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此外,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所提供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历史根据。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为毛泽东思想,二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上个世纪6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许多重大的变化。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但其表现形式发生变化,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方式也由过去的武力对抗为主变为和平竞争为主。二是经济和科技因素在各国对外关系和整个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上升,国际竞争更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三是世界经济国际化、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在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一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历史已经过去,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虽然世界依然不安宁,政治多极化经受着曲折,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但总的看来,时代主题已是和平与发展。经过多年的思考,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1]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2]“老祖宗不能丢”,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要求,用新的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说出老祖宗没有说过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话。邓小平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但是由于50年代后期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这一探索不仅未能坚持下去,而且造成了长达20年的曲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纠正了这种错误,深刻地分析了它出现的原因,同时又坚决地维护和继承了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邓小平理论正是在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外,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所提供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历史根据。

第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全面展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崭新的实践,是人民群众生气勃勃的伟大创造,是理论发展的源泉。邓小平领导我们党从总结群众的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经验上升为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