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谚语为例

以谚语为例

时间:2022-0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本书的论证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约翰·雷的语言学著作中直接涉及众多博物学知识。而民众语言中大量直接源自日常生活经验的博物学知识,也是引起约翰·雷关注的一个方面。本节将以谚语为例,阐述约翰·雷的语言学著作中的博物学内容。约翰·雷的谚语集中有许多条目至今仍出现在日常语言中。约翰·雷的注释不仅体现出他从事博物学研究时一贯的审慎与严谨,而且颇具时代特色。
以谚语为例_约翰雷的博

对本书的论证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约翰·雷的语言学著作中直接涉及众多博物学知识。约翰·雷考察语言的首要目的,是弄清动植物名称,清除因名称的变更和误用而导致的错误。而民众语言中大量直接源自日常生活经验的博物学知识(并不仅限于动植物知识),也是引起约翰·雷关注的一个方面。正如瑞温所说:“剑桥的经历或许使他醒悟到,乡村知识比起学院里的陈词滥调来说更有益处。”(Raven,1986:167)本节将以谚语为例,阐述约翰·雷的语言学著作中的博物学内容。

约翰·雷的谚语集中有许多条目至今仍出现在日常语言中。不过,由于谚语语义范围的变化,也有许多条目在后期版本中被删改。《英语谚语集》中各条目按形式、内容和产生地点分成不同部分,在形式上有“短语”、“成句”等,并有警句、格言、谚语之分,当时统称为“proverb”。因此,其中收录的谚语实际上比今天所认为的谚语宽泛得多。在第一版的序言中,他写道:“我不想用关于谚语的性质、定义及其用法的长篇大论来耽误读者的时间,我对谚语的看法,简单来说,就是日常使用的很短的一句话或者短语,其中包含某种比喻、象征、同音异义、韵律或其他新奇的表达。”这些“谚语”包括之前的谚语汇编中出现的句子和短语(他指出,这些谚语十分通用,但是大多来自外来语),以及英国本地的“谚语式观察”、乡村俚语、小幽默、警句格言、脍炙人口的韵律诗等等。为了便于查找和阅读,他在对前人用过的两种排列方式加以参考后,提出自己的分类和排列方式。1678年的《英语谚语汇编》分别采用按照谚语的内容、谚语来源的地区以及形式(如谚语、警句和格言等)分类的方法,在同一大项目下则按字母顺序排列。这些谚语包罗万象,涉及范围极广泛,从中可以探察到当时人们的希望、思想、民族宗教,以及生活习俗与伦理道德观念。

如同词汇和成语一样,谚语有其特定的生命期,那些在某个时期格外流行、随后又湮灭了的谚语,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意义,而且反映出更深层的问题,例如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特征(Jente,1945:495)。洋特认为,谚语的主要意义在于让研究者从中了解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特有的语言学和文化特征,因此“业余爱好者和一知半解者”编写的那类“不科学的、甚至琐碎的”谚语作品,充其量只是收集其本人听到或是用到的谚语条目,如果汇编者能采用一种更便于使用的汇编方式,那还能有点实际价值。但是“业余爱好者收集的各类谚语,例如关于爱情和女性、饮食、动物、植物、宗教、上帝、魔鬼以及圣徒、牧师等的条目,多数都为综合性更强的谚语汇编著作所摒弃,除了猎奇之外别无价值”。他指出,除非汇编者试图从这些谚语得出结论或者批判性的评价,否则它们就没什么实用价值。而且,通过年代悠久或流传极广的谚语来判断一个国家或时代的文化特质,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有价值也值得怀疑。如果汇编者收集的材料可靠,那些法律、健康和天气方面的谚语在这方面则可能是最可靠的证据(Jente,1945:495-496)。很显然,在语言学和民俗学研究领域,谚语与博物学之间的关系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洋特承认“法律、健康和天气方面的谚语”或许是有用的,但是他认为诸如“爱情和女性、饮食、动物、植物、宗教”之类的零散材料多数是无用的。而这恰恰是博物学家所关注的内容,约翰·雷的《英语谚语汇编》正是由以上提到的这类事物构成。无论我们将约翰·雷的谚语集视为一位“业余旅行者”出于个人癖好或受时尚潮流的推动而撰写的作品,还是其博物学研究中有机的组成部分,这部谚语著作至少是一位十七世纪博物学家对当时自然、社会环境与民风习俗简明扼要的概括与陈述。约翰·雷的注释不仅体现出他从事博物学研究时一贯的审慎与严谨,而且颇具时代特色。鉴于中文世界对约翰·雷的博物学介绍和了解不多,其谚语著作更是极少被提到,下文将尽可能引用谚语集原文,分几个方面来加以介绍。具体页码不一一标注,个别词语的拼法将依照原文。

3.1 农时、天气和健康知识

在工业革命之前,直到近代早期,英格兰都以农牧业为主。与中国传统社会一样,英格兰人总结了很多有关农时的谚语。如:If you would fruit have,you must bring the leaf to the grave(如果你想要果实,就必须把叶子带进坟墓)。约翰·雷解释:你必须正好在叶子脱落的时候移栽树木,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不要过早,是因为树液的运行;不要太晚,以便树木有时间在大霜冻之前生根。

又如出自萨默塞特郡(Somersetshire)的谚语:Upon S.Davids day put oats and barley in the clay(一到圣大卫节,就将燕麦大麦种下地)。约翰·雷注解道:“在我们这里,人们认为三月初种大麦稍稍早了一些,大麦是一种娇弱的谷物。”

但对于“A cherry year amarry year,a plum year adump year”(樱桃年,快活年;李子年,哑巴年)。约翰·雷指出,这在他看来仅是为了达到一种声律上的和谐,在内容上并无道理可言。

与农时谚语一样同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天气谚语。在每种文化中都不乏一些反映民间气象知识的谚语,这些谚语集中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与了解。各民族中普遍流传的如:A snow year,a rich year(瑞雪兆丰年)。

也有一些谚语体现了英国的地理特征。例如:“风在东边时,对人兽都无益。”(When the wind’s in the East,it’s 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约翰·雷认为,(对英国人而言)东风往往十分凛冽,因为它是从大陆上吹过来的。在同一纬度下,内陆国家通常要比近海地区更冷,而陆地上也比岛屿上更冷:人们观察到,在英格兰靠近海边的地区,例如康沃尔郡(Cornwall County)等,雪很少能持续三天不化。对于下一条目“风在南边时,雨到了门口”(When the wind’s in the South,it’s in the rains mouth),约翰·雷认为这一观察结果对欧洲各国来说都是正确的;而且“我相信在亚洲很大一部分地区也是如此”。大不列颠岛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风大雾多,因此也产生了一条谚语: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则已,一雨倾盆),比喻“倒霉事总是接踵而至”。

健康、饮食方面的谚语也十分常见。这类谚语或来自古代医师的训谕,或源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经验总结。最有名的如“Early to go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makes aman healthy,wealthy and wise”对应于汉语中的“早睡早起身体好”。又如:One hours sleep before midnight’s worth two hours after(午夜前睡一小时,相当于午夜后两小时)。注解为:因为太阳是月下世界的生命来源,太阳的热量促成并维持地球上一切动物的运动,当太阳离地球最远时,就是午夜时分。此时动物本身的精神(spirits)最趋向于休眠状态,因此半夜十二点必然也是最适合安睡的时候。

此外还有:He that would live for aye must eat Sage in May(要想活得久,五月需食鼠尾草)。

When fern begins to look red,then milk is good with brown bread(蕨菜开始发红时,牛奶配黑面包最好)。约翰·雷解释道:“细心的家庭主妇们观察到,秋天的牛奶比夏天更稠密,尽管夏天的草最丰茂,汁液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好。我猜想,原因在于夏天太热,奶牛大量饮水,因此使牛奶变稀了。”

更为普遍的规劝或讽喻有:Much meat much maladies(肉吃得越多,疾病越多)。注解为:疾病与不适,常常伴随大吃大喝而来。在早些时候,我们这个民族(指英格兰)曾因过量饮食而著名,由此几乎产生了一则谚语:English men dig their graves with their teeth(英格兰人用牙齿为自己掘墓)。

约翰·雷也指出,诸如“You must drink as much after an egg as after an Ox”(吃完鸡蛋也必须喝水,就像吃完一头牛一样)之类的条目只是“无根据的老谚语”。

3.2 家畜及常见动植物

与其他文化中流传下来的谚语一样,约翰·雷收集的谚语中有大量与动植物相关的条目。动植物常被用来比喻人的行为,由此派生出许多谚语。其中又可分为几类:

一类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类朝夕相处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影响的动物,或可供食用与药用的植物。

首先,在十七世纪流行的英语谚语中,关于“马”、“狗”、“猫”、“猪”等的条目十分常见。英国人有悠久的狩猎传统,直到今天,英国绅士最大的嗜好仍然是带着猎犬骑马打猎,因此他们对狗和马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英语谚语汇编》中非常有名的一条关于“狗”的谚语是: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与其他民族相比,英国人显然更喜欢狗,然而在英语谚语中,也接受了外来语中很多关于狗的谚语,这些谚语多数含有贬义。例如“When adog is drowning every one offers him water”(痛打落水狗)在中西文化中不谋而合。西班牙谚语中有“狗摇尾巴,更多地不是因为爱你,而是爱你的面包”(Dogs wag their tails not so much in love to you as to your bread);此外还有意大利谚语:“狗啃骨头,是因为它们没法把骨头生吞下去”(Dogs gnaw bones because they cannot swallow them)。希伯来语谚语:He that lies down with dogs shall rise up with flea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He that keeps another man’s dog,shall have nothing left him but the line”(豢养别人的狗,最终空剩一根绳子),约翰·雷解释道,这是一则希腊谚语,意思是施恩于忘恩负义的人,只是白费心思。因为一只狗只要能逃脱,就会马上回到它之前的主人身边,把拴它的绳子丢在一边。这既体现了狗在大多数文化中的普遍形象,也表明了人们对狗习性的了解。

关于马的谚语有: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把马车放在马的前面,即不要本末倒置);A ragged colt may make agood horse(难看的小马驹也有可能长成漂亮的大马)。

关于鸡: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re hatched(鸡蛋未孵出,先别数小鸡,即不要高兴过早)。

关于猫:Biting and scratching gets the cat with kitling(打打闹闹让猫儿更亲近),引申意为“不打不闹不成冤家”。正如约翰·雷所说:“据观察,彼此间最常发生争吵的男女,通常会结为夫妇。”

英语谚语中与植物相关的条目极为常见,约翰·雷的注释也充分体现出他对各种植物名称及习性的了解。此处仅试举两例,如:As hollow asa gun;asa kex(如同枪杆一样空洞;或如同一棵毒芹一般)。注解为:“Kex即毒芹(Hemlock或wild Cicely)干枯的茎。”

对于“Parsley fried will bring aman to his saddle,and awoman to her grave”(煎制的欧芹会让男人爬上马鞍,把女人送进坟墓),约翰·雷承认,他并不知道这条谚语有什么道理:欧芹不管怎么烧制,通常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合乎健康的草本植物。只是在古代人那里,癫痫病患者被禁止食用欧芹,而且现代经验发现,欧芹对眼睛不利。

第二类是关于周围常见的野生动物和鱼类。

英国有着悠久的狩猎传统,因此人们十分熟悉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英语谚语中既有猎手的经验总结,如: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you will catch neither(同时追逐两只野兔,就会一无所获)。

也有对动物习性的概括,如:As mad as aMarch hare(像三月的野兔一样疯狂)。

或是关于鸟类的大量谚语,如: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人要衣装,马要鞍)。

关于狐狸和狼的条目也比比皆是:When the fox preaches,then take care of your geese(每当狐狸说教,当心鹅群被盗)。

To have awolf by the ears(揪住一只狼的耳朵)也是一条拉丁谚语,即Lupum auribus tenere。意思是一个人碰到一桩棘手的事务,继续做下去或是放弃都一样麻烦,就像揪住了狼的耳朵一样,抓住也不是,放也不是。

英国是一个岛国,海岸线极长而且变化丰富。与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经验相关,英语谚语中有不少以海洋、渔猎和海洋生物为主题的条目。如: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水手);Venture a small fish to catch a great one(放长线,钓大鱼)。

人们对海洋生物的习性也十分了解,例如:As true as turtle to her mate(像乌龟一样忠于它的伴侣);As dead as a herring(死得像鲱鱼一样了)。约翰·雷注解道:“据说鲱鱼在被从水中捞出来之后立即就会死亡;我本人可以证实其死亡之迅即,沙丁鱼(Pilchards)、美洲西鲱(Shads)以及此类的其它鱼都是如此。”关于鲱鱼还有另一则谚语“Every Herring must hang by his own gill”(每条鲱鱼都必须被穿在自己的鳃上),相当于“Every tub must stand upon its own bottom”(每只桶都必须立在自己的底上),即每个人都应当自己拿主意的意思,亦即“人当自立”。

很多与动植物有关的谚语都体现了人们对动物形态学和生态学的观察和了解。从约翰·雷的注释中可以看出十七世纪博物学研究的细致程度。例如,在谚语“As blind as a beetle or bat”(如甲虫或蝙蝠一样盲目)下,约翰·雷注明了几条类似谚语,如“Talpa cacior,像鼹鼠一样盲目,尽管实际上鼹鼠并不完全是瞎的;而是具有完善的眼睛,也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有一层膜盖着;而是睁开的,如果认真去找的话——否则很容易忽视掉——就会发现它的眼睛并不生在脑袋两侧,很小,而且藏在皮毛下面。因此应当可以肯定鼹鼠能看见,虽然模糊,但对她的生活方式来说也足够了: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地底下”。接着他列举了其他语言中的类似谚语,并解释道:“人们认为甲虫是瞎的,是因为它们夜间会全速撞向人脸或其他碰巧挡在前面的东西;其它的昆虫如蜜蜂、大黄蜂就不会这样。”

动物谚语中除以上两类之外,还有一些是来自于童话和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是英语中谚语较早的一个来源。《伊索寓言》早在1480年就被译成法语,1483年英国出版商根据法语版本翻译出版英语版。《伊索寓言》由此传到英国,其中的动物故事不仅对英国博物学具有很大影响,同时也进入英语谚语中。耳熟能详的比如:Foxes when they cannot reach the grapes say they are not ripe(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另一则谚语:The camel going to seek horns,lost his ear(骆驼想要角,结果连耳朵都失掉了)则是出自《伊索寓言》中的“宙斯与骆驼”,骆驼见牛有角非常羡慕,就到主神宙斯跟前祈求赐角,宙斯很生气,便把它的耳朵去掉了一截。谚语化用这则寓言,用来讽喻那些贪心不足反倒吃了亏的人。这些内容都极大地丰富了西方社会的博物学传统。

3.3 宗教思想与伦理教谕

除《伊索寓言》之外,《圣经》、中世纪的动物寓言集以及基督教传说也对英语谚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十七世纪流行的英国谚语中很多都与“上帝”、“魔鬼”、“圣徒”及其他宗教题材有关。

例如: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own cross(每个人都必须背负他的十字架),这个谚语来自《圣经·马太福音》,告诉人生在世要容忍不幸,承担重负;When the sun rises,the disease will a bate(太阳东升,疾病减轻),约翰·雷解释,据说犹太人的始祖阿伯拉罕脖子上挂着一块宝石,病人只要看它一眼,便立即痊愈。阿伯拉罕死后,上帝便把这块宝石放到了太阳上。此外也有一些来自民间的小故事。

另一些谚语则对罗马教会、贵族、僧侣乃至统治者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讽喻,注释中也体现出约翰·雷的个人倾向。例如,对于希伯来谚语“At the door of the fold ords,within the fold account”(在栅栏门外好言相劝,到了栅栏门里面再算账),注解为:牧羊人用好话将逃亡的羊召唤回羊圈,但是等到他将羊全都唤到里面,他就会惩罚那些试图逃跑的羊。此外,他特意加了一句:这条谚语用来指“我们从我们试图反叛的政府那里所能希望得到的”。

谚语多以动物来寓意人类行为,从而起到伦理上的指导意义。如“The higher the Ape goes the more he shows his tail”(猿猴爬得越高,尾部露得越多),意思是“乞丐或缺乏教养者获得的地位越高,就越会发现其精神和气质的低劣”。

Where bees are,there is honey(哪里有蜜蜂,哪里就有蜂蜜)意味着“哪里有勤劳的人,哪里就有财富,因为勤劳的双手能致富”。

3.4 婚姻、女性与爱情

在《英语谚语汇编》中,关于女性以及爱情和婚姻的条目极为可观,虽然洋特认为“综合性更强的作品”不会收录这些内容,但是这恰恰构成普通民众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涉及“女性”的条目鲜明地体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如:A man of straw,is worth awoman of gold(一钱不值的男人,配得上一个金女人)。约翰·雷指出,这是一条法国谚语:Un homme de paille vaut une femme d’or。

再如:One tongue is enough for awoman(女人只需要一条舌头就足够了)。约翰·雷特意注解为:“他们用这个理由来不让女人学习语言。”

A woman’s tongue wags like alambs tail(女人的舌头摇得像小羊的尾巴一样欢)。类似的还有:Three women and agoose make amarket(三个女人一只鹅,凑成一场大集市);Silence is the best ornament of a woman(沉默是女人最好的饰品)。

Winter-weather and woman’s thoughts change oft(冬天的风向和女人的心意,变化无常)。

There’s no mischief in the world done,but awoman is always one(神造就的世上没有苦难,然而女人永远是个苦难)。

It’s asad house where the hen crows lowder then the cock(牝鸡司晨,家无宁日)。

论“爱情”的条目中也有些语含贬义:The love of awoman and a bottle of wine,are sweet for aseason,but last for atime(女人的爱和瓶中的酒,芬芳一季,却留存不久)。

When love fails we espy all faults(爱情一旦失去,缺点就暴露无遗)。

也有讴歌爱情的,如:Love lives in cottages as well as in courts(农舍里的爱并不少于宫廷)。

Love rules his kingdom without asword(爱情的王国里无需刀剑)。

关于“婚姻”的有:He that lets his wife go to every feast,and hishorse drink at every water,shall neither have good wife nor good horse(一个人让他的妻子四处欢宴,让他的马匹四处饮水,他就会既没有好妻子,也没有好马)。

Wife and children are bills of charges(妻子和孩子都是讨债的账单)。

The Cunning wife makes her husband her apron(狡猾的妻子把丈夫变成她的围裙)。

Honest men marry soon,wise men not at all(诚实的男人早早结婚,聪明人永不如此)。

Who marrieth for love without money hath good nights and sorry days (为爱结婚的穷人晚上快活,白天难受)。

除了这些语含贬义的条目之外,也有正面的叙述和劝诫,如:Saith Solomon the Wise,A good wife’s agoodly prize,即智者所罗门说道:“一个好妻子是一份大奖。”

The wife is the key of the house(妻子是家的钥匙)。

He that hath wife and children wants not business(有妻儿的人不想管闲事)。

Marriages are made in Heaven(婚姻是在天堂里缔结的)。

He who marrieth for wealth doth fell his liberty(为钱结婚的人失去了自由)。

这些谚语总体上体现出十足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但是从约翰·雷的注释中可以看出,他持有一种开明的态度。在谚语“England is the Paradise of women”(英格兰是女性的天堂)条目下,他写道:“大可以这么说,这一点从很多特定方面都可以轻易地得到证实,即便并不是全世界都这么认为。因此有人曾说,如果在狭窄的海域上有一座桥,欧洲所有的女性都会到这里来。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虽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男子(像英国人)这样钟爱自己的妻子、这样严格地受到妻子的管束并如此忠实于妻子,但是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中具有如此多猛烈抨击女性的谚语。”

不仅如此,约翰·雷对当时英国社会普遍流行的优越感也提出了质疑。在“As false as ascot”(像苏格兰人一样虚假)这一条目下,他写道:“我希望这个民族总体上不至于要遭到这种诋毁;而且我倒是希望我们英格兰人不要那么偏袒自己,也不要对我们的邻居吹毛求疵。”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约翰·雷的语言学研究与他的博物学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约翰·雷对语言中的伦理和隐喻色彩的看法以及他的语言学研究所采用的方式。在1678年《鸟类志》的序言中,他明确指出:“我们彻底略去了在其他作家那里读到的……象形文字、象征、道德、寓言、预示以及其他与神学、伦理、语法或者任何一种人类学问相关联的事物;而只呈现与……自然历史确切相关的事物。”托马斯认为“这个宣言发布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却没那么简单。陈旧态度仍常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中……”(托马斯,2008:59)。从上文分析中可见,多数谚语具有丰富的隐喻色彩,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体现得十分明显,如“Soon ripe soon rotten”(熟得早,烂得早),以及“It is better to knit then blossom”(不要华而不实),雷在注释中特意指出,正如花开得最好的树木一样,开重瓣花的樱桃树与桃树通常都不结果,“孩子们也是这样”。他还单独收集了一组谚语,归为“谚语式的明喻”。由此可见,他并不反对谚语常用的比喻方式。在普遍理性氛围下,他针对的并非谚语的隐喻方式,而是被新的实验哲学方法证实为无根据的错误隐喻。

就研究方法而言,谚语和方言收集本身体现出博物学的典型特征:这是一项以交流、互动为基础的学问;博物学家必须借助大众的力量,多渠道地收集资料。在早期的“绅士文化”中,下层民众无疑被排除在知识圈之外。皇家学会为了实施培根的“伟大计划”,发动业余人士(包括雇佣下层劳动者)收集材料,这种集体协作的方式在博物学中体现得尤其明显。约翰·雷收集的谚语条目中,除由一些“可敬”的绅士提供的材料之外,多数直接来自下层民众。约翰·雷多次提到,这些谚语是“民间的智慧”。他在第一版《英语谚语汇编》的序言中声明:“我有意省略了一切关于征兆、特殊日期、时间(注:原文中为“days”和“hours”。在天主教中“hours”的意思是(一天中七个固定时间所做的)祈祷。)之类的迷信的和无根据的观察,因为我希望这些东西被彻底从人们的记忆中清除出去,并且我绝不希望起到任何促进其广泛流传的作用。我也略去了那些明显粗鄙不堪的……”但接着他又指出,“但是我收入了很多素朴的和随意的内容,因为如若不然,我肯定会漏掉我们英语谚语中大量最有智慧和最为重要的部分”(Ray,1670b)。正如瑞温所说:“剑桥的经历或许使他醒悟到,乡村知识比起学院里的陈词滥调来说更有益处。”(Raven,1986:167)在对待这些不同来源的材料时,约翰·雷通常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理性的甄别,并尽可能考虑到多种可能性。例如,在探讨谚语“Spick and span new”时,他写道:“豪威尔(Mr.Howel)声称,spick是‘玉米的穗状花序’(spica),span是‘鱼的卵’(spawn);但据一位更有权威的人告知,spike是一种蜗牛,而spawn是船上的木条,因此这条谚语相当于说,每根木条和每只蜗牛都是新的(Every chip and nail is new)。”博物学研究注重事实收集,而不贸然得出结论,这一点在雷的谚语集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在“If the grass grow in Janiveer,it grows the worse for all the year”(一月份长草,全年都不会更好)条目下,他写道:“There’s no general rule without some expression(凡事皆有例外),1667年冬天非常暖和,一月份牧草就十分青翠,而那年夏天的干草获得了历来罕见的大丰收。”

结语:语言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各国和各民族的民众通过社会实践总结出来的,无论词汇、语法和语义,还是谚语、习语和熟语,无不体现了生活的智慧,以及地方的风貌和精神气质。现代语言学研究已日渐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和自然科学背景之间的关系,科学史领域也出现了相关讨论。但仅就目前普遍流行的博物学观念来说,语言学似乎还远远不在博物学范畴之内。事实上,语言学与博物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博物学中历来存在两大传统,即文献传统和口头传统,两者都与语言学密切相关。对传统上以“记录、描述”为主的博物学来说,语言是必要的载体,其中丰富的内涵促进了博物学的诞生和发展。仅就十七世纪英国而言,在博物学家尚未对动植物系统建立完善的系统分类之前,分类学几乎可以等同于命名学。不仅如此,很多博物学著作在很大程度上采取文学的形式,其中充满文学的修辞手法,如想象、隐喻等,本身即构成丰富的语言学研究素材。而博物学家的语言中也体现出作者深层的博物情怀,这一点恰恰就是以客观冷静的语言为标志的现代科学论文与博物学著作最大的区别。反过来,博物学研究又影响到语言学发展的方向。语言学形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然而一旦产生,它就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身的成长史。为了避免语言学脱离日常生活,最终像数学一样发展演变为一门“空中楼阁”的学问,博物学持续的纠正和补充作用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博物学的田野研究,语言学不断回归日常生活经验,从中得到校正和补充,甚至随着博物学中新的进展,产生词汇或句法结构上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