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国际化地位提升的基本思路

宁波国际化地位提升的基本思路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宁波城市国际化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是土地、环境、能源、用工等制约明显加剧,使宁波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异常复杂。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宁波城市国际化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宁波城市国际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
宁波国际化地位提升的基本思路_宁波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演进及提升研究

(一)宁波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宁波城市国际化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是土地、环境、能源、用工等制约明显加剧,使宁波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异常复杂。

1.国际环境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退,欧债危机趋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将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以自由贸易为核心、多种形式的区域互惠贸易安排日益增多,将进一步推动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同时,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对资金、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争夺更加激烈,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发达国家倾向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输出制造业资本将放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可能加剧,对国际贸易和跨国资本流动将造成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宁波城市国际化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CEPA、ECFA、更大范围的FTA以及BIT等各类经贸合作协定将在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对重点领域的开放和准入模式、投资体制以及资本项目管理、开放安全等关键环节有望实现新的突破;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将逐渐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变,由此释放巨大的内需市场也是跨国公司在华措施实施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这为宁波市贸易发展和择优引进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宁波国际化门户城市的功能。

3.周边地区

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导和区域政策体系支持下,国内区域合作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跨区域城际合作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宁波与国内城市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既是开拓国内市场的需要,也是争取经济腹地的客观要求。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积极融入上海“两中心”建设,为宁波城市国际化发展带来新机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区、三门湾区等纳入省级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将为宁波城市国际化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同时,围绕资源开发、港口建设、腹地延伸、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领域的区域竞争将日趋激烈。

“十二五”期间是宁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关键时期,对城市国际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宁波城市国际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要认真把握形势变化,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抓住机遇,克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提升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推动宁波进入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崭新阶段。

(二)宁波国际化地位提升的基本思路

1.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城市整体承载力

区域合作要向“拓展大市场、大腹地,引进大要素、大资源,打造大载体、大平台,建设大节点、大核心”四个方向深化发展,实现区域共赢,提升宁波城市的整体承载能力。

(1)加大浙东经济区合作深度

抓住甬、绍、舟、台、嘉五市交通一体化带来“同城效应”的新机遇,以港口资源合作共享为龙头,推动合作区内资金、技术、人才、物流、水等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共享,深入开展交通、旅游、金融、经贸、科技等方面合作。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加强港口物流、旅游文化、海洋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宁波城市整体的承载能力。

(2)全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

主动参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工作,强化两港在航运、金融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在港口航运建设上,按照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的目标定位,重点加强梅山保税港区和洋山保税港区合作,建立健全宁波港集团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合作交流长效机制,依托上海港航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航运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宁波环球航运广场,进一步集聚宁波市航运物流资源,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优化航运物流产业结构,提升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竞争力。要发展好国际离岸金融业务,加快航运金融,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生态圈”中的副中心,完善宁波城市的金融功能。

(3)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要求,积极突破行政约束和体制障碍,深化长三角城市之间更进一步的协调和合作,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市场、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互通。充分发挥宁波区位、港口等优势,从更大范围推动港口、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宁波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4)深化与国内重点城市和友好城市的合作

结合国家西部开放、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区域发展战略,深化宁波与中西部、东北部重点城市和友好城市的战略合作。以“宁波周”为主要载体和平台,巩固和提升与重庆、成都、南昌、武汉等城市的战略合作关系,扩大“宁波周”城市覆盖范围,丰富“宁波周”活动内涵。重点突出商贸物流、科技人才和产业互补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宁波与西安、长春、昆明等友好城市平台,加强与国内城市和周边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互补共赢,提升宁波城市的承载能力。

(5)加大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力度

积极组织开展境外“宁波周”等大型经贸活动,深化扩大浙洽会、消博会、服博会等重要展会的国际影响力,重点打造甬港经济合作的示范和典型,通过甬港合作强化各自的门户城市地位;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和甬台直航的历史性机遇,探索打造甬台经贸合作平台,加强对台专业招商和各项合作,推动宁波与台湾在航运、旅游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2.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外贸竞争力

在国际分工格局变动和国际化进程逐渐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推动贸易格局从出口导向型向进出口均衡、内外贸协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转变;从数量扩张、要素密集的传统贸易模式向以功能和网络为特征的现代国际贸易转变,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的外贸竞争力。

(1)优化贸易结构

构建新型的内外贸易体系,着力优化贸易进出口结构,贸易方式和市场结构。①大力发展进口贸易,优化贸易进出口结构。加强进口主体和载体培育,形成一批进口规模较大、内销渠道通畅、在国内外拥有一定定价权和广泛影响力的进口企业和进口市场,不断强化宁波进口贸易发展基础,逐步使宁波成为国内重要的进口口岸。积极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在扩大大宗商品、重要原材料产品进口的同时,鼓励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紧缺资源、节能减排环保产品,鼓励开展机床、船舶等大型设备融资租赁进口业务,为宁波产业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增加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农产品和消费品进口。②鼓励拓展多类型贸易方式。在巩固宁波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宁波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效益,逐步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宁波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优势和仓储条件,扩大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等贸易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离岸贸易、租赁贸易等业务,拓宽外贸渠道,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③加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继续深耕欧美日等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发新的细化市场和中高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逐步提高新兴市场在宁波出口中的比重。综合考虑市场规模、战略地位等因素,重点开拓市场规模大、潜力大的“金砖国家”和拥有“零关税”优惠政策的自贸区市场(除香港外),将“金砖国家”和自贸区市场(除香港外)份额提升作为外贸结构优化考评指标,并加大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宁波外贸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成功案例和经验,加强新兴市场开拓信息服务。

(2)积极建设境内外贸易平台

加强境外营销平台建设,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设立地区性营销基地、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或商品市场,在服务自身的同时,也为宁波广大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平台和窗口,支持贝宁中心常年展、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国名牌商品展示分拨中心、阿联酋“凤城”等境外重点贸易平台项目建设和发展。加强宁波重点贸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建设,集聚一批国际贸易和会展企业总部,扩大常年展、临时展、网络展对外影响,打造成为全市国际贸易和会展总部基地。充分发挥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栎社保税物流中心等特殊海关监管区域的功能优势,积极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的进口产品交易市场集群,重点打造塑料、化工原料、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钢材、中高档消费品等特色商品进口交易平台。推进宁波保税区、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优势互补,联合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支持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扩大对台贸易。支持梅山保税港区创建自由贸易区,提升国际贸易功能。推动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出口网、网上消博会、世贸通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扩大宁波产品出口网上交易规模。大力推进宁波涉外会展产业发展,提高消博会、服博会、电博会、新加坡展等重点展会办展水平,培育和引进一批优秀会展主体和涉外知名会展,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会展集群。

(3)加快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以服务外包为重点,明确发展重点,实现国际服务贸易新突破。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重点发展物流、工业设计、软件运营服务、动漫研发、行业解决方案等服务外包业态,着力培育若干个企业集聚、主业突出、出口规模较大、配套环境较优的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领军型服务外包出口龙头企业,重视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国际资质认证等工作,加快提升宁波服务外包产业水平。积极扩大文化创意、动漫影视、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及产品出口,积极培育和引进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鼓励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加大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和旅游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促进运输物流出口服务,推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不断夯实国际服务贸易基础,加强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分析,进一步建立健全宁波国际服务贸易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3.创新“走出去”模式,加大海外创业力优势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积极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引导企业“走出去”,力争在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并购和境外参股等高级别投资形式上实现新突破,从而进一步提升宁波在海外创业力上的优势。

(1)继续支持企业主办境外贸易平台

努力提升巴西、贝宁贸易中心的层次和功能,积极扶持有实力的宁波企业到境外设立地区性营销中心、贸易中心和中国商品城,为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搭建境外营销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境外营销联盟,鼓励宁波企业抱团出击。鼓励宁波企业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采购代理商签订采购协议,与境外拥有成熟销售网络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等,实现设计、生产、销售的本地化

(2)大力推进企业境外并购重组

鼓励宁波具有一定海外资本运作实力和跨国经营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并购,与国外创新资源对接,直接利用国外优秀的研发力量、信息资源和创新平台,获取品牌、技术等,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支持宁波相关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3)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合作开发

瞄准中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非洲等矿产、能源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鼓励宁波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发战略性资源和初级产品,从事资源产品开采和深加工项目。

(4)积极拓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

鼓励和支持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把境外工程承包与援外项目结合,引导有条件企业申报援外经营资格,指导已获权企业积极参与投标。重点拓展承包途径,鼓励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承包境外大中型工程项目;鼓励通过新设、收购、控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工程承包企业,获取当地各类投标承包资质。

(5)合理引导传统产业向境外适度转移

支持企业以周边国家、经济欠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为重点,开展实业型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经贸合作园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投资办厂,逐步实现宁波纺织服装、家电制造、机械电子等优势传统产业的“原产地多元化”,主动规避国际贸易摩擦,拓展企业海外发展空间。

(6)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

重点突出对“走出去”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走出去”信息等服务保障。加强与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合作,有针对性举办各种境外资源开发专场推介会,建立对重点投资国家和地区政治、法律、经济、金融、税收环境跟踪和分析的平台,及时为企业提供项目信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为企业境外资源开发和资源回运提供支持。

4.突出重点,提升外资的有效作用

现阶段引进外资对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在减弱,因此应进一步明确重点,提高引资质量和效益,重点引导资金投向促进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重点拓宽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外资引入。

(1)突出引资重点

首先要重点加大服务业引资力度。围绕加快打造国际强港,支持引进物流运输、航运交易、航运信息为重点的航运信息服务业和航运融资、海上保险、离岸金融为重点的航运金融服务业,突出发展离岸金融服务业。鼓励引进金融物流、研发设计、专业中介、服务外包、高端培训、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重点吸引跨国公司来宁波设立研发设计总部、采购营销总部和品牌标准总部,发展总部经济;服务于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加大引进贸易机构和贸易服务型机构,重点引进外贸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带动贸易发展水平提升。其次要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引导外资投向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出台引进扶持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技术示范应用项目,促进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推动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2)拓宽重点引资领域

首先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结合文化大市“1235”战略实施,加大资本、项目和品牌引进力度,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策划、管理、运作团队及其理念,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传媒、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繁荣文化产业和市场。其次要突破基础设施利用外资瓶颈。顺应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重点围绕宁波现代都市五十大功能区块建设,努力促进国家产业政策允许和鼓励的基础设施项目与国际资本嫁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加快港口、轨道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

结论:上海在国际服务贸易上的绝对领先优势是上海城市承载力提升的最关键原因,是上海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助推器,而苏州贸易模式——外资企业加工再出口使得苏州在出口竞争力方面的国际化水平处于领先水平。本章从缩小宁波与上海、苏州在城市承载力及出口竞争力上的差距,保持宁波海外创业力的优势以及提高外资有效作用角度提出宁波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四大基本思路:第一,要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城市整体承载力。区域合作要向“拓展大市场、大腹地,引进大要素、大资源,打造大载体、大平台,建设大节点、大核心”四个方向深化发展,实现区域共赢,提升宁波城市的整体承载能力。第二,要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外贸竞争力。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推动贸易格局从出口导向型向进出口均衡、内外贸协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转变;从数量扩张、要素密集的传统贸易模式向以功能和网络为特征的现代国际贸易转变,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的外贸竞争力。第三,要创新“走出去”模式,加大海外创业力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积极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引导企业“走出去”,力争在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并购和境外参股等高级别投资形式上实现新突破,从而进一步提升宁波在海外创业力上的优势。第四,要突出重点,提升外资的有效作用。现阶段引进外资对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在减弱,因此应进一步明确重点,提高引资质量和效益,重点引导资金投向促进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重点拓宽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外资引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