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就这一理论的本质属性而言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就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成熟程度而言的。这个“新”,是从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来阐述的,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所达到的理论层次和精神风貌。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两次历史性飞跃

江泽民在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在这三次历史巨变中,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9]这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所作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括。

这个科学概括,完全合乎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而政党、领袖,只有他们反映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带领人民前进时,才能成为人民的政党和领袖。

在邓小平逝世的悼念活动中,江泽民代表中央在悼词中作出了一系列把邓小平和毛泽东相提并论的著名论断:“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领导人民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要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两个伟大人物,这就是毛泽东和作为毛泽东的战友、事业继承者的邓小平同志。”[10]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特征、历史条件和承担的历史使命,各有其特点。但是,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创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两次革命既相互连接,又向前推进。这就决定了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科学判断,也是做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战略的理论依据。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就这一理论的本质属性而言的。这一论断表明:邓小平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实现形式,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又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当代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就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成熟程度而言的。“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个科学论断,既指出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是继承和坚持,又强调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以“四个新”简明概括、阐发了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原因。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这个“新”,是从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来阐述的,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所达到的理论层次和精神风貌。要继承前人,老祖宗不能丢,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条原则。丢了老祖宗,就会丧失根本,就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要突破陈规,一定要有新境界,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另一条原则。如果没有新境界,就会停滞不前,也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

邓小平既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突破陈规,把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相统一。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拨乱反正,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解除姓“社”还是姓“资”的思想束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个“新”,是从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的角度来阐述的,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的认识方面所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就。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结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理论上的创新,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贯穿整个邓小平理论、贯穿这四个“新”的主题。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最集中地反映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中,也表现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新时期20年来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归根结底,就是逐步地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要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是从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的角度来阐述的,反映了邓小平理论驾驭国际风云、追赶时代潮流方面的决策艺术。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毛泽东讲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邓小平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都是宽广的世界眼光。只有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才能得出新的科学判断和结论。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最重要的是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我们党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从来都把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形势作为科学制定战略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这是自毛泽东以来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在战略领域的体现。

世界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因而必须摆在观察世界发展问题的突出位置上,摆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突出位置上。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冷静的分析,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科学判断。这就为全国人民一心一意地搞建设,在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下谋求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党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供了明确的指针

4.总体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这个“新”,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线索的角度来阐述的,反映了其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对当代中国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各个领域、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