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招聘

宁夏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招聘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推行分税制改革。改革后,中央基本达到了提高中央收入比重的目的,但却使宁夏地方财政陷入困境,造成宁夏地方自有财力大幅减少。宁夏地方财政的收入压力相对减少。二是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四是推行国库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据统计,截至2005年7月,宁夏188个乡镇普遍负债,债务总额达9.9亿元。三是全面进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从2005年9月开始,宁夏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工作,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
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年_修史资政育人研究. 2015 年卷

1.全面部署“财税体制改革”(1994~2003年)

一是推行分税制改革。1994年,中央决定进行税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的税种收入由中央财政掌握,作为宁夏地方财政主要收入来源的营业税税基也较过去大为缩小,地方收入比例较改革前大幅下降,自有财力相对减少。改革后,中央基本达到了提高中央收入比重的目的,但却使宁夏地方财政陷入困境,造成宁夏地方自有财力大幅减少。1993年,宁夏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0.85亿元,到1994年剧降为7.17亿元。

2000年以后,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加了对宁夏的财政投入,并且放宽了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第一,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第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第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2000年、2001年、2002年宁夏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0.82亿元、27.57亿元、26.47亿元。宁夏地方财政的收入压力相对减少。

二是推行部门预算改革。自2000年财政年度开始,财政部开始推行中央部门预算改革,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2000年,宁夏被财政部确定为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的五个试点省份之一。到2002年,已有60个自治区级预算单位进入试点,使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科学、细化。

三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2003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后,宁夏政府采购中心正式成立,各地市县也相继建立起了政府采购部门。之后,逐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加大了预算改革力度,实行了自治区级政府采购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健全了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提高了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对政府采购的监管力度,制定了专家评审委员会暂行规定、政府采购综合评标办法和项目公告标准范本,在全区推行公务机动车辆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在政府采购领域、注册会计师行业和注册评估机构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

四是推行国库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2001年2月,国务院第九十五次总理办公会议原则同意了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报送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从2003年起,宁夏选择了水利厅科技厅、司法厅、建设厅社会保障局等厅局以及石嘴山市、平罗县、吴忠市利通区等市县进行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试点,后又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到年底,有19个自治区级部门和8个二级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有328个行政、事业单位纳入工资统发。

2.提出“两步改革”新部署(2004~2011年)

一是全面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涉农收费。从2000年开始,宁夏成为全国首批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区,逐步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各种涉农收费。2002年,全面推行税费改革,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2004年,自治区农业税税率平均降低了1.2个百分点,农业税收入由2003年的7438万元减至5400万元,减轻农民负担2000多万元;2005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减少农民负担10500万元;到2005年,共减轻农民负担3.6亿元。至此,宁夏境内的农民全部免除了“三提五统”和农业各税,农民基本上无任何不合理负担,宁夏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就显著。

二是全面完成乡镇债务化解任务。2003年,宁夏全面开展乡镇区划调整,大规模进行撤并乡镇的工作。撤并乡镇改革为农村税费改革成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但撤乡并镇没有解决历史欠账问题。据统计,截至2005年7月,宁夏188个乡镇普遍负债,债务总额达9.9亿元。2007年,宁夏10个市县完成了乡镇债务化解;到2008年6月,宁夏全面完成乡镇债务化解任务。

三是全面进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从2006年开始,自治区一级预算单位全面进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至2007年年底,已有335家区级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14个市、县、区建立了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2008年5月,又在包括财政厅在内的6家区直单位开始实施公务卡试点工作。在2008年年底以前,自治区级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收付制度改革的范围。

四是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工作。从2004年11月起,在吴忠、平罗、贺兰、中宁、彭阳5个试点市县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制度改革。改革主要在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基础上,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市、区)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从2005年9月开始,宁夏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工作,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宁夏对市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由2002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1亿元,年均增长31.4%。

五是全面推行收支两条线改革。从2000年10月1日开始,自治区本级和银川市率先开始推行收、罚、缴分离制度。后来,又探索建立了非税收入管理机制,编制了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政府性基金目录,在自治区实施交警罚没收入罚缴分离,实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收缴财政统一管理。2008年,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达到了23亿元以上。

六是全面加强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资金由财政预算内拨款的单一形式演变成财政拨款、拨改贷、国内外贷款、利用外资和各种形式的自筹资金互为补充、相互为用的新局面,依托水利和煤炭优势,优先发展电力工业和煤炭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食品、纺织为主的工业体系。至2008年,宁夏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8.65亿元。在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投资增长方式也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七是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推行项目管理,提高财政支持农业的投资效益,大力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保证市场有效供给;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县乡两级发展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设施和工作条件,增强服务功能;支持农业服务部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支持乡镇企业发展,提高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支持山区扶贫开发,投资建设了一批扶贫到村到户开发项目,使贫困面大幅减少,贫困人口生活大幅改善。

八是全面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了搞活国有企业,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各级财政部门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1998年至2006年,财政拨付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由1.36亿元增加到4.09亿元,增长3倍;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由1998年的3882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08亿元,增长2.78倍。“十五”以后,对宁夏煤业集团、宁夏东方钽业股份公司、宁夏美利纸业股份公司、宁夏有色金属集团、青铜峡铝业股份公司等重点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支持,先后安排拨付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新产品开发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各类财政资金,专项用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安排拨付产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对新材料、机电、冶金、医药等行业企业实施的技术成果转化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技术进步。

九是全面推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逐年增加对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宁夏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6年,宁夏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教科文卫事业方面的支出的31亿元,比1958年增长了349倍,年均递增13.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58年的10.8%提高到了2006年的19.1%。

十是全面支持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由1998年的0.8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7.05亿元,增长近41.6倍;占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的比重由2%上升到11.4%。社会保障支出的逐年增加,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城镇“低保”、救灾救济、就业再就业、卫生医疗等工作资金所需,为保证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