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善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改善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来说, 干部制度建设最关键的是解决了干部职务终身制问题。干部的 “四化” 方针对改变党内基层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匮乏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之中央及时地鼓励各地进行制度创新,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正是在制度建设与实践创新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的。

对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来说, 干部制度建设最关键的是解决了干部职务终身制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 不仅大大削弱了家长制作风的体制和文化基础, 而且也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实现干部的 “四化” 方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 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步伐

干部的 “四化” 方针对改变党内基层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匮乏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二大党章, 专列 “党的干部” 一章, 对党的干部提出了六条基本条件规定, 以这样的形式来推进党的干部制度改革, 在党的历史上是没有的。 随着2000年8月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等文件的颁布实施,各地各部门在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 抓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这个重点, 围绕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 参与权、 选择权和监督权, 大力推进公开选拔、 竞争上岗等多项改革措施, 取得了显著成效。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民主推荐、 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制度, 并积极推行任前公示制、 公开选拔制、 竞争上岗制、 任职试用制、 票决制和辞职制等制度, 较好地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了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 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轨道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社会力量日趋增长, 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诉求普遍增强, 对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加之中央及时地鼓励各地进行制度创新,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正是在制度建设与实践创新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的。

1. 改进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 各地在探索中逐步建立了上级党组织提名与党员群众或党代表提名相结合、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提名制度, 改进了候选人提名方式; 许多地方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成员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 有的还对基层党组织书记、 副书记实行了差额选举, 如山东省乳山市在部分乡镇党委书记直接选举试点中, 镇党委书记、 副书记均实行差额选举; 县级党代会代表由基层党员大会直接选举, 近年来, 在四川、 湖北、 浙江、 山东等省的部分县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单位, 由基层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县级党代会代表。

2.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普遍展开, 完善代表任制期, 积极探索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全国部分省区市的10多个县区进行了第一轮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十六大后, 又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 并逐步深化。 各地在第二轮试点工作中, 普遍实行了代表任制期, 主要从代表的资格、 产生方式、 活动形式和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规范。 如改善党代表的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的比例; 建立基层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 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 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 列席党委有关会议、 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 并做好代表联络工作, 这些举措为代表充分行使权利、 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3. 党内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创新举措增多, 政治生活与制度生成开始互动。2004年2月, 中共中央颁布了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这部法规,进一步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大胆探索加强党内基层监督的新制度、 新举措, 积极搭建保障党员监督权的平台, 各基层党组织坚持党支部书记定期向党员代表述职、 党员定期评议党支部班子制度; 村党支部书记年终除了向村委会述职外, 还要在党员大会上向全体党员述职, 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和评议。 广西区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开展了试行村级党支部书记论坛、 党委及纪委委员质询制、 乡镇党委履行党建职责制、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 党组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和党员问责制等措施, 多渠道、 多层次地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监督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