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学的中国化

社会学的中国化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迎来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中国社会学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尽管如此,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社会学的中国化_社会学概论

关于社会学何时在中国出现,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从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讲授“群学”(即组织、教育群众以拯救国家之学)算起;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从严复翻译斯宾塞的著作开始。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部分章节,1903年译出全书并以《群学肄言》为名正式出版。与此同时,章太炎于1902年翻译出版了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从此,西方社会学著作通过欧洲和日本两条途径被翻译传入中国。

1.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社会学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社会学多是学院派社会学,主要讲授和传播西方社会学,运用这些理论研究中国的社会现象。但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学院派在社会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大多拘泥于细枝末节,不能抓住根本;对社会病态根源的分析基本停留在表面性、次要性的认识上,看不到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在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上,大多拒绝或不赞成社会革命,持一种改良主义的态度;在社会变革的方法上,不是依靠人民群众,进行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而试图推行自上而下的文化教育来解决。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学获得了广阔发展空间。党和政府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社会改造、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改造的理论。特别是在清除旧社会的丑恶现象,实现社会平等和妇女解放,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组织,大力兴办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都作出了许多新的创造,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就社会学学科发展来说,由于当时向苏联学习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时,原有的社会学系、社会学课程相继被取消,同社会学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社会工作与人口学等也相继被取消。这对新中国社会学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迎来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中国社会学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三十多年来,社会学专家学者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开展了深入研究,同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对婚姻与家庭、心理与行为、经济与社会、组织与制度、城市与农村、阶级与阶层、变迁与发展、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例如小城镇理论、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互动论等。尽管如此,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