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简介

《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简介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于良春教授主持的“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研究”,是2006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最终研究成果为同名专著。针对转轨经济中行政性垄断的形成原因、维持机制和现实表现,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化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的政策建议。此课题研究形成的成果已经激发了更多关于行政性垄断研究的出现,推动了对这一转轨经济阶段特定制度现象的研究。
《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于良春教授主持的“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研究”,是2006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最终研究成果为同名专著。它由于良春、余东华、张伟、王会宗、李真、丁启军、王孝莹、杨秀玉、杨淑云、付强等合作完成,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一、篇章结构

此专著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导言;第二章,行政性垄断的界定与分类;第三章,行政性垄断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第四章,行业性行政垄断的测度;第五章,地区性行政垄断的测度;第六章,行业性行政垄断与资源配置效率;第七章,地区性行政垄断与资源配置效率;第八章,行政性垄断形成的原因与维持机制;第九章,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分析。

二、基本内容

此课题研究构造了ISCP分析框架,将制度因素引入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中。根据这一研究设计,此研究为行业性行政垄断及地区性行政垄断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以及一套相对稳定的测度指标体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此研究从资源配置的微观效率、产业效率、宏观效率等方面对行政性垄断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和度量,最后提出了打破行政性垄断的政策建议。

三、主要创新

此专著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理论上首次提出ISCP分析框架,将制度和制度变迁因素作为模型设定的内生变量,研究其与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的互动,从而将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以ISCP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从制度(I)、结构(S)、行为(C)、绩效(P)四个维度构建了测度行政性垄断程度的三级指标体系,并对转型时期中国的行政性垄断程度进行了实证测度。

(2)以ISCP分析框架为基本依据,结合具体行业属性和地区特点,引入行政性垄断因素拓展了现有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的理论框架,构建了相应的测度指标体系,对行政性垄断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3)从制度、体制、分权式改革、地区本位论等方面分析转型时期中国国内市场行政性垄断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和形成机制,丰富了行政性垄断理论,并为制定打破行政性垄断、建立统一市场的对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4)针对转轨经济中行政性垄断的形成原因、维持机制和现实表现,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化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的政策建议。

四、社会影响

1.应用价值

此项目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迄今已出版专著2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报告7篇,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阶段性成果56篇。通过对CSSCI数据库的初步统计,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他引率达到336次,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此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于良春教授和其他成员先后参加国家商务部反垄断局专家咨询会议15人次,参加了《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指南》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为反垄断相关实施细则的制定提供了多篇理论支撑报告,得到反垄断局领导批示和高度评价。课题组先后主办国际会议5次,课题组成员先后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5人次,通过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良好影响。

2.学术价值

此课题研究基于转轨经济国家特定的制度、经济背景,将组织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对行政性垄断的产生原因、行政性垄断在行业及地区两个维度上存在的程度、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破除行政性垄断的政策建议进行了系统研究。此课题研究在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制度因素,构建了ISCP研究框架,由此设计了测算行政性垄断程度的指标体系,这些研究构成了继续对行政性垄断进行持续研究的基础。此课题利用可得数据对行政性垄断在行业及地区维度上造成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算,使研究者能够对行政性垄断的影响形成一个直观的数值概念。此课题研究形成的成果已经激发了更多关于行政性垄断研究的出现,推动了对这一转轨经济阶段特定制度现象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