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启示与经验借鉴

国外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启示与经验借鉴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国外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启示与经验借鉴通过对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体制与特点分析,特别是与我国农业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日本农业推广体制来看,他们虽然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教育,注重对推广对象(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合作,密切教育、科研、推广、生产者的联系;三是统一,各种推广机构统一管理;四是推广主体多元化。
国外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启示与经验借鉴_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第六节 国外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启示与经验借鉴

通过对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体制与特点分析,特别是与我国农业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日本农业推广体制来看,他们虽然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教育,注重对推广对象(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合作,密切教育、科研、推广、生产者的联系;三是统一,各种推广机构统一管理;四是推广主体多元化。五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立法,以法律形式保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纵观国外农业技术推广,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推广主体地方化、推广机构多元化、推广目标需求化、推广内容多样化、推广手段现代化。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机械照搬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的做法固然是不可取的。然而,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通过在农业推广上的探索,所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应学习经验、把握趋势、形成特色、提高效果。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注重培育多元化的推广主体,提高推广效率

政府建设农技推广体系是国际通行做法,美国、日本等推广资金的构成比例都是政府占大头。即便是经济高度发达、农业比重极低、以私人公司或者非政府组织为农技推广主体的欧洲,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也不是来自于单个农户(农场主),而是主要来自协会、基金会及其合作组织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业推广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保证推广经费。

培育多元化的农业推广主体是世界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的共同趋势,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农业推广体系都十分重视多元化推广主体的建设,特别是澳大利亚政府有效地通过实施RD Cs和CR Cs模式,将农民的、国家的和企业的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开发相关技术,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在我国,现在参与农业推广的组织除政府机构外,还要在推广体系上下功夫,鼓励和引导农民组织、涉及企业、市场营销组织、农协等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复杂的参与农业推广工作,改变单一的政府推广体系,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推广组织。

2.加强农民和产业的高度组织化,使农民得到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政策保护

在荷兰的农业推广体系中,农民既出资资助农业推广,另一方面也参与到农业推广的管理。农民可通过农会,或者通过实验站、场的管理委员会任职等,参与运用科研和推广的管理工作。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农民都是以行业组织起来,积极参与该行业的决策和研发活动,从而增强了其政治地位,使其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同时有效地配合政府,提高了行业的生产力。在有些行业,由于其行业协会的规模大,体系健全,政府与其紧密配合,将具体的推广服务交给协会完成。这一举措调动了行业协会的积极性,使推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缓解了政府推广人员和资金的不足。在我国农业推广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农民的组织化建设,调动农民参与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农民组织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3.注重农业科研与推广的紧密结合,加强科研的针对性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对农产品高品质、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新的先进的科研成果如何尽快应用于生产领域,如何尽快转化为商业利润,对传统的农业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科研如何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成为科研体制改革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许多国家十分注重科研、教育生产密切配合。美、日、荷兰等国特别重视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之间的协作,推广本身就是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的,所推广的科研成果也是紧密结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也就是在科研立项开始,就已考虑好该项目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前景,从而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美国教育、科技与生产三者通过独特的科技推广网相互交融,联为一体。美国的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经久不衰的强大动力源,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这种具有强大桥梁功能的中介环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澳大利亚政府所属的农业科研机构除了把握农业科研的基本方向、确保基础性理论研究的优势外,面向市场与企业合作,尽快将科研成果商业化,成为科研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由联邦政府1990年代初发起的合作研究中心项目联合了大学里的研究人员、私人部门和农业综合企业,其目标之一就是鼓励形成研究机构、科学家和产业合作人员之间的有效联合,增强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的紧密结合。在过去的推广实践中,政府往往只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制定推广计划,使得有些推广活动不受农民欢迎或效果不佳。近年来,政府通过实施RDCs、CRCs和FPP模式,以及推广服务私有化等,加强了农民和企业参与推广,在制定推广计划时更尊重来自基层的意见,使推广活动更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农、科、教等部门在教育培训上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形成农科教相结合的体制。

4.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研机构和人员市场意识淡薄、科研力量分散,以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和采用新成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除了强化传统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外,要将国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化运作以及科研院所与农户或农业密切联系,引进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中,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资本化运行模式,对构建和谐农业创新体系将具有重要意义。

5.重视农业推广领域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发展协调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在国外,如澳大利亚,农业推广再不只是靠农业推广人员来完成,而是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共同任务,包括政府各有关部门、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业咨询公司、行业协会以及农民社区组织等。以上各部门互通信息,分工协作,形成了有机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6.注重发展农业教育,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外如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一般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都具有大学学历,许多农技推广人员还具有研究生水平。许多国家十分注重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如澳大利亚,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州农业部每年为推广人员举办培训班。一般每期7~14天,由州农业部的高级人员和邀请的专家讲授新的推广技术,推广机构举办专题讨论会,使许多大学时在推广方面未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学到一些推广专业知识。对从事养羊业和羊毛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有专门的培训,每年一次,每次两周,各州的推广人员都要参加。内容有讲座、参观实验室,以帮助推广人员熟悉养羊业和羊毛业的最新研究技术,同时强调实地试验,以积累当地的知识,便于推广。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工作对推广员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其推广效率。同样在澳大利亚,对年轻毕业生的在职培训方式是同有经验的推广人员一道工作,包括协助日常管理工作,制订试验计划和参加推广活动。近年来还有到国外接受培训的机会,费用由联邦政府提供的推广赠款支付,也有些人员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特别资助,专门学习推广研究生课程

我国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推广效率。例如,据邵振中等人的调查,湖北省襄阳区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站)经过5年(2002-2006年)停顿,推广人员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占原来的3/4),现有的推广人员知识没有更新。负责襄阳区农业技术人员教育的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原襄阳农校)农学专业已停招8年,推广队伍出现了断层,后继无人。因此,发挥农业院校及区农业广播学校的职能,加强现有农业推广人员的进修和培训是当务之急,当地政府应对农业教育给予财力、物力支持,减免学费,多方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努力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农业推广效率。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低下,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在上述邵振中等人的调查中,湖北省襄阳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364031人,但具有高中(中专)学历以上的不到5%,且这部分“高学历”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养殖户。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推广效率,在美国,一项先进技术的推广只需1年半的时间,而我国需要6年,农民素质的偏低,直接影响了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程度,影响了推广效率。所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7.注重推广方式多样化和灵活化

除了政府提供的普通推广方式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外,科研、教育及有关公司、企业、行业协会也编印农技报刊、小册子和专项技术宣传材料,免费或只收工本费向农民提供。特别应当提到的是,国外如澳大利亚的这些宣传材料一般都用词简练,配有图表,易懂易做。许多科技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研究论文都有相应的简易版本,适于农民阅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广泛传播技术,也是研究和发展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电脑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自从有了网络,地处僻远地区的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咨询服务。澳大利亚的网上咨询业不仅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也为自己的咨询服务承担法律赔偿责任。网上咨询使农民如虎添翼,有的农场主索性在网上常年聘一位市场顾问,随时从网上得到咨询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农村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农业推广工作者应该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推广工作的多样化、灵活化。

参考文献

[1]王亚东.澳大利亚农业考察.世界农业,2007(11):35~37.

[2]邵振中.日本农业推广经验及对襄阳区农业推广的启示.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4):15~21.

[3]邓克英罗正荣李忠云.日本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的实践与借鉴.湖北农业科学,2008(03):363~366.

[4]蓝孝新等.我国多元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的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5(4):7~10.

[5]汤锦如.农业推广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3~24.

[6]蔡娟.洛阳市农业高科技培训考察团赴美国考察报告.河南农业,2008(12):21~22.

[7]刘黎.荷兰科技农业创奇迹.经济参考报,2006-04-20.

[8]冯赫.美国农业推广经验的启示.农业经济,2000(2):18~19.

[9]彭家栋,李天华.农业技术推广理论的结构思考.江苏科技信息,2001(6):9~11.

[10]陆茹英.荷兰和法国农业发展的启示.农场经济管理,2003(05):63~64.

[11]冉瑞平.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及其启示.生产力研究,2004(10):111~112.

[12]盖玉杰.美国农业推广体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林业经济,2006(09):29~31.

[13]朱行.日本农业发展近况.粮食流通技术,2008(01):40~43.

[14]冬梅等.日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结构的分析及其启示.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09):266~269.

[15]李淑英.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及启示.世界农业,2007(12):5~6.

[16]黄锦龙.日本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新动向.中国农技推广,2005(09):22~23.

[17]彭元,吴立伟.韩国及日本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世界农业,2005(09):48~49.

[20]刘光辉.日本农协及其对中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日本问题研究,2008(04):36~39.

[21]杜华章等.新时期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讨.农业科技管理,2006(1):32~35.

[22]李善君,周炳贤,王荣.农技推广要跟上形势需要.四川农业科技,2002(12):6.

[23]王传荣,钱乃余.发达国家农业推广工作的经验与启示.农业经济,2001(06):46~47.

[24]马卿,崔和瑞.国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的比较及借鉴.农业科技管理,2008(02):84~87.

[25]聂闯.世界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世界农业,2001(6):58~60.

[26]陈良玉.农技推广探新路 机制创新见成效.农业教育,2003(4):35~37.

[27]高启杰.澳大利亚农业推广发展的趋势与问题.世界农业,2004(06):3 3~35.

[28]崔国胜.澳大利亚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经验及启示.世界农业,2009(04):28~31.

[29]邵振中.襄阳区农业推广体制改革研究.长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论文,2007.5.

[30]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编.国外农业推广.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1]宣杏云,徐更生.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2]苑鹏,国鲁来,齐莉梅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