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的结构效度

研究的结构效度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员在测试中,必须考虑这种“社会期望”对研究的“结构效度”的威胁。所以,为了确认研究的“结构效度”,研究人员需要特别地关注研究设计,以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效度过低的问题。研究人员适时地选用不同的测试工具,目的在于以准确和高效的方法保证研究的“结构效度”。
研究的结构效度_当代体育社会心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

3.4 研究的结构效度

一般来讲,“结构效度”反映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与理论结构的拟合程度。在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对“结构效度”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被试行为产生人为的“社会期望”(social desirability)反应偏好。所以,研究人员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研究问题的测试结构与理论的结构一致。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理论的概念结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焦虑、社会比较),并不能被直接地观察到,而只能通过一些可观察的变量来进行考察(也就是与人有关的变量因素)。

研究概念结构中的诱发因素变量称为“独立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或者叫“自变量”;研究概念结构的效应变量称为“依赖变量”(dependent variables),或者叫“因变量”。这里所谓“依赖”的概念则表示研究在设计上应反映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概念关联关系。以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为例,在该理论中,动机形成表现出一个连续的分层结构,描述为由“缺乏动机”(amotivation)到“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的发展过程。其中主要经过“动机阈限”(threshold of motivation)、“自主阈限”(threshold of autonomy)和“内部奖励阈限”(threshold of intrinsic rewards)三个阶段。从“动机阈限”阶段到“自主阈限”阶段主要是“外部调节”(external regulation)和“内射调节”(introjected regulation)的作用。研究人员试图通过“体育回报”和“体育教育”测试“外部调节”的结构(即“自变量”的结构),或通过“体育的认同感”和“体育价值观”测试“内射调节”的结构(即“自变量”的结构)来探索女性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动机调节在“自主阈限”阶段的效应。理论建议这些概念结构(也就是“自变量”)可以引起另一些概念结构(即“因变量”结构)的增加。为了测试这种关系,研究人员把女性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在“应该”方面反映出来的认同程度作为“因变量”在“自主阈限”结构上的行为原因进行了操作测试。这样,如果研究采用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结构与理论的结构一致,研究人员就能够得出“效度”较高的结构关系结论。

总之,“结构效度”需要把握两点:一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必须与理论的结构一致;二是测试关系的“效应”应该是唯一的。目前,在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许多设计都忽略这一点,导致其“结构效度”的问题。

关于研究的“结构效度”在效应上的唯一性评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关系效应除了受测试结构的影响以外,还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研究人员试图测试女性大学生的体育认同感时,被试可能不愿意承认自己对体育的反感情绪。这样,她们在回答体育活动对自己的重要性时,可能就会出现不真实的反应。这种对结构有效性的威胁在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为“社会期望反应偏好”(social desirability response bias)。M.J.Rosenberg于1969年在R. Rosenthal和R.L.Rosnow主编的《行为研究中的人为结果》一书中,发表了一篇名为《评估解释的条件与结果》的文章。在该文中,他首次提出了研究中“社会期望反应偏好”对行为研究效度的影响,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展示自己好的方面来作出行为反应。例如,研究人员希望测试体育活动中攻击意识的结构,采用的问题是:“你是一个有攻击倾向的人吗?”“在比赛发生纠纷时,你倾向用攻击方式来制服对方吗?”“对于体育中的攻击行为,你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吗?”这些问题都会涉及运动员对自己体育道德观念的评价。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倾向于表白自己好的倾向(也就是低的攻击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可能认为自己正在测试运动员的攻击意识。但事实上,同时也在测试运动员对非攻击行为的期望。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员在测试中,必须考虑这种“社会期望”对研究的“结构效度”的威胁。同时,还要对被试的其他“偏好”反应非常敏感。这种情况在实际的社会学研究中也是常见的,例如,研究人员在测试态度和行为有关的问题时,都可能涉及“刻板定势”、“偏见”、“异常生活方式”等与社会道德不和谐的内容。

所以,为了确认研究的“结构效度”,研究人员需要特别地关注研究设计,以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效度过低的问题。总体上讲,至少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用来减少这方面的效度威胁:一是适时选用测试的方法;二是运用综合测试方法。首先,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主要选用的测试技术包括自我报告、观察测试、行为测试。这些不同类别的测试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自我报告的测试主要依赖询问被试的想法、感觉、行为等,与信念、态度、意向有关的信息可能是最有效的。然而,这些信息又很容易受到“社会期望偏好”的影响,特别是当涉及一些敏感话题时。例如,公开询问涉及“体育攻击”的问题时,可能会影响到“结构效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较好的方法是采用观察测试的技术,通过观察和记录运动员比赛的行为在怎样的情况下、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攻击,或运动员人际冲突的强度。观察测试通常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特别是在被试不知情的情况下。但是,如果研究人员是在一个公共场合,或被试知道自己被观察时,“社会期望偏好”仍然可能影响研究的“结构效度”。另一种测试技术就是绩效测试。这对于许多研究都适合。所谓绩效测试,是指研究中要求被试尽可能好地完成某项任务,如迅速正确地回答问题,或者尽可能多地回忆展示的内容等。绩效测试的误差通常可能是被试具有某方面的技能或特质。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倾向尽可能做好,这样,“社会期望”的效应相对于“自我报告”和“观察测试”就会偏小。研究人员适时地选用不同的测试工具,目的在于以准确和高效的方法保证研究的“结构效度”。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即使做到了这一点,也可能难以保证“结构效度”。

基于以上考虑,运用多维测试的方法可以增加我们对研究“结构效度”的估计信心。例如,研究人员需要了解运动员在退役过程中对生活满意的程度,可以通过“自我报告”来了解运动员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评估。但是,考虑到运动员可能会在报告时出现的偏差,需要进一步对其生活状况进行观察。同时,再对与该运动员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这样,通过三方面整理的数据就具有足够的信心来得出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