施统筹发展战略,加快郊县经济、外向型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加快“一城三区”建设,促进江南、江北协调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上附加值高的项目。通过有效措施,提高综合增长率、综合生产率、综合就业机会、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环境资源成本和综合人均收入,扩大经济规模,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提升经济增长总量,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从粗放型增长为主向集约型增长为主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模式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相统一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从行政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市场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从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改变。通过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战略的实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含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而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战略,提升南京产业竞争力

南京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南京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促进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南京市产业竞争力。

1.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增加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

在南京的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较高。重工业中粗放型增长方式,增加了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影响到综合环境资源成本节约指标的得分,是南京市综合竞争力下降中最主要的因素。南京市应通过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力度,变粗放型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加大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具体包括:第一,通过先进资本的导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南京的重工业中以大中型国企居多,通过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推动,吸引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加入,可以从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角度推动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第二,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改力度,增加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南京是科教大市,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所以南京要结合传统产业和科技能力都很强的特点,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解决重工业的发展对南京市造成较严重污染和能耗较大等实际问题。第三,促进传统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培育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的升级。由于历史原因,南京市传统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结构雷同,企业外向度和关联度不够,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随着南京化工园区的成立,政府在注意企业空间聚集度提高的同时,更要注意产业链的培育,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分拆等方式促进产业链的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培育,南京市的传统产业可逐步由重工业向轻工业转变。

2.通过现代制造基地的打造,加快软件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综合竞争力分析可知,南京具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科研能力,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全国前列,有能力通过发展高新产业优化南京市的整体产业结构,提升南京综合竞争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善南京投资软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南京投资软环境的欠缺成为影响南京现代制造基地的建设和软件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南京应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益、规划能力和加大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性等多方面提高软环境的建设。

二是注重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培育,全面促进南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对城市经济的重要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做好统一的规划和定位,要注重发挥产业集群的空间聚集效应,避免各开发区产业门类繁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和产业结构重复、雷同的现象产生,将各开发区的功能定位错开,以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还体现在政府要重视产业链的发展和培育上。产业集群关键是强调企业间的分工和合作,培养企业的专业化能力,使其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形成规模经济,使集群整体的竞争力得到提升。目前,南京高新企业之间关联度不够紧密,大企业自成一体,小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链。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侧重引导,逐步促进产业链的分化和发育,避免一厢情愿的现象产生。

三是注意高科技产业中“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升级。目前国际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特别是平板显示部分,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加快了其向大陆转移的步伐。南京市要特别注意龙头企业的引进,只要龙头企业能落户南京,其配套企业也会积极跟上,引进了龙头企业就等于引入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带动整个地区高新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提升竞争力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社会事业的需求很大,所以具有大力发展面向个人的生活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南京必须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的生产型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工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间的共同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首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促进和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流程,将一些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关系不大的流程外包出去,促进产业链的自然生长和培育。南京具有全国一流的硬件条件,人力资源丰富,具备经济快速发展所必需的相关生产要素。但是,由于现代服务业的不发达,使得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影响到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提高产业之间的配套能力,促进产业的共同发展。目前,南京存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融合度不高的缺陷,这一缺陷将影响到南京未来作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打造。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服务,可以降低制造业的制造成本;通过发展投融资、保险业等金融服务,可以促进资本在企业间的合理分配,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通过发展会展服务,可以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所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还可以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繁荣。

最后,发展现代服务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提升长期竞争力。从长远发展看,能源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南京市目前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经济对于能源具有严重的依赖性。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南京可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结构中,降低非再生性资源消耗比重,提高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从而使第二产业对实物资源的需求相对下降,对服务资源的需求相对上升,促进产业的全面升级,提高南京的长期竞争力。

四、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提升环境资源成本竞争力

目前,南京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工业化、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资源成本竞争力是南京城市竞争力的弱项,在全国200个城市中位于第54名,这一名次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环境资源成本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推进经济发展向“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可循环”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把发展低能耗环保型产业作为产业调整与改造的基本取向,严格禁止高污染的企业和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体系。要推行工业生态化建设战略,提高生态效率,在企业内部形成生态循环,后续生产部门利用上一部门的废弃物、副产品和产出;企业之间建立一种类似于生态链的网络关系,网络内的各企业相互利用各自的废弃物、副产品和产出,以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降低污染。应当考虑如何利用本市的钢铁、电厂的工业废渣,水泥或混凝土掺和料,隔热保温防火材料,各种墙体材料以及航天、潜水材料等物料。要推行清洁生产,对高耗能、高耗水产业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实施主要污染物深度处理和有效监控,从源头对工业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在宏观层面上要提高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关注,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建立绿色消费观。政府主管部门要通过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政策法规,引导循环经济发展,利用价格、税收、奖惩和信贷制度等激励和刺激循环经济发展。要加大对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力度,加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市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五、实施城市创新战略,提升科技竞争力

实施城市创新战略、构建城市创新体系是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城市创新体系是一个以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高效率的网络体系。这个网络体系包括科技创新系统、企业创新系统、创新成果扩散系统等三大主体系统,还包括教育训练系统、城市宏观调控系统、社会服务支撑系统等三大支持系统。在城市创新体系中,科技创新系统是基础和源头,企业创新成果扩散系统是核心,教育培训、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系统是保障。南京市是重要的科教基地,具有构建科技创新系统和教育培训系统的良好条件,同时,南京又是著名的制造业之都,具有构建企业创新系统的良好基础。但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内城市中都不是在最前列,与南京市拥有的科技资源是不相称的,其重要原因是,创新成果扩散体系不健全,影响科技创新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的衔接。同时,城市宏观调控系统和社会服务支撑系统也不够健全,不利于城市创新体系效率的提升。

构建南京城市创新体系,需要加强系统间的互动,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间的互动,将促进创新要素的融合,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系统间互动的关键是加强科技创新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之间的合作和衔接,要达此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创新成果扩散系统的中介作用,通过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和有效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结合外部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构建南京城市创新体系,需要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创新资源。如创新资金的筹集,可考虑建立国家、集体、外贸、民资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也可以考虑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利用基金等其他融资渠道;远期融资系统,应以市场运作为主,包括吸引外资、民资,发挥风险基金的功能,为城市创新系统的长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再如,要充分发挥创新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企业家)的作用,制定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才能发挥的激励政策,鼓励创新人才进行各种创新活动。

构建南京城市创新体系,需要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引进,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府在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的进程中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构建创新环境,对创新资源、创新信息、创新成果的筹集,创新人才的集聚,创新成果的扩散,创新机制的构建,创新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

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充分利用和发挥南京城市创新资源,建设国内一流的城市创新体系,使南京成为国内重要的创新基地、知识和技术扩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升南京的科技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六、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提升郊县竞争力

郊县是大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郊县的发展就是南京市的发展,郊县竞争力的提升就是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因而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提升郊县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尽管近年来郊县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郊县实力既是提升南京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弱项,同时又是最有提升空间的强项。进一步提升郊县竞争力,重在支持和帮促郊县发展。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时,郊县需要大力度的支持和帮促,在规划布局、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区域发展、环境保护、体制制度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需要城区支持和帮促。工业是南京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更是富裕农民、提升郊县工业的重要支持,城区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各级机关团体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帮促郊县发展的号召,要支持郊县与外资、民资、国资大企业的合资合作;尤其是城区重点支柱产业要支持郊县工业发展,产业链可向郊县延伸和辐射。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帮助和促进郊县工业经济规模增大,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城市化是郊县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通过规划引导、产业带动、政策鼓励、环境吸引等措施推进郊县城市化,重点建设“三城九镇”,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民市民化。郊县农业发展也需要城区支持,支持他们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和生态化水平,构筑起融经济、生态、旅游、科技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体系。

通过城区的支持和帮促,在郊县构建起自我组织、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机制,促进郊县自我发展,推进郊县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把小生产方式转变成市场化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从而不断提升郊县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七、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开放竞争力

品牌不仅仅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运用,品牌还是代表特定文化意义的符号,是消费者了解产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渠道。对于企业来说,实施品牌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销售收入的增加并不断拓展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品牌逐渐被当作企业国际化的旗帜与形象标识,成为“国际市场通行证”。20世纪中期以后,日本经济是伴随着“丰田”、“本田”、“索尼”、“松下”、“东芝”、“日立”、“三洋”等众多全球品牌崛起并登上国际经济舞台的,韩国也是伴随着“现代”、“三星”、“LG”等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国内的一些企业走向世界也是依赖品牌起家的,如青岛的“海尔”,便是成功之例。

南京既是科教基地、制造业之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厚。实施品牌战略,利用南京的资源优势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力量,努力攻关,建立激励企业塑造品牌的机制,完全可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建立起强势品牌,并依靠这些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竞争力。

八、实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战略,提升政府管理竞争力

为了适应信息化、全球化、一体化和多极化的全球发展趋势,适应“两个率先”的基本要求,必须进一步实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战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高效能政府。

实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战略,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切实增强和完善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要进一步提升政府在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医疗、科技发展、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有效机制,建立决策的公共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评价、重大事项集体会议、决策跟踪评估等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水平;要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各区(县)之间的关系,建立重要资源的高效配置综合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的组织程度,不断提升政府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的能力;要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扩大企业的投资决策自主权,鼓励社会投资;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防灾救灾与公共危机预防应急体系和保障机制,加强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创新体系和建设学习型机关,提升政府管理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规范化的服务型政府评价体系。

总之,要通过实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战略,全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打造高效能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管理竞争力。

九、构建和谐南京,提升综合竞争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南京,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缓和并解决这些矛盾,构建人、社会与自然相统一的和谐南京,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构建和谐南京,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市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法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要以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线,把广大市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服务、社会安全、社会秩序、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能够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正确处理官与民、富人与穷人、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南京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建设和谐南京要突出重点,层层落实建设和谐南京的重要任务。一是区际和谐,要促进城区之间、城乡之间、南京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和谐发展,树立大南京理念,形成一个区际协调发展的和谐板块。二是区内和谐,要在南京的6 598平方公里土地上,600多万人口之间,形成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发展。三是人居和谐,使南京的每个居民的发展与城市同步;使城乡居民和所在社区乡村发展同步,构建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四是人群和谐,使不同阶层的市民和谐发展,在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同时,基尼系数同步下降。五是人际和谐,使市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真正形成团结、协作、合作、协调的人际关系。六是人生和谐,使每个市民本身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政治需要和精神需要。

总之,要通过构建和谐南京,为创建南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

附表:

附表5-1 2000—2003年度中国综合实力前10强城市

img18

资料来源:数据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整理所得。

img19

img20

img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