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秘书监制的发展

秘书监制的发展

时间:2022-04-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秘书监这一官职,不仅在南朝有大发展,而且在北朝也有发展,其在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秘书监典掌官府藏书、校雠秘籍,自魏晋增加署僚,经南北朝的扩充、增权、完善,最后定制为秘书省,成为封建政权设置行政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官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秘书监制的发展

第四节 秘书监制的发展

自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初置秘书监这一专掌官藏事业的机构,至魏晋南北朝秘书监发展成秘书省,并不断扩充编制,而后,其权限也在逐渐扩大,不仅专典国家图籍秘书、著作国史,而且还参与国家许多重大事务的决策,成为历朝中央政府中不可缺少的机构。但其典书、校书这一主要职责,历朝官府以为永制。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封为魏王,他在中央设置了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兼管图书秘籍,秘书令成为国家的机要官职。曹丕建立魏国后,认为秘书令典机要与司图籍应当分属,于是在黄初元年(220)改制,设中书令,专典尚书奏事,改秘书令为秘书监,主管艺文图籍,并为之建立机构,扩充官员。《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云:“至太和中,尝以公事移兰台。兰台自以台也,而秘书署耳。”秘书监为该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下设秘书丞,为秘书监之副官,后来增设左、右丞,旋废,秘书丞下有秘书郎四人,掌中外三阁经书,复校残缺,正定脱误,另有校书郎若干人,无定员,典校秘书。

蜀汉政权在中央设秘书令,参与国家政务,掌校秘书。由此可知,蜀汉政权也设有类似于秘书监的机构,其最高长官为秘书令,下有秘书郎、秘书令史和称做秘书吏的一般工作人员。

孙吴据有江东,于中央政府除设置东观令外,另设秘府中书丞、中书郎,典掌秘书。《三国志·吴书·薛莹传》载:“莹,字道言,初为秘府中书郎。”同书《华传》也载:“华字永先……以文学入为秘府郎,迁中书丞。”秘府中书丞、郎,可能隶属东观令。(www.guayunfan.com)三国归晋后,“晋武帝以秘书并中书,省监,谓丞为中书秘书丞”[132],其典书职责依旧。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又恢复了秘书监一职,其属官有秘书丞、秘书郎、秘书令史。不久,又将秘书监职权扩大,统领撰述国史的著作郎和著作佐郎,据《晋书·职官志》记载:“元康二年,诏曰:‘著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于是改隶秘书省。后别自置省而犹隶秘书。”

一般认为,秘书省始建于梁朝,许多工具书亦作如是解[133],实乃失考。考之文献,早在晋、宋、北魏时期,秘书机构已经称省。据《晋书·徐广传》记载:“孝武世,除秘书郎,典校秘书省。”《宋书·阮佃夫传》载:“景和末,太宗被拘于殿内,住在秘书省。”又《魏书·崔光传》载:“彪上表求成《魏书》,诏许之,彪遂以白衣于秘书省著述。”应该说,那时称省,缘于秘书设于禁中,沿用至梁,遂以省为官署名称。

刘宋代替东晋后,其官制建置基本沿用晋朝,少有改变,仍设秘书监机构,掌管官藏,并典校书,秘书监下有秘书丞、秘书郎等官员。

萧齐灭宋,于中央政府保留秘书监机构,下有秘书丞、秘书郎和著作佐郎等官员,典校秘书,编制目录。

梁氏代齐,置秘书省与尚书省、门下省、集书省、中书省并列,成为国家重要机构之一,省内设有秘书监、秘书丞各一人,为秘书省的最高正、副长官,下有秘书郎四人,掌国之图籍。另有著作郎一人,著作佐郎八人,掌国史,集注起居。著作郎谓之大著作。

陈氏继梁,官制如梁,诸官依旧,无所变革,仍设秘书监、丞、郎,掌管国家典籍,校勘文字。

《隋书·百官志》总结道:“魏、晋继及,大抵略同,爰及宋、齐,亦无改作。梁武受终,多循齐旧。然而定诸卿之位,各配四时,置戎秩之官,百有余号。陈氏继梁,不失旧物。”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统治者多为少数民族,其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远不及汉族,但他们建立政权后,多以汉族传统文化进行弘宣教导,在他们所兴办的学校中,皆设立经学博士,以儒家经书为授业内容,在中央设官分职,也多仿汉族政权。在十六国政权中,多数设有秘书监,掌管其秘书,或统领著作,前凉政权,其奠基者张轨、张萛父子,原本是西晋大臣,他们割据凉州后,所设官职,皆依晋朝;慕容氏所建前燕、后燕两个政权,均设有秘书监、秘书丞等典书官员;前、后秦政权同样设有秘书监、秘书丞等官员,统领秘书坟籍;夏政权也设置了秘书监、秘书丞和秘书郎,管理经籍。

进入北朝后,北魏统一了北方,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统治中,北魏秘书监制度发展得最为完备。北魏也建有秘书省,《魏书·李彪传》载:“时司空北海王详、尚书令王肃以其无禄,颇相赈饷,遂在秘书省同王隐故事,白衣修史。”秘书省有秘书监、秘书令、秘书丞、秘书郎中、秘书郎、校书郎、秘书令史和秘书舍人诸官员,其秘书省兼管著作国史,著作局署官隶于秘书省,所以,著作郎称秘书著作郎,著作佐郎称秘书著作佐郎。

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后,其秘书监制度完全因袭了北魏,西魏扩大了秘书丞的职权,《周书·柳虬传》载:大统十四年(548),“除秘书丞。秘书虽领著作,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北齐代东魏,其官制多循东魏,与南朝略有不同,《隋书·百官上》载:“高齐创业,亦遵后魏,台省位号,与江左稍殊。”但在秘书监主管坟籍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北周取代西魏后,在官制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中央按照《周官》设官分职,其典书官员虽不称秘书监,而称外史,但其所典掌的事务是相同的。《周书·黎景熙传》载:“外史之职,汉之东观,仪等石渠,司同天禄。是乃广内秘府,藏言之奥。”秘书监这一官职,不仅在南朝有大发展,而且在北朝也有发展,其在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秘书监典掌官府藏书、校雠秘籍,自魏晋增加署僚,经南北朝的扩充、增权、完善,最后定制为秘书省,成为封建政权设置行政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官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注释】

[1]《后汉书》卷四八《应奉传》附《应劭传》,第1612页~1613页。

[2]《三国志》卷一○《魏书·荀緒传》注引《緒别传》载:“緒尝言于太祖曰:‘……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

[3]《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涣传》,第334页。

[4]《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涣传》,第335页。

[5]《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第90页。

[6]《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第54页。

[7]《三国志》卷一○《魏书·荀緒传》注引《緒别传》,第317页。

[8]《后汉书》卷八四《蔡琰传》,第2801。

[9]《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注引《典论》,第90页。

[10]《隋书》卷四九《牛弘传》,第1298页。

[11]《全三国文》卷二三《王肃<秘书不应属少府表>》,载《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第1176页。

[12]《全三国文》卷二三《王肃<秘书不应属少府表>》,载《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第1176页。

[13]《三国志》卷一○《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第421页。

[14]《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第420页。

[15]《三国志》卷四二《蜀书·许慈传》,第1023页。

[16]《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薛莹传》,第1254页。

[17]《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第1326页。

[18]《三国志》卷六五《吴书·华传》,第1464页。

[19]《晋书》卷五八《周处传》,第1570页。

[20]《三国志》卷六五《吴书·华传》,第1467页。

[21]《晋书》卷三《武帝纪》,第70页。

[22]《晋书》卷四二《王传》,第1210页。

[23]《晋书》卷四《惠帝纪》永平元年二月戊寅:“复置秘书监官。”按:晋武帝以秘书并入中书省,省监,故次言“复置”。又《北堂书钞》卷五七引《晋起居注》与王隐《晋书》惠帝永平元年诏:“秘书综理经籍,考核古今,课试署吏,领四百人,宜专其事,然后精详。中书自有职务,相连统摄,省事付丞,理必未尽。”又《晋书》卷二四《职官志》惠帝元康二年诏曰:“著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

[24]《晋书》卷八六《张轨传》附《张萛传》,第2227页。

[25](唐)李延寿撰:《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第1461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下引此书,版本皆同,不再注明。

[26](清)汤球、黄睪辑,乔治忠校注:《众家编年体晋史》三《续晋阳秋》:“孝武好览文艺,敕著作郎徐广料(检)秘阁四部见书,凡三万六千卷。”第276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下引此书,版本皆同,不再注明。

[27](唐)刘知几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卷二六《职官八·秘书郎》,第734页,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

[28]《宋书》卷五五《臧焘传》,第1544页。

[29]《隋书》卷四九《牛弘传》,第1299页。

[30]《晋书》卷一○《安帝纪》,第266页。

[31]《广弘明集》卷三《古今书最》,第113页。又《隋书·经籍志总序》云:“宋元嘉八年,秘书监谢灵运造《四部目录》,大凡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隋志》所记卷数恐误,前人多有辨证,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和余嘉锡《目录学发微》有关章节。

[32]《广弘明集》卷三《古今书最》,第113页。

[33]《宋书》卷九八《氐胡传》,第2416页。

[34]《广弘明集》卷三《古今书最》,第113页。

[35]《梁书》卷二一《王泰传》,第324页。

[36]《梁书》卷一《武帝纪上》,第13页。

[37]《全梁文》卷四二《任窻<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载《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3),第3192页。

[38]《广弘明集》卷三《古今书最》,第113页。

[39]《隋书》卷三五《经籍四》,第1098页。

[40](梁)萧绎撰,许逸民校笺:《金楼子校笺》卷二《聚书篇第六》,第515~517页,中华书局2011年版。下引此书,版本皆同,不再注明。

[41]《南史》卷八○《侯景传》,第2014页。而《隋书·经籍志总序》则云:“元帝克平侯景,收文德之书及公私经籍,归于江陵,大凡七万余卷。”

[42](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四五《颜之推传》载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唯孝元鸠合,通重十余万,史籍以来,未之有也。”中华书局1972年版。下引此书,版本皆同,不再注明。正御本是经过整理以备皇帝阅览的善本图书。仍《观我生赋》自注:“王司徒表送秘阁旧事八万卷,乃诏比校,部分为正御、副御、重杂三本。”

[43]《南史》卷八○《侯景传》,第2014页。

[44]《南史》卷八《梁本纪下》。又《资治通鉴》卷一六五《梁纪21》云:“帝入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

[45]《隋书》卷三二《经籍志总序》,第907页。

[46]《隋书》卷三二《经籍志总序》,第908页。

[47]《南史》卷二二《王俭传》,第595页;又见《宋书》卷八《明帝纪》,第167页。

[48]《隋书》卷三二《经籍志》,第907页。

[49]《晋书》卷一○六《石季龙载记上》,第2774页。

[50]《晋书》卷一一一《慕容载记》附《皇甫真传》,第2861页。

[51]《晋书》卷九六《韦逞母宋氏传》,第2522页。

[52](北齐)魏收:《魏书》卷九五《慕容永传》,第2065页。中华书局1974年版。下引此书,版本皆同,不再注明。

[53]《魏书》卷五二《阚鈒传》,第1159页。

[54]《晋书》卷八六《张轨传》附《张萛传》,第2227页。

[55]《隋书》卷四九《牛弘传》,第1299页。

[56]《魏书》卷五二《刘日丙传》,第1160页。

[57]《魏书》卷三六《李顺传》,第830页;同书卷一○九《乐志》,第2841页。

[58]《魏书》卷三三《李先传》,第789页。

[59]《隋书》卷三二《经籍志序》,第907页。

[60]《魏书》卷三二《高湖传》附《高谧传》,第752页。

[61]《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第178页。

[62]《魏书》卷四四《薛野月者传》附《薛昙宝传》,第999页。

[63]《隋书》卷三二《经籍志序》,第907页。

[64]《魏书》卷八《世宗纪》,第204页。

[65]《隋书》卷三二《经籍志序》,第907页。

[66]《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序》,第603页。又见《隋书》卷三二《经籍志序》,第908页。

[67](唐)令狐德盞等:《周书》卷四五《儒林传序》,第806页。中华书局1971年版。下引此书,版本皆同,不再注明。

[68]《周书》卷四五《儒林传序》,第806页;同书卷四七《黎景熙传》,第848页。参见王仲荦《北周六典》,中华书局1979年版。

[69]《周书·于翼传》载:“世宗雅爱文史,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预听焉。”同书《姚最传》又载:“世宗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同书《宗懔传》亦载:“世宗即位,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

[70]《周书》卷四七《黎景熙传》,第848页。参见王仲荦《北周六典》,中华书局1979年版。

[71]我们说郑默首创图书四分法,依据是西晋荀勖所编之《晋中经簿》是四分,它因袭了郑默的《魏中经簿》。

[72]《三国志》卷四五《蜀书·杨戏传》注引《襄阳记》曰:“习祯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子忠,亦有名。忠子隆,为步兵校尉,掌校秘书。”

[73]《三国志》卷四八《吴书·孙休传》,第1159页。

[74]《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第1462页。

[75]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认为他们当有目录。见《隋书经籍志考证·新编序例》,第359页,载于《二十五史补编·隋唐五代史补编》(第壹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76]《全晋文》卷三一《荀勖<让乐事表>》,载《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第1634页。

[77]《隋书·经籍志总序》作29945卷,《旧唐书·经籍志后序》作27945卷,阮孝绪《七录序》后附《古今书最》作20935卷,今从之。

[78]关于对汲冢书的整理,可参考朱希祖所著《汲冢书考》,中华书局1960年版。

[79]《晋书·束皙传》云:“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又荀勖有《上穆天子传序》一文,见《全晋文》,可参考。

[80]《隋书》卷三三《经籍二》,第959页。

[81]《晋书》卷三九《荀勖传》,第1154页。

[82]《太平御览》(二)卷二三四《职官部三二》,第1112页。

[83]《众家编年体晋史》,第212页。

[84]《七录序》,第113页。

[85]《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第1772页。

[86]《宋书》卷一○○《自序》,第2465页。

[87]《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元徽元年书目》四卷”,第2011页。另外,《七录序》所附《古今书最》记录为“《宋元徽元年秘阁四部书目录》”,载于《广弘明集》卷第三《七录序》,第113页。

[88](唐)姚思廉撰:《梁书》卷一三《沈约传》,第233页,中华书局1973版。下引此书,版本皆同,不再注明。

[89]《广弘明集》卷第三《七录序》所附《古今书最》有载:“《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第113页。

[90]按:《梁书·王泰传》记载:“天监元年,迁秘书丞。齐永元末,后宫火,延烧秘书,图书散乱殆尽。泰为丞,表校定缮写,高祖从之。顷之,迁中书侍郎。”王泰与殷钧似同时为秘书丞,又同时表请校书,或王泰不久迁中书侍郎,由任窻、殷钧二人全权负责。

[91]《梁书》卷二五《徐勉传》,第382页。

[92]来新夏撰:《古典目录学》,第125页,中华书局1991年版。下引此书,版本皆同,不再注明。

[93]《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第167页。

[94](清)丁国钧编:《补晋书艺文志》,见《二十五史补编》(三),第3675页,中华书局1955年版。

[95]《晋书》卷八六《张轨传》附《张天锡传》,第2250页。

[96]《魏书》卷二《太祖纪》,第39页。

[97]《魏书》卷三二《高湖传》附《高谧传》,第752页。

[98]《魏书》卷六六《崔亮传》附《崔光韶传》,第1482页。

[99]《魏书》卷八四《孙惠蔚传》,第1854页。

[100]《北齐书》卷四四《孙灵晖传》,第596页。

[101]《北齐书》卷五《废帝纪》载:天宝九年(558),“文宣在晋阳,太子监国,集诸儒讲《孝经》。今杨传旨,谓国子助教许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资?’对曰:‘散愁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简策,不知老之将至。平生素怀,若斯而已。’太子曰:‘颜子缩屋称贞,柳下妪而不乱,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乃赉绢百匹。”

[102]《隋书》卷三二《经籍志总序》,第908页。

[103]《隋书》卷四九《牛弘传》云:“高氏据有山东,初亦采访,验其本目,残缺犹多。”从是语可知,北齐编有官藏目录。

[104]《周书》卷四《明帝纪》,第60页。

[105]《周书》卷二二《杨宽传》,第367页。

[106]《隋书》卷四九《牛弘传》云:“保定之始,书止八千,后加收集,方盈万卷。”保定为周武帝年号,由是而知,北周编有官藏目录。

[107]《全晋文》卷四三《杜预<春秋左氏传后序>》,载《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第1703页。

[108]《全晋文》卷九九《陆机<吊魏武帝文并序>》,载《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第2029页。

[109]《晋书》卷九二《左思传》,第2376页。

[110]《众家编年体晋史》十四《晋各朝起居注》,第519页。

[111]《宋书》卷一○○《自序》,第2452页。

[112]《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注引胡冲《吴历》,第89页。

[113]《南史》卷七《梁本纪中》,第215页。

[114]《宋书》卷九七《夷蛮传》,第2394页。

[115]《梁书》卷五四《诸夷传》,第805页。

[116]转引自虞云国等编:《中国文化史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3页。

[117]来新夏、陈德弟等撰:《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第10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18]魏晋南北朝官、私所撰史籍,除《隋书·经籍志》有所著录外,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中的相关艺文志亦有所载,请参考。另外,还可参考杨翼骧编著的《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第一册)相关时期,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19]《魏书》卷二《太祖纪》,第27页。

[120]《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序》,第1841页。

[121]《魏书》卷三《太宗纪》,第64页。

[122]《魏书》卷四八《高允传》,第1089页。

[123]《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序》,第1842页。

[124]见《魏书·礼志》。

[125]《魏书》卷八《宣武帝纪》,第198页。

[126]《魏书》卷一○八之一《礼志一》,第2740页。

[127]《魏书》卷一○八之一《礼志一》,第2745页。

[128]《魏书》卷一○八之四《礼志四》,第2815页。

[129]《魏书》卷一一一《刑罚志》,第2876页。

[130]《魏书》卷一一一《刑罚志》,第2877页。

[131]《魏书》卷一○七上《律历志》,第2659页。

[132]《宋书》卷四○《百官下》,第1246页。

[133]《辞源》(三)“秘书省”条释:“掌图籍的官署。汉桓帝置秘书监,掌禁中图书秘籍。汉末曹操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曹丕)分秘书立中书,置监令,而别以他官领秘书监。晋秘书寺与中书不相统摄。梁改为省。”商务印书馆1981年修订版,第22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