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国家各类单位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即社会保障关系。应通过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负的社会保障责任和劳动者应享有的社会保障权益。社会保障立法应明确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运营过程中,与国家财政、投资市场和有关经济实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社会保障法的主体是指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_社会保障概论

7.1.6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主体、客体等方面。

1.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国家各类单位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即社会保障关系。社会保障法主要调整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关系。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责,社会成员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等。(2)社会保障机构与政府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机构作为具体管理与实施社会保障项目的组织,应通过具体的法律明确其性质、任务、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理顺政府与机构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财政关系等。(3)社会保障机构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机构与社会成员之间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发放关系,另一方面又是社会保障待遇的提供者与享受者的关系,应通过法律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4)社会保障机构与用人单位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它们之间是一种社会保障资金征集与提供关系。(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间的关系。应通过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负的社会保障责任和劳动者应享有的社会保障权益。(6)社会保障机构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各职能机构之间及内部的职责划分、财务管理、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内容,需要通过社会保障立法予以明确规范。(7)社会保障监督关系。各种监督组织的建立、监督机构的职责、权限划分及其监督程序需要通过立法予以规范。(8)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中的关系。社会保障立法应明确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运营过程中,与国家财政、投资市场和有关经济实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社会保障法的主体[11]

社会保障法的主体是指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从社会保障运行过程来看,社会保障主体应包括:(1)国家或政府。国家是社会保障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国家不仅直接参与社会保障活动,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给予财政支持,从而是社会保障法制系统中的特殊主体。(2)社会保障实施机构。实施机构直接承担着实施各种社会保障事务的责任,既享有依法向企业、社会团体、劳动者个人等征收社会保障费用的权利,又承担着具体组织实施社会保障项目的义务,从而成为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的当然主体。(3)用人单位。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在内的各类用人单位,不仅承担着向社会保障机构供款的责任,而且要直接承担诸如职业福利的责任,从而对社会保障有着直接的权利与义务,也是社会保障法制关系中的当然主体。(4)社会成员。包括城乡居民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受益对象,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缴费义务和劳动义务,从而也是社会保障法制关系中的当然主体。

3.社会保障法的客体[12]

社会保障法的客体,是指各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目标。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内容来看,它的客体是指社会保障规定项目和范围内的各种物质利益和自然人。社会保障都是以财产物资和自然人的身体和生活为保障对象的。比如,灾害救助是以属于社会成员所有的财产物资(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和家庭财产等)上的利益为具体保障对象,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则多以保障自然人的生活和身体为目标。因此,人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的最重要的客体,而物则是部分保障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的特殊客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