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年亚文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青年亚文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是多种形式青年亚文化的发源地。青年亚文化可以说是青年形象的再现。美英两国的青年带有反社会和犯罪性质的亚文化,据统计多与下层阶级家庭背景的男青年有关,例如盗窃、暴力犯罪和破坏公共财物等。
青年亚文化社会与文化背景_文化研究概论

第二节 青年亚文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政治、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福利国家开始出现,从而缓和了战前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但是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暴力频繁、军事独裁、政治专制、社会动荡等仍然存在。战后西方社会和文化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也影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大众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就是战后西方社会变化的体现。以通俗性、娱乐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凭借现代传媒技术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流行。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开始出现,并受到了文化学者和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对青年亚文化问题的关注始于青年造反运动和反叛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对主流文化的极大冲击。它并引起了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恐慌。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等人称“青年文化”为“反文化”,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艾伦·金斯堡、杰克·凯鲁阿克领导的青年反叛运动,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权利斗争、反战和平运动,以及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士文化等方面的文化“革命”(4)。在20世纪中叶,青年亚文化的反叛精神虽然造就了西方青年放荡形骸、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那种狂放式的青年亚文化在西方国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困惑,但它也造就了文化与文学艺术领域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和流派,如表现主义、左岸艺术、先锋派、垮掉的一代等。

英国是多种形式青年亚文化的发源地。战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改良举措,包括公益事业、教育和社会福利改革。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政府主张在改善和提高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种文化机构致力于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图书出版事业也迅速发展,通讯和传媒也实现了现代化。战争时期的惶恐感,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的悲观失望逐渐引退。虽然英国经历了一次次社会变革并催生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政府并没有改变国内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当然也不可能消除固有的阶级矛盾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统治阶级、中产阶级同工人阶级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悬殊依然存在。

战后的英国传统文化也受到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保守的英国文化从60年代起开始受到叛逆的青年一代的冲击。各种流行文化,如侦探惊险小说和电影、甲壳虫乐队、摇滚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和有逆传统的嬉皮士等等,一时间风靡英国,继而影响整个西方世界。长期禁锢着英国人的保守思想和传统道德观受到各种新思想、新潮流的猛烈冲击,人们的婚姻、性、道德、文化观念由此而改变。战后英国所构建的“富裕”和“中产阶级化”社会,并没有给本国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的生活带来根本的变化,他们承受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带来的痛苦,并在对这种痛苦的沉思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形成了特定的亚文化团体意识,使得他们在激烈变化的社会文化体系中努力寻找能表达他们自己的文化意识的方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发了各种思想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青年亚文化的流行。

由上可见,青年亚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政治与社会关怀的倾向。虽然时代在前进,经济在发展,但贫富不均、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疾病蔓延、战争暴力、愚昧落后越来越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欧美掀起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潮,如女权主义运动、种族平等运动、人权运动、反战运动、反核运动、保护生态运动中都有大量青年参加。同时,当今的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小,一些文化思想运动和社会潮流都日渐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任何形式的限制、幽禁和隔绝都越来越成为不可能,因此世界范围内的青年文化正处于这样的思想背景和时代氛围,并与进步、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等重大主题密切相关,青年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亚文化展示,从积极方面来说,正可以唤起时代的良知和道义,进而改变现实世界,影响历史进程。

但是很显然,青年亚文化运动和反叛行为也对主流文化造成极大冲击,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震荡。很多学者强调青年阶段是一个危险时期,青年人的大多仍然相对局限于比较狭窄的生活空间,所以,“只有生活在某种与社会相隔离的环境中,青年才能确保避免承担职责、责任以及生活的确定性。摇滚乐、青春期的穿着时尚和化妆方式,都充分象征着对整体范畴不负责任与享乐性释放的契机”(5)。各种青年亚文化中的社会反叛性、政治性色彩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亚文化作为一种对抗主流文化的形式常常以“表演”、“消遣”和亚文化“仪式”来表达其政治意向,把政治变成了一种戏剧。亚文化的集体“仪式性”、反叛性和冲击性,主要是通过隐喻性极强的表现形式来进行的,他们以反传统审美标准来表现审美。如摇滚乐明显地对抗主流文化和父辈文化,并标榜“非暴力”,由此可见摇滚亚文化的政治倾向。青年亚文化的社会政治倾向有其社会心理依据,这种意识来自青年人成长的特殊阶段,通过对政治社会的不断认识和了解,青年逐步形成自己基本的社会和政治观念。

青年亚文化可以说是青年形象的再现。由此西方社会学家把青年分为四类:(一)优良青年(Respectable Youth)。这类青年相对缺少反叛性,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认同父辈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多数青年属于这一类,他们并不热衷于亚文化,更不屑于“出轨”的亚文化或反文化。在亚文化群眼里,他们是“另类”和“尊崇优良传统和正统文化的乖仔”。(二)不端青年(Delinquent Youth)。对这类青年的区分,主要依据是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因为这两者对青年的成长影响最大。美英两国的青年带有反社会和犯罪性质的亚文化,据统计多与下层阶级家庭背景的男青年有关,例如盗窃、暴力犯罪和破坏公共财物等。(三)反叛青年(Cultural Rebels)。这是一类带有玩世不恭思想和作风的文化青年,他们要在文学与艺术领域表现自我,但每每游移于文化艺术范围以外,缺乏真正为文化和艺术而奉献的精神,“玩艺术”多而非认真创造艺术。他们虽然接受了中产阶级的教育,但具有反对主流文化的姿态。(四)激进青年(Politically Militant Youth)。这类青年追随激进政治主张,参加各种政治运动和集会。在他们中间有一些人参加少数族裔的政治激进组织。虽然他们所代表的群体和党派意识不同,但是,反对和抵抗主流文化和官方意识形态的政治倾向,是相当鲜明的(6)。应当说,这一分类虽然可以商榷,但它总体上有助于我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下,认识和研究青年亚文化,特别是战后在欧美兴起的青年亚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