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省公共文化培训工作机制的当前状况

我省公共文化培训工作机制的当前状况

时间:2022-02-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公共文化培训机制。
我省公共文化培训工作机制的当前状况_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

二、我省公共文化培训工作机制的当前状况

“十一五”期间,在浙江省委“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引领下,浙江的公共文化培训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培训的多元化格局,基本培养造就了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据统计,全省在编基层文化队伍31688人,其中县级文化馆、图书馆3561人,占总数的11.2%;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3607人,占总数的11.4%;兼职人员24000余人,主要是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活动室)工作人员等。全省乡镇还活跃着22191支业余文艺团队,他们以乡镇文化站及各类文化广场为主要阵地开展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成为繁荣基层文化的重要力量。主要呈以下几种状态:

(一)公共文化培训工作全面开展,但培训组织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按照浙江省“十一五”农村文化素质提升工程目标任务,2007年至2010年,省本级共培训各门类业务干部2500余名;各市县级文化部门共组织培训乡镇文化员、业余文艺骨干和村级文化员12.1万余名;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培训组织体系。然而,在全省31688名基层文化骨干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仅8417人,占总数的27%,基层文化队伍整体学历偏低。因此,如何提高全省文化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需要统一组织,分级负责,规划实施。

(二)公共文化培训工作成果明显,但培训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规范有序

十一五期间,我省群文作者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全国“群星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仅2010年7月至12月,浙江省首届乡镇(街道)文化员才艺大赛,就有2000余名文化员参与此项活动,充分展现了基层群文队伍的才艺实力。然而在培训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制度,但还欠规范化和系统性,如没有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和培训工作考核体系等,这可能影响培训目标管理的实现或效益。

(三)公共文化培训工作内容形式趋于丰富,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急需加强

近年来,浙江省围绕新农村文化建设任务,创新形式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成绩斐然。如“唱响文明赞歌”浙江省专家辅导团下乡展演辅导、浙江省农村“文化良种”培训基地建设、“春雨工程”浙江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对口支援、浙江省文化馆免费讲师团点单式讲座以及浙江民生公益大讲堂、宁波文化馆的“群星讲堂”等,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局限很大,受众面较窄。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网络远程培训服务平台,是公共文化培训服务的当务之急。

(四)公共文化培训工作多元推进,但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高校、党校、全日制学校、职业学校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形成了浙江省公共文化培训机构的基本框架和多元化格局。浙江省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公共文化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机制,重组培训资源,逐步形成以市级培训基地为龙头的培训网络体系建设。根据目前情况,省、市级培训政策、规划、经费方面基本能落实到位。但由于浙江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少数欠发达的县(市、区)的培训保障措施乏力,需待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