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比较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比较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八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科学社会主义范畴内,只有“无产阶级民主”而没有“社会主义民主”的提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社会主义新路,同样要承担起发展党内民主和发展人民民主的双重任务。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一思路凸显了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说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比较而言,不能不是重中之重。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梦的伟大创举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朱立新 边利波

十八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梦的伟大创举。

一、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实行人民民主

科学社会主义范畴内,只有“无产阶级民主”而没有“社会主义民主”的提法。这是因为无产阶级一旦消灭了资产阶级,也就消灭了自身;不仅消灭了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制度,也消灭了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制度。国家和民主制度由此消亡,民主只作为一种习惯保留在“自由人联合体”中。

20世纪产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没有达到预先设想的高水平,国家还将长期存在。因此,从列宁那里开始出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说法,进而也就有了国家政权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和思考。十月革命后,党成为执政党,列宁更加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列宁阐明,“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双重的民主发展任务。

遗憾的是,在列宁逝世后,列宁所期待的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双重任务并没有完成。斯大林把党内所有的不同意见者,如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都作为反对派,打成反党集团。他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之后,党内民主名存实亡,个人集权制逐渐在党内盛行起来。具体表现为:民主选举制形同虚设,党的各级领导人实际上都是由上级机关推荐、委派、委任;代表大会常任制和会议定期制被破坏,党内事务不经过民主讨论,而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党内不允许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存在,没有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斯大林本人专断独行,公开地搞党的职务终身制。由于苏共党内缺乏民主,严重地制约了人民民主的发展。实际上在苏联国家里,既没有党内民主,也没有人民民主。受到苏联的影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既发展党内民主,又发展人民民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形成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社会主义新路,同样要承担起发展党内民主和发展人民民主的双重任务。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反复摸索探求,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发展党内民主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最佳路径。这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四中全会《决定》阐述的基本思路:“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一思路凸显了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说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比较而言,不能不是重中之重。

为什么党内民主是重点,必须“先行”一步呢?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紧密联系。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民主国家建立在前,政党产生在后,在公民广泛享有社会民主的条件下,构成了逐步推动政党在党内实行民主的有利氛围,政党很难不实行党内民主制度,所以西方国家的民主进路是,从先实行人民民主,再到实行党内民主。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情况则完全不同。在专制环境中成立的旨在推翻反动上层黑暗统治的共产党秘密政党,因条件限制,往往缺乏党内民主。虽然共产党认识到民主的重要性,很早提出了要在党内实行民主,但当时的客观情况并不许可。革命成功之后,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在党内缺乏民主和社会也缺乏人民民主的情况下,首先在党内实行民主,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实行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动,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因为政党组织和党员经过了专门有素的训练,在党内先开展民主建设,比直截了当地在社会开展人民民主,容易避免风险和失误。这说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共产党实行党内民主至关重要,没有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限制;假如党内民主未果,而人民民主先行,则可能出现失控、混乱的局面。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

邓小平曾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最本原的含义是人民的统治,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形态。从政治文明发展角度看,民主政治是近代社会以来人类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各国走向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与路径选择都因国情的不同而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程,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现代国家制度,这些国家的执政党是在既定的国家民主体制内运作国家权力,受到既有的国家民主体制机制的约束。而中国共产党是先领导革命推翻旧的国家专制制度,而后领导建设新的国家政权并成为执政党的。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一个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人民民主。新旧中国之别不仅在于国家阶级性质的不同,而且在于新中国是进入现代民主政治范畴的国家,旧中国则属于传统专制政治的国家。作为新型的国家制度,要以宪法形式阐明人民的民主权利,并以宪法为依据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制度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也就是说国家性质的体现和维护,需要在宪法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后,还需要有一个艰巨的国家建设过程,以将人民民主充分体现在实际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由此,领导探索建设中国的现代民主政治体制机制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在人民生活的各个不同环节中,政治国家即国家制度的形成是经历了最大的困难的”。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历史表明,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新中国的国家建设,最难的就在于能否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有效运转,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三者有机统一,以达到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形式与政治生活的实质内容相一致。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党内民主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49年至1956年,党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通过民众和民主党派对执政党进行有力监督的有关尝试。毛泽东主席曾说的“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也万岁”和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两个鼻孔出气,肌体才健康”的意见,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对此问题所持的正确理念。

2.1957年至1978年,这是一个长达20余年的曲折发展时期。由于种种原因,执政党内出现了个人崇拜、个人专断、无政府主义等不正常的情况。从“庐山会议”开始,党内民主遭到了个别高层人士的轻视,只能说好话,只能听得表扬,不能批评提意见,要么就是“反党”、“反革命”,还有“谁是谁的人啊,谁在跟谁走啊”等,乱七八糟的奇谈怪论竟然出现在党的高级会议上。几天的会议,就“揪”出了一个反党团……自此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一直讲到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党内民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践踏,从而亦导致人民民主空前倒退,手持宪法的国家主席一夜之间竟被“打倒在地”,遭受迫害,含冤而死。

3.197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党内民主制度也在不断健全发展。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行使职权、领导干部终身制取消等等,都是30年来党内民主与监督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三大报告就提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突出了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建设的战略。今天,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在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具有同质性和一致性。李源潮同志曾指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进而推进国家民主政治进程,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特色。

三、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应该注意的问题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党内民主与社会其他领域的民主确有差别。共产党内的民主是指党员在党内生活中,根据党的章程和特定的程序及形式,参与党的事务的表决和管理。构成党内民主的要素有,所有党员在党章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服从多数和尊重少数相统一,并互相监督和制约。党内民主不能与整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相抵触,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体现宪法精神,党的组织和个人都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一个内部非常民主的政党执政后,如果不去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可能导致“寡头政治”的出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中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就有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

2.民主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在党内民主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授权民主、决策民主、执行民主和民主监督等若干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缺一不可。全面推动各个环节民主的探索和创新,才能保证党内民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民主制度的系统性。从系统推进的角度说,今天,选举环节的民主与其他环节的民主相比,已经成了党内民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党内民主用为一个子系统存在于人民民主这个大系统当中。人民民主作为一个大系统也像党内民主一样发展运行着。

3.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两者之间具有统一性互动性。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由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内在的统一性和互动性决定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属于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民主。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涵,两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核心支撑,两者都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组织原则,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共同目标,两者构成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重要交汇点。

一方面,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作为执政党,党主导着整个国家的政治进程,党内民主的发展完善,必然产生全国范围的引领效应。党员政治参与的意识、程度和素养直接影响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决定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相应水平,党内民主要素的生长与拓展决定和制约着人民民主的发展程度。党内民主的充分发展,可以通过党员、干部在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民主习惯带到各级国家机关和社会生活中去,从而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整体发展。

另一方面,人民民主的发展也对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党是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的,党员也生活在群众之中,党内民主寓于人民民主之中,国家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民主政治建设搞得好,就为党内民主生活提供了充满民主氛围的社会环境。随着人民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执政党实施监督和约束的力度也将随之加大,就会更加主动有效地监督党员和干部的言论和行动;社会成员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选择意识的日益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行使合法权利愿望的不断提高,会对党内民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都是有效促进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因素。

4.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易出现的流弊是:党内民主的纲领脱离人民的愿望,使此种民主进路缺乏人民的认同,导致其缺乏合法性、正当性;党内民主发展滞后于人民的时间期待,导致人民民主被压制,或人民民主的另类无序发展;党内民主缺乏连接人民民主的制度通道,使得党内民主孤悬于人民民主之外,人民民主缺少了发展的动力源泉;党内民主代替甚至简单遮蔽人民民主,造成人民对民主发展的冷漠;党内民主缺乏人民民主制约,导致党内民主发生异化,成为党内少数人操纵利益的工具等。

党作为先锋队和领导核心,党内民主是发展人民民主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国家、社会、民众的民主能力、民主水平和民主素养的表率。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党内事务,才能对人民民主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有效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导向作用,以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

(中共洮南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