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战略格局变化提供形象重构契机

国际战略格局变化提供形象重构契机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与非洲发展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了非洲的地缘战略地位。日本、印度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抗中国的能源战略,频频向非洲示好。由于意识到国际权力格局逐渐变革
国际战略格局变化提供形象重构契机_超越非洲范式

二、国际战略格局变化提供形象重构契机

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失去的十年”;90年代初冷战结束,非洲在美苏争霸时期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开始下降,“非洲悲观论”一度成为西方大国制定对非政策的主导思想,西方媒体亦跟随政府唱衰非洲。

其实,非洲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位置。转动地球仪不难发现,非洲是真正的世界地理中心,它是世界上唯一被赤道和子午线一分为二的大陆。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隔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环绕非洲的航线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主要通道。至今世界1/3以上的商品贸易的运输是通过环绕非洲的航线进行的。非洲之角、开普敦、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均处在扼守这些航线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在全球权力体系由西向东的变迁中,非洲重要的地缘战略为非洲回归地球大家庭奠定了天然的基础。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以及非洲政局日益走向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非洲通过联合自强和自主外交,其国际地位正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也重现增强之势。一系列国家政要对非洲的访问把非洲又置于国际媒体的聚焦之下。各国政要你方唱罢我登场,非洲成为各国外交竞相争取的对象,几乎成为全球影响力的争夺中心。

中国与非洲发展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了非洲的地缘战略地位。中国政府在2006年1月首次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阐述了中国政府对非洲的重视,全面勾勒了中非关系的远景。之后,胡锦涛温家宝先后在4月和6月访问了非洲10个国家,11月3~5日,非洲48国领导人相聚北京参加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2007年1月30日至2月11日、2009年2月10日至17日,胡锦涛对非洲两次进行国事访问,使非洲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以英国《金融时报》为例,胡锦涛访非期间,每期都有一篇关于非洲的文章。中国对非洲的重视是提升非洲地缘战略地位及其被国际媒体关注频率的重要推力。

中国对非洲的关注也具有显著带动效应,触动西方国家神经,其他主要国际战略棋手纷纷跟进,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和韩国对非战略调整提高了非洲的国际战略地位。2005年12月,欧盟首次出台了《对非战略文件》,系统阐述了欧盟对非政策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对非洲的高度重视。法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援助国,英国利用2005年主办八国首脑会议的机会,把非洲贫困和发展问题列为大会主要议题,敦促各国减免债务、增加援助,以求树立英国在非洲的良好形象。俄罗斯在国力逐渐复苏中重新把目光投向非洲。2006年普京两次访问非洲,普京的非洲之旅从南部的好望角到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日本、印度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抗中国的能源战略,频频向非洲示好。

基于反恐的需要,非洲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贫穷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被边缘化的非洲,不仅存在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而且本·拉登等“基地”组织的要员还曾经藏匿在非洲东北部。为防止恐怖分子“利用非洲特有的条件——混乱的边界、地区冲突、松散的金融制度、武器泛滥——来营造和扩展自己的网络和基地”,美国重视并加强了与非洲的反恐军事合作。2003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访问了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等非洲五国,允诺拿出1亿美元来帮助东非和非洲之角国家提高反恐能力,以“扶贫”和“反恐”两手强调美非合作,以确保美国在非洲的战略利益。2006年2月,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问北非三国期间,也重点探讨了在这一地区建立美军“前沿作战基地”和进行反恐联合军事演习的事宜。美国2007年底已建立非洲司令部,尽管办公地点临时设在德国斯图加特,但迟早会在非洲找到落脚之处,以建立反恐据点,帮非洲国家建立“职业化军队”,同时承担向非洲国家提供安全援助的任务。

非洲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提升了非洲的地缘战略地位。9·11事件及由之引发的伊拉克战争导致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急剧变化,石油和战略金属价格的持续上扬,非洲在全球反恐、战略资源提供上的战略位置得到突显;在世界贸易市场保护主义趋势抬头时,非洲丰富且未得到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和53个国家、近9亿人口的潜在大市场,以及近10年来年均约5%的经济增长率,无不使非洲成为西方大国竞相逐鹿的宝地。随着近年非洲探明的石油储量不断增加,截至2005年年底,非洲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152亿吨,1143亿桶,占世界探明储量的9.5%,可开采31.8年,成为仅次于中东和南美的世界大油库。2005年非洲日产原油为983.5万桶,其中近500万桶出自几内亚湾地区,增长率为6.2%,占世界日产量的12.0%。毛里塔尼亚、马里和尼日尔在未来几年都将跻身非洲产油大国之列。[12]到2010年,非洲石油产量在全球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提高至20%以上。石油不仅是非洲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非洲提升自己国际地位的推力之一。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2005年7月提供给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中称,非洲巨大的石油储量“给人以希望、并让人心颤”,非洲石油的争夺“应该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从国际舞台政治经济博弈的角度看,非洲53个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27.7%,只要实行一国一票的表决制,非洲就是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非洲国家一直是高姿态参与,而且自始至终不畏外来压力,不受外来诱惑,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要求在安理会中拥有两个带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两个新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没有非洲国家的支持和拥护,任何实质性的联合国或安理会的改革都是难以想象的。另外,在反对单边主义、反对伊拉克战争、抵制西方对津巴布韦和苏丹的制裁和人权攻击,以及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取消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补贴的谈判等一系列原则性问题上,非洲国家也敢于发出与西方不同的声音。“非洲力量”的上升和“非洲声音”的持续提高使西方媒体不得不正视这股力量和倾听它的声音。

从国际传播格局的变迁看,由于非洲战略地位的提升,更多的国际媒体开始关注非洲,而发展中国家媒体实力的崛起也在改变着国际传播单向流动的局面。由于意识到国际权力格局逐渐变革的现实和非洲作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一个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的出现,C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创办的财经电视媒体)作为全球财经电视领跑者,决定在2007年中期开设一个24小时非洲财经频道。作为一个独立发展的单位,CNBC非洲频道总部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并开始训练新一代的非洲财经记者,在工作日每天有6个小时播放非洲节目,并且在开普敦、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博茨瓦纳派驻记者。CNBC非洲频道负责人扎法尔·西迪基(Zafar Siddiqi)在2006年9月份约翰内斯堡第一届国际媒体论坛上说,他们将设立一套报道非洲的新标准,这将促动其他新闻媒体,并紧密地与非洲电视工作者合作。2006年11月15日开播的半岛电视台24小时全球新闻频道,在非洲设有五个机构。它将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报道全球新闻。半岛电视台国际频道非洲机构负责人安德鲁·西蒙斯(Andrew Simmonds)在该论坛上说,“我们将致力于非洲新闻报道的正常化”。[13]

国际社会对非洲丰富资源——尤其是石油和钢材——日益增长的兴趣,非洲作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投资和贸易目的地的崛起;对恐怖主义与贫穷、脆弱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为非洲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内甚至有学者认为非洲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宠儿”,[14]全球正在掀起“非洲热”。[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