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术道德与期刊品牌建设

学术道德与期刊品牌建设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论述学术道德与期刊品牌建设的关系:学术期刊应坚信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奠基;学术期刊应坚定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导航;学术期刊应坚守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服务。2 学术期刊坚信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奠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期刊发展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期刊界品牌意识不强,期刊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学术道德与期刊品牌建设_论文

学术道德与期刊品牌建设

肖 坚

(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南昌 330046)

摘 要:近年来,在高校和学术界出现了一些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缺失现象,权学交换、钱学交易、弄虚作假、粗制滥造、剽窃抄袭、学术投机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人称之为学术腐败。在当前学术期刊打造品牌化的背景下,各方有必要格外重视学术道德问题。在此,论述学术道德与期刊品牌建设的关系:学术期刊应坚信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奠基;学术期刊应坚定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导航;学术期刊应坚守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服务。

关键词:学术道德;期刊品牌;学术诚信;品牌建设

Title:Academic Ethics and Periodical Brand Buildi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 series of phenomena called academic corruption have usually appeared in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c circle.On ground of creating famous brand of academic periodicals,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academic ethics.Based on this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ethics and brand building of periodicals.In short,academic moral is perfectly important for creating a high qualified and trustworthy periodical undoubtedly.

Key Words:academic ethics;periodical brands;academic integrity;brand building

1 引言

学术(Academic)一词源于柏拉图创建的高等教育学校阿卡德米(Academy),在欧洲的传统里,学术是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具备专业条件的环境中进行非实用性的探索”。20世纪初,国内大多学者把“学”与“术”二字分开来解释,认为学有理、知之意,术有用、行之意。如1911年梁启超先生认为:“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蔡元培先生也认为:“学与术可分为两个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各国大学中工商、法律、医学,都是术;纯粹的科学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据《辞海》(1999年)、《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解释:“学术”是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诚然,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是人类先进文化载体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主要指道德主体一种诚实不欺的内在品质,是道德主体主观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信”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行为实践中诚实不欺、践约守诺的基本道德表现,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诚”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学术道德是指规范科学研究中的学术活动及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制定的规则总和。诚信的核心内容是诚实守诺、真实不欺、不妄不伪、言行相符,同时也蕴涵着尊重、公平、正直和责任价值观念。而诸如抄袭、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剪刀加糨糊”;有意假造科研信息,修改或伪造实验统计数据;急功近利,一稿多投,只求数量、不讲质量;欺世盗名;捉刀代笔式代写,“搭便车”式挂名等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应遭到唾弃。

学术道德强调理想高尚、积极进取、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求真尚实等品质,这些美德是克服追名逐利、因循守旧、虚伪浮夸、嫉贤妒能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强大精神武器。有“德”,“才”生福;无“德”,“才”作祸。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也曾说:如果没有德行,才能越大,灾难越大。因此,在做科学研究时不但要求“真”,而且也要求“新”,要具有冒险精神,不怕失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总之,具备并坚持学术道德的品质,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品德高尚的人。基于众多原因,针对部分学术道德缺失行为,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2006年5月10日,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抓好本单位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2 学术期刊坚信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奠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期刊发展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学术期刊订户和印数普遍下降,甚至难以为继。从作者、编者、读者这三者的关系来看:少数编辑部显得太骄太横,伤了作者的心,激发不起作者的写作和投稿热情;缺乏优质稿件,让大量职称稿、门面稿、官话稿充斥版面,使读者失去了阅读兴趣而导致订数下降,这又迫使编辑部将敛财的目标转向作者,指望依靠版面费、稿件处理费甚至不付稿酬来维持经济效益。为评职称写稿投稿的人,大多不求质量,只图篇数和字数。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编辑部越是要求期刊小众化、品牌化,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说,品牌代表质量、代表价格。而期刊品牌是由期刊内在的丰厚底蕴和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的高智力产物,是具有先进文化内涵并为特定读者群体广泛认同的期刊总体形象。长期以来,中国期刊界品牌意识不强,期刊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学术期刊品牌的形成,表明学术期刊从业者所从事的传播性和创造性的劳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要想打造品牌,学术期刊必须具备特色内涵、高文化含量、读者的认同感,并坚信学术道德。

学术失信的原因在于失信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这样就会使一些人利欲熏心,胆敢冒险去违反学术规范。为此,要培养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在学术界展开“以德治学”的活动,使学术研究者之间关系和谐,相互信任。同时,良好的诚信氛围也会对学术失信行为形成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使得失信发生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要对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必须让失信者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付出代价。学术期刊应发挥在学术道德方面的宣传作用,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效益,应通过面向社会传播优秀学术成果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从而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在打造期刊品牌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期刊的质量放在首位,只有高品质的产品才能经得起市场考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术期刊在维护良好学风、抵制学术腐败行为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因为优秀稿件应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而学术研究以求真、创新为职责,维护学术道德的神圣贵在自律,贵在学者高尚人格的塑造。应通过发挥期刊对规范学术研究的引导作用,引导学者自律,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正气。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在科学共同体的组织行为中发挥着极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研究者要加强道德自律,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遵守学术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加强对学术诚信规范的道德践履,提倡研究者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

学术期刊对稿件的道德评价表现为其以创新性作为选稿的首要条件,期刊人应通过及时掌握、总结和发布期刊所涉及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向广大读者和作者推介科研的前沿信息,办出期刊自己的特色。学术期刊对稿件的道德评价表现在反剽窃上,作者在论文或科研成果报告中引用他人论点时必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如实标出,编辑如发现剽窃行为应及时制止,对学术腐败行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3 学术期刊坚定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导航

在美国通常将不良学风称作“科学上的不端行为”,直到20世纪中期,美国政府和私营机构仍然认为自律原则足以促进和保持受联邦资助的研究的诚信度和质量。如《自然》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创刊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注于某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多个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他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之一。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自然》成为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0年其影响因子为36.101。

首先,坚定学术道德,是学术期刊打造品牌的基础。品牌代表形象,品牌凝集价值,品牌彰显活力。品牌源于与其他同类期刊相比的差异性,其独特的个性和稳定的风格是期刊走向成熟、树立品牌的标志。期刊的品牌是其口碑,亦是其实力的表现。而那些所谓的核心刊物收取“版面费”后,就会让那些可以直接丢到废纸篓的水货论文大行其道,交易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哪管他什么论文造假、学术败坏!如此一来,品牌又从何谈起?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说:“学术腐败的根源不在学术期刊,而是在学术生产和管理体制上,学术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公。学术必须跟钱脱钩。”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学术期刊需要改制,但方向不是市场化,而是要根据学术本身的规律和特征去改。除此之外,学术伦理所提倡的艰苦奋斗、忠诚老实、谦虚谨慎等优良品德,则是学术人员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研究和应用科学技术、发展自己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必要条件。

其次,期刊的发展离不开期刊社或编辑部文化道德氛围的建设。良好的文化道德氛围是孕育品牌期刊的肥沃土壤。杂志社应该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信念,培养品牌意识。品牌意识若深入人心,其效果可想而知。管理者要突破陈旧的常规管理模式,把品牌化经营意识引入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期刊社和编辑部应着力培养和提高编辑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水平,加强学术引导,建立学术道德诚信航标。学术诚信需要引导,加强学术引导,形成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业绩评价体系。

同时,期刊社应实施期刊品牌策划宣传,通过期刊形象识别的塑造,强化在读者、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心中打下的期刊品牌烙印,在其心目中树立起期刊品牌形象,将期刊编辑理念、期刊文化、办刊宗旨、学术权威性、学术影响、学术价值观等传达给专家学者。同时,在品牌宣传中引导作者坚守学术道德。

4 学术期刊坚守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服务

读者是期刊的“上帝”,没有读者,期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品牌定位是确立品牌个性的必要条件,品牌定位不明,品牌个性则显得模糊不清,期刊也就无法叩开读者的心扉。品牌个性的树立,要能向读者展示期刊发展的美好前景,这就不仅要分析、把握市场,更要分析期刊本身,从其定位中寻找出可供挖掘的闪光点。一种优秀的期刊,应该引导读者,而不是追随他们。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是品牌个性存在的基础;读者取向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品牌个性的消失,而是彰显品牌个性。个性要以期刊及服务的特征为基础,就需要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使之得到人性化的表现。树立“读者本位”思想,期刊品牌美誉度依赖于读者对品牌的评价及其忠诚度,品牌影响力最终要影响的对象也是读者。

首先,队伍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讲,期刊编辑质量的高低,与期刊编辑人员自身的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品牌期刊的背后应配备一支高效、精干的优秀编辑队伍。编辑既要根据读者需求“慧眼识珠”,选用高素质作者的高质量稿件,又要编辑出版高质量的期刊供给读者。加强学术期刊的编辑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以求真、创新为职责,通过发挥学术期刊对规范学术研究的引导作用来维护学术道德的神圣性。加强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培养,增强编辑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减少对期刊版面、编辑和审稿人员劳动等宝贵资源的浪费。精心组稿、细心编辑加工是编辑的职责。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审稿制度,优化稿件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建立和完善匿名审稿制,这样可以保证稿件得到比较科学、客观的评价。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学术道德委员在发挥其监督功能的过程中,要确保所有的工作不走过场,并建立起严格规范的运行程序。要建章立制、严明法度、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权益。建立一套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为学术道德的培养提供明确的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制度是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引导学术方向的一种特殊制度,对学术研究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引导和定向功能,其设置应客观、公正、科学、合理。要把握时代精神,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去建构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在指导思想上,要鼓励长期的学术积累、厚积薄发和精益求精,避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重学历不重能力、只重虚名不重实学的导向。

参考文献

[1]陈婉华.学术期刊如何在学术诚信建立中发挥更大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7):210-211.

[2]袁桂清,潘旸,石朝云,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期刊品牌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5):257-264.

[3]王鹏飞,刘应君.科学越轨行为与学术诚信建设:学理阐释与道德路向[J].社会科学家,2011(11):118-121.

[4]汤曾.浅议学术诚信[J].广西社会科学,2004(3):33-35.

[5]苏秦,谢金海.论科技期刊品牌的创建[J].学报编辑论丛,2008(10).

[6]吴晓淳.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0(11):108-109.

[7]龙江.科技论文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与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J].体育科技,2006(9).

[8]郑重,郑忠梅.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失范与规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5-117.

[9]高雪莲.关于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出版,2008(3):32-33.

[10]张志华.论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的形象传播[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6):75-78.

[11]张明海,欧兆虎.基于社会责任的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策略[J].编辑学报,2009(12):488-491.

[12]刘培蕾.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7:5-23.

[13]周国清,龚军辉.期刊品牌个性的塑造[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78-181.

作者简介

肖坚(1984—),男,硕士,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北路172号物价局办公楼4楼415办公室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邮编:330046)。电话:0791-86101407。电子邮箱:xiaoxiaoyy2008@126.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