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上海的农业大区,金山区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定位,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有力推动农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第六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点的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2010年,区委、区政府提出要走生态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_大转型:中国特色农庄创新与发展

胡卫国

“第六产业”是指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从而使农业成为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由于1+2+3等于6、1×2×3也等于6,因此称为“第六产业”。“第六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上海的农业大区,金山区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定位,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有力推动农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第六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点的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一、打造“第六产业”,是大势所趋、现实所需

(一)从全球看,加快农业产业融合,“第六产业”是必然趋势。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国家开始注重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农业与工业、商业(服务业)多产业领域的融合,拓展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以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不发达国家的农业仍然以传统种植为主,发展中国家开始注重农业与加工业相结合,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以色列、荷兰、日本、台湾地区等先进农业国家和地区,都能代表农业的这种发展趋势。比如,日本进入21世纪以来,就一直积极探索“第六产业”发展,相继出台《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实施纲要》、《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实施纲要》等规划和政策,“第六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二)从全国看,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第六产业”是发展方向。目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成本“地板”抬升双重挤压,资源环境“红灯”亮起、农业生产和价格补贴“黄线”双重约束。面对这种情况,如何促进农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很显然,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从何而来?只能通过挖掘农业潜力而来。“第六产业”就是充分利用农业产业链条长的特点,通过深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潜力,与二产、三产连接起来,把传统的农业种养拓展到生产、加工、销售、体验、服务等等方面,形成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极大地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 作者系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三)从全市看,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第六产业”是实现路径。上海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也必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海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建设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上海如何在农业资源有限的“狭小空间”内“以小博大”,既满足自身需求又服务全国?发展“第六产业”,是上海推动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相对较好的路径选择。毕竟,上海一方面面临农业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偏低、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等较多劣势,另一方面又具有区位、科技、人才、资金、市场等诸多优势。发展“第六产业”,既可以有效避开劣势,又可以充分利用优势,大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品牌农业、会展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生态、高效、安全的都市现代农业,进而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金山打造“第六产业”,有实践基础、比较优势

金山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始终把农业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0年,区委、区政府提出要走生态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3年,市委书记韩正来金山调研时,对金山农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进一步丰富都市农业内涵,使之成为上海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近年来,金山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积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在农产品初加工、农村服务业、农业休闲旅游等方面成效明显,“第六产业”初具雏形。

(一)背靠广大市场,具有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金山作为上海的西南门户,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中心,是连接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和上海南部辐射长三角的“桥头堡”,并且气候宜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耕地面积达到261.8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611平方公里)的42.8%,素有“上海粮仓”之誉。作为上海大都市的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金山现已形成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水产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和银龙、鑫博海等一批知名农业龙头企业,金山蟠桃、枫泾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多利升、小皇冠西瓜和施泉葡萄等瓜果多次获得全国、全市评比金奖;蟠桃节、草莓节、西甜瓜节、黄桃节、羊肉节、海鲜节、田野百花节等农业节庆活动集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备受游客青睐,环廊下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已渐成气候,带动旅游服务能级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4年,全区主要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56.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69%,营业收入9178.59万元。

(二)坚持“接二连三”发展,形成一定产业基础。实施“聚焦廊下”战略,把廊下作为发展“第六产业”的集聚区,加快构建“全国有影响、上海为示范”的现代农业引领区,正在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种源组培集聚地、全国最强的中央厨房集聚地、全国最有魅力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同时,充分利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等试点机遇,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比如,组建成立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培育和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又比如,扩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化生产和销售规模,与1号店、菜管家等开展战略合作,开设优质农产品金山馆;推出强丰无人售菜机创新销售模式,先后在静安、普陀、闸北等中心城区开设数十个无人售菜智能终端机;与市农委共同开发“微农游”APP平台,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不同模式,促进农业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与吉买盛、家乐福农工商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金山优质农产品专卖店。

(三)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社会参与程度较高。上海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各种配套政策。金山结合“第六产业”特点和所属行业领域要求,在落实现有扶持政策的同时,在土地、项目、品牌培育、金融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研究出台具有本地区特色、符合“第六产业”发展要求的政策措施。比如,明确各镇利用土地减量化政策,调整出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拓展农业功能方面的建设,支持发展“第六产业”;出台培育新型农业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截至2014年底,全区家庭农场5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64家,2014年2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额达到36亿元;鼓励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农业服务活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第六产业”,给予各方面政策优惠;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等;借助新型农民培训和发展职业教育等方式,夯实“第六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三、金山打造“第六产业”,要因地制宜、聚焦重点

当前,上海已经全面启动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金山区将以此为契机,把“第六产业”纳入“四新”经济范畴,加强规划引路、政府引导,做好谋篇布局的文章,坚持走高端路线,着力培育精品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新亮点和新优势,努力让“第六产业”成为金山对外宣传的名片。今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深入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农业要真正走入市场,真正成为一种商品,核心的东西是要做品牌。两个商品放在一起,大家首先选择更熟悉的那个,而熟悉的那个往往就是品牌。发展“第六产业”,必须把品牌摆在突出位置。金山将在品牌农业建设上下大力气,力争在农业领域形成若干个对外有影响力的品牌,甚至打造中国驰名商标。比如,以现有农产品品牌为基础,着力打造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金山蟠桃、枫泾猪、亭林雪瓜等品牌;着力打造“一葡二桃三莓四瓜”为核心的农产品品牌,即施泉葡萄、皇母蟠桃、鑫品美草莓、珠丰甜瓜、金山小皇冠西瓜等等,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和规模优势;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着力选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优农产品,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升级换代。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积极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品牌推广,力争“十三五”品牌农业的种植面积年均增长不低于10%、产品直销率年均增长不低于15%。

(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聚焦廊下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打造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为核心,使地产农产品成为加工业的首要源头,积极拓展工厂观光、科普展示等功能,全程展示加工过程,为城乡居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引导农产品加工向地产农产品生产倾斜,实施黄桃、草莓、玉米等农产品以及净菜配送、中央厨房和芳香植物精油等的精深加工,形成具有金山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坚持扶大助强、招大引强,重点扶持和做强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业特色龙头企业,如银龙、鑫博海、舜地、海亮等。以这些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与第三产业高度结合的新型业态,比如服务型加工企业,不仅提供农产品或其加工品,也向提供农业服务的功能转型;比如观光型加工企业,开辟观光通道,让农产品加工全程可视化,成为观光旅游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大力开发观光休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金山把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第六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头戏”。以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推进农业与文化创意、科技发展、设计服务、生态建设、风貌旅游的整合,打造集农业观光、体验、科教及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农业旅游集聚区,力争培育4个年接待能力50万人次的农业旅游集聚区、5个年接待能力30万人次的农业观光休闲园和一批有接待能力的农业观光采摘园,比如枫泾镇古镇文化农业休闲区、廊下郊野公园现代农业休闲区、吕巷农耕文化农业休闲区、山阳金山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等。以交通要道为主轴,沿途打造“两横三纵”特色农业产业带,“两横”即以树莓园、新义农庄、新新果林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以休闲垂钓、草莓、葡萄采摘等为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带;“三纵”即以蟠桃、葡萄、蓝莓等为主的经济果林产业带,以结球生菜、时令茄果类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带,以珠丰甜瓜、联中食用菌等为主的集采摘、观光、科普为一体的特色种植产业带。“两横三纵”以廊下郊野公园为汇聚点,形成点、线、面的有机融合。同时,推进农旅文结合创新。以特色瓜果为创意元素,打造创意水果主题乐园;以传统农民画与西方艺术相结合为创意元素,开展“枫泾寻画:寻找中国毕加索‘文化源头’、3D农民画”等创意活动。

(四)着力培育农业新型服务业。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在信息化条件下培育农产品流通与营销、农业大数据服务、农业物联网等农业新型服务业,对农业提质增效升级日益重要,有望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擎和农业产业链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金山发展“第六产业”,必须在这方面主动作为。比如,推进“互联网+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智能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水、肥、温等智能化管理,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让农业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的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蔬菜生产、农艺、环境技术的融合,推动掌上APP和物联系统在蔬菜生产上运用,建设高端温室的示范点,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又比如,强化“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引导农业生产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发展订单农业等新型农业销售模式。充分利用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农标对接以及电子商务平台、无人售菜智能终端,打通线上线下,实现农产品快速直销。

四、金山打造“第六产业”,须厘清关系、抓住关键

从金山农业发展实践来看,要打造“第六产业”,必须抓住关键,着重处理好“三组关系”。

(一)加强“三农”互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展“第六产业”,不能只盯着农业,还须顾及农村、农民。要加强“三农”互动,统筹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位一体”发展。比如在农业增效方面,致力于打造精品、品牌和生态农业,建设精致农业示范基地、农业休闲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引进、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品牌推广力度,同时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环保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循环农业,保护农村环境,保障农民生活。比如在农民增收方面,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同时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关联产业,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引导农民聚焦特色产业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比如在农村发展方面,以村庄改造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融合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经济发展、乡土文化传承,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美丽乡村。

(二)加强“三产”融合,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第六产业”突破了原有的产业边界,本质上是产业融合的深化。农产品要成为真正增值升值的产品,必须要“接二连三”,与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农业休闲等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要做强一产,在确保完成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瞄准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改善供给方式,适应消费者选择,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要做优二产,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比如在农产品加工上,不仅发展本区域内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还辐射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全球。要做活三产,不断强化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农体结合,把农业资源和农时季节结合起来,每年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节庆活动;把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产品、特色文化产品串联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服务业。

(三)加强“三资”管理,实现资源广、资金足、资产厚。农村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要加强“三资”管理,对“第六产业”经营者给予资金、资产、资源上的支持。比如提供政策支持,除了常规的农机补贴政策、粮食补贴以及税收减免政策等,还要提供融资帮助,发展农业第二、三产业,资金的需要量是比较大的,要通过降低银行贷款门槛、政府提供贷款担保、允许组建农民资金合作社等多种途径解决资金需求。比如规范土地流转,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严格实行农地农用原则,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比如拓展信息资源,在“第六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手段,结合智慧农业、智慧农村建设,全面打造“智慧六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