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量的概念

测量的概念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测量的概念和广泛的社会现象一样,媒介现象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不仅具有同质性,而且具有异质性。在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测量,往往是指借助某种仪器对物体的长度、大小、重量等指标进行度量,测量的结果往往是比较精确的。由此可以看到,对社会科学中现象的测量,也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一些数字、符号分别来代表人、事物、事件属性的过程。

一、测量的概念

和广泛的社会现象一样,媒介现象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不仅具有同质性,而且具有异质性。同质性是指同类现象之间具有某些共同属性,异质性是指同类现象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如作为受众的“人”,可以说“每一个人可以同时接触多种类型的媒介”来描述一种共同的属性,它说明作为受众的“人”的同质性;但是,人与人之间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别的,如在性别、年龄、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对事物的认识、看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即异质性。在媒介调查中,对媒介现象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性质差异和数量差异的度量称为测量。正是因为上述的同质性,使得测量成为可能,也正是因为上述的异质性,对它们的测量才有意义。测量可视为对现象进行精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作用在于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类型、性质、状态,并对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精确的度量与比较。

(一)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按照某种法则给物体和事件分派一定的数字和符号。这一定义表明,任何一种测量都包含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测量客体、数字或符号、分配数字或符号的法则。

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测量,往往是指借助某种仪器对物体的长度、大小、重量等指标进行度量,测量的结果往往是比较精确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测量与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测量是对现象之间的性质差异和数量差异进行度量,测量的三个要素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定含义。

1.测量客体

客体(物体或事件)的属性与特征是测量的主要内容。测量首先要有测量客体,即人、事物、事件、现象等。但是很清楚,我们所要测量的并不是客体本身,而是它的特征或属性。例如,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这是测量的客体;但我们主要感兴趣或需要测量的并不是某个人,而是他们的状态、意向、行为等特征或属性。

2.数字或符号

测量即是指按照某种法则给物体和事件分派一定的数字和符号,那么我们可以把测量中的一个数字或符号当做一种物体或事件特征的代表。例如,以1代表把电视作为主要新闻来源的人,以2代表把报纸作为主要新闻来源的人,以3代表以其他媒体作为主要新闻来源的人;以1000元代表一个人的收入;以80分代表某人对所观看节目的满意度评分。这些数字或符号仅仅是代表客体的特征,用以表示各个调查对象在属性、特征上的数量差异或类别差异。

3.分配数字或符号的法则

法则即测量规则,是把数字或符号分派给调查对象的统一标准,它规定的是一种操作的方法。测量中较为困难的工作就是确定法则,即如何设立一种分派数字或符号的准则。例如,有一种法则是“根据每个人对一种观点的同意程度而分派1~5的数字。如果某人同意的程度很高就给他分派数字5,反之,即不同意的程度很高就给他分派数字1。介于两者之间的人,仍根据同意程度分派给他们中间的数字2~4,即同意程度越高,分派的数字越大”。这样1~5这些抽象的数字就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对某一种观点同意程度的高低了。

由此可以看到,对社会科学中现象的测量,也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一些数字、符号分别来代表人、事物、事件属性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将现象精确化或将概念(变量)操作化的过程。当然,法则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确定了恰当的测量法则,才可能有准确、客观的测量。

(二)对社会现象测量的特点

与自然科学中的测量相比,对社会科学领域内现象的测量要复杂得多。因为被测现象主要是“人”,而人是有思维能力、价值观和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结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的主要特点是:与自然科学相比,对社会现象的测量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均较低;由于对许多现象缺乏统一的测量法则,因而对同一现象,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测量结果;尽管社会测量也是用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客体的属性和特征,但这种测量不完全是数量化的,也可以是类别化的,例如用数字表示的、反映被调查者最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的变量就是类别化的;而即使是数量化的测量,根据所测事物的特征,仍然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测量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