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1.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内涵

民族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文化传统的稳定的成员联合体。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于其对成员个体具有的向心力和吸引力,即民族整体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表现为各个民族成员在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中,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合作行为,而驱动主体行为的力量之源则是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属于具有多层面结构体系的民族意识的范畴。它主要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是民族意识整体中最高层面的内容,或者说,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守护神,它的存在与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人们常常把它作为民族魂的代名词使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没有远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不可能成就伟业,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精神是在5000多年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形成的大多数民族成员认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形成了具有亲和力和融合力的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地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

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综合国力中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军事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说,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发展、新科学技术水平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且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

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实施“西化”、“分化”图谋,把战略重点放在中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上。他们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们渗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战略的加紧实施,引起了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其中,有历史的与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冲突,也有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斗争。这种冲突和斗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表现得更加突出。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异常激烈。在我国的经济实力、新科学技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构筑防范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活动的堤坝,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极为艰难的。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就能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就能顶住世界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有效地抵制西方腐朽价值观的渗透与影响。因此,我们要从应对“西化”、“分化”图谋的高度,来充分地认识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绘制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前进方向。我们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就能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聚起来,万众一心、坚忍不拔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勇于攀登,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就能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顽强拼搏、锐意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洗礼,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新的形势下,我党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历史任务,认真解决好加强党的建设问题,才能永远立于时代潮头,保持先进性特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曾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支撑着中华民族奋发前进、发展壮大,也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之成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就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为之增添新的内容,就必须不断地用发展着的中华民族精神武装全国各族人民的头脑,谱写中华民族发展的崭新篇章。

适应时代的呼唤,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随着历史前进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丰富、完善自身。民族精神的这种与时俱进的品格,决定了我们对待民族精神的正确态度,这就是既要弘扬又要培育。所谓弘扬,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逐渐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包括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对这个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所谓培育,就是要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吸纳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赋予民族精神以现代性特点,把民族精神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弘扬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离开了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不可思议的;培育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不能及时不断地吸纳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同样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坚持弘扬与培育相结合,是推动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本道路。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民族精神是一种被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接受的精神。正因如此,民族精神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功能。要使民族精神为人们理解、信奉和把握,就必须通过教育。这种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的教育,不能靠速战速决来解决问题,必须把它作为一种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抓紧抓好。民族精神的广泛性特点,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民族精神教育同具有广泛性、系统性的国民教育结合起来。正如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的功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它是每位社会成员摆脱懵懂无知,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社会教育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体国民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大课堂。民族精神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都来关心和支持,形成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合力。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形成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社会环境。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还要把最新信息技术运用到民族精神教育之中,建设好、管理好计算机互联网,使其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新阵地。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渗透到各种各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去。在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中,要重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人们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提高人们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使中华民族精神同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