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理测量的中国化

心理测量的中国化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心理测量的中国化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心理测量学也是由西方主流心理学建立起来的。西方心理学家编制的测验,是以研究西方人的心理特征为依据,与中国人心理特征的变量十分不同。对于心理测试,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适当修订以及自行编制中国人的心理测验量表,积极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因此,心理测量学作为心理学的应用分支科学,更应走中国化道路,才能将心理测量更好地运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
心理测量的中国化_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方法

第五节 心理测量的中国化

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心理测量学也是由西方主流心理学建立起来的。随着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在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广泛应用,心理测量学的中国化问题逐渐提了出来。

一、心理测量中国化的必要性

(一)目前心理测量工具过度依赖西方的研究

心理测量学以卡特尔1890年发表的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比奈和西蒙1905年编制成的第一个智力量表、桑代克于1909年出版经典著作《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及1908年和1909年相继编制成标准化的算术测验、书法量表为标志,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它的理论发展经历了由早期测量理论家创立的经典测量理论到“二战”以后的题目反应理论,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概化理论这样一个艰苦、求索、发展之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用不到20年的时间重复了西方近百年的发展轨道。心理测验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应用促使大家消化吸收了经典测量理论,而大规模教育测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引起了对题目反应理论研究的高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资格考试的广泛应用和工作评价在人事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中的应用,又推动了概化理论的研究。同时,在对西方理论的学习中,我国又引进了大量的心理测验。在这不断重复和引进的过程中,国内出现了“言必称西方”的倾向,形成过度依赖西方理论和工具的研究趋势,制约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二)中西文化存在差异

西方人与中国人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特征。西方心理学家编制的测验,是以研究西方人的心理特征为依据,与中国人心理特征的变量十分不同。例如,在EPQ和MMPI量表中,许多题目的问法与我国的文化不符,与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迥异,让人难以回答。如在EPQ问卷中的第8题:你曾贪图过份外之物吗?第24题:你曾拿过别人的东西(哪怕是一针一线)吗?第62题:你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妇人吗?

在一次421人的测查中,第8题、24题只有两个人答“是”,其余的99%的人均回答“否”;第62题的答卷中无一人答“否”,100%均回答为“是”。这样的反应倾向是怎样产生的呢?在与被试交谈中得知中国人视“偷”、“拿”别人的东西为可耻行为,即使有这样的行为也不敢承认,怕万一传出会受到惩罚。再如,一些心理学家曾经用MMPI量表对中国人和其他文化群体的人比较,发现中国人无论正常人还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第2项和第8项得分都特别高,原因是这两个项目所描述的大多数是人际反应、一般活动水平和个体的价值观。这种分数的差异反映的是文化的差异,是由于中国社会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期望和不同评价造成的,并不表明中国人心理疾病发生率更高。

以上事例说明,要研究中国人的真实个性特征和心理规律必须研究中国的文化背景,使心理测量的理论、编制乃至内容结构更适合中国人的实际,走心理测量中国化道路。

二、心理测量中国化的途径

中国化是指用中国人的眼光,以中国人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制度为依据研究中国人。对于心理测试,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适当修订以及自行编制中国人的心理测验量表,积极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具体途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继续引进和学习西方心理测量学的理论与量表

心理测量学起源于西方,由此决定中国的心理测量学引进和学习西方是其发展的捷径。引进、学习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发展自身。只有在学习西方心理测量新的理论基础上,完善我国的心理测量理论,才能满足测验编制的需求。

同时,在引进外国的量表和成果中,绝不可照搬照抄,而要有选择地引进。由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及遗传特征不同,各国人民在心理与行为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如果对外国的心理测量理论和量表采取“拿来主义”,势必会失去客观性、真实性,从而影响心理测验的科学性。

(二)修订、改造西方的各种心理测验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种行为表现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同时,不同的人会对同一种行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特别是有关人格、态度、智力、情绪、思维方式等,文化差异是非常显著的。

因此,有必要对西方各种心理测验进行修订和改造。对于不适合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的测验题目应当加以更改或取消,对于与中国文化相差太大的心理学概念,要理解它在本土文化中的确切涵义,并在量表中明确表示出来。

(三)编制中国的心理量表

要建立中国自己的概念与理论。例如,人格这样一个测验中常用的名词,来源于西方的个人主义,在观念上是将个人的人格从其社会与文化中分离,难以反映人的真实生存状况。因此,在建立中国的人格理论时,就要考虑到人人都是社会与文化的产物,必须在其与他人及社会文化事物的关系中,维持一种心理的人际平衡,考虑到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制约,建立中国的人格理论。

同时,在测查中逐渐积累有关中国人的行为资料,编制出适合中国的心理量表。

(四)引进新的现代化技术,创立新的研究方法

心理测量中国化还需要研究方法的改良和创新

心理测量学产生于西文方化背景之中,反映的是西方人的价值体系,当前从我国所公认的、公开使用的各种测验来看,也多是西方的心理测验。尽管我们的心理学专家进行了认真的、大量的、艰苦的修订工作,很多也都测定了国内常模,使用时也有一定的效度,但内容仍摆脱不了西方文化的偏向,自然就很难真实地反映出中国人的个性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因此,心理测量学作为心理学的应用分支科学,更应走中国化道路,才能将心理测量更好地运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

【注释】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71

(2)陈国鹏.心理测量的原理和应用.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4(3):17—32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35—339

(4)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0—2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