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超人的哲学

关于超人的哲学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尼采认为,欧洲思想、文化与道德观念的传统是一种理性的传统,它肇始于苏格拉底。尼采指出,由于人的生存实际上是一场斗争,就像丛林中的动物一样,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故只有那些能使人优胜、强健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称为“善”,那些只能使人衰弱、败亡的则都应该称为恶。在这些强者身上,生命之本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他们拒绝接受任何确定的、被认为是普遍的道德准则,他们完全是自由的,超越于传统的善恶之外。

尼采是一个诗人哲学家,与康德、黑格尔一般的传统哲学家大不一样,他的著作基本上是一些思想片断的组合,并无一般著作常有的篇章结构。

—重估一切价值—

我们将“重估一切价值”作为尼采的第一个思想来讲。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在尼采的整个思想体系中,这是一个出发点。由之出发可以较为方便地理解尼采的其他思想。

所谓重估一切价值,其字面意思不难明白:就是重新估量一切的价值。这个价值指的是欧洲传统的基督教精神以及道德观。尼采认为,欧洲思想、文化与道德观念的传统是一种理性的传统,它肇始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有一句口号“知识即美德”,认为求知是人生最高的目标与道德的最高准则,而知识换一个角度看就是理性。这就奠定了西方文明中的理性传统。

尼采认为,理性本身无可厚非,不过,正所谓过犹不及,由于过于重视理性,就将人类固有且更为古老而根本的直觉、本能等非理性忽略甚至否定了,而这也就是抛弃了苏格拉底以前的更为古老的、重视本能与直觉的非理性的希腊文化。这样,人古老的直觉与非理性的本能也就被扼杀了。那些在理性支配之下的人们虽然自认为拥有无所不能的理性,能够认识世界甚至改造世界,能够推动历史进步。但实际上,正是由于理性的支配,人类陷入了狭隘的实际主义,不敢超越理性去创造新的东西。这样,万能的理性就变成了人的枷锁而不是工具,泥潭而不是台阶。越是理性且有知识的人,就越会在理性的泥潭里陷得更深。这样的人就会变成理性的奴隶,变成机器,失去了所有的创造与激情,这也等于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由此可见,人类如果想要拥有真正的创造力与激情,就必须抛弃以前所具有的唯理性之马首是瞻的价值观,抛弃过去那些理性派思想家们所制定的各种旧观念,转而强调非理性的新观念,也就是弘扬人的生命力与本能的冲动,从这里出发去创造新观念与新标准。

尼采从古希腊神话中找到了宣扬他这种观念的最好的“托”,那就是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日神就是太阳神阿波罗,在尼采这里,他象征着理性,而酒神狄奥尼索斯则象征着非理性。在古希腊神话里,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也的确是这样的人物:一个威严、冷静、理性,另一个却是沉醉、冲动而非理性。在尼采看来,后者更加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人类强大而无限的生命力,象征着人类本能中一切原始的冲动,它们不受任何理性与道德的约束,当它们释放之日才是人类生命意义真正得到体现之时。用一句形象点的话来说,就是人类只有当处于一种仿佛喝了两斤二锅头后的酩酊状态之下,才能超越一切旧的理性观念的约束、最强烈地感受生命、体验生命。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喝酒是一件好事,喝得酩酊大醉则更加妙哉。

—善与恶的彼岸—

正所谓不破不立,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实际上有两重含义:一是打破旧传统与旧道德标准,二是竖立新的传统与新的道德标准。

具体而言,尼采要打破的主要是两个对象,即旧的道德标准和西方的基督教传统。

尼采巧妙地从德语的考据中找到了他的根据。他发现,在德语中,“善”与“恶”这两个道德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德语中,“恶”这个概念在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那里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甚至用了不同的词。上流社会说“恶”是用“Schlecht”,意思是:平凡、庸碌、粗俗、下贱等;下层社会说“恶”是用Bse,意思是:不熟悉、不规则、难以猜测、危险、伤害、残酷。善与恶的情况差不多,“善”在德语中是“Gut”,但在贵族阶层中,“Gut”是指:强壮、勇敢、权力、奋斗;在平民中,“Gut”则是指:熟悉、和平、无害、好意。

从这一分析出发,尼采提出了自己对于道德的理解:既然并没有固定的善与恶的观念,那么我们就应该看什么样的善与恶的观念对于我们是有用的,然后要将之称为善而让大家都去追求之;而对于那些只在表面上对人有好处,实际上危害人的观念就应称它为恶而叫人鄙弃之。

那么,什么样的观念于人类有益呢?尼采指出,由于人的生存实际上是一场斗争,就像丛林中的动物一样,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故只有那些能使人优胜、强健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称为“善”,那些只能使人衰弱、败亡的则都应该称为恶。尼采还强调,当我们如此称某些行为与思想为善或恶时,不应该考虑它们过去被称为什么,过去被称为恶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称为善,反之亦然。经过这样的分析,尼采得出了结论:残忍、强暴、战争是善,而和平、仁爱则是恶。

由这样的理论出发,尼采提出了他关于奴隶道德与主人道德的思想。

什么是奴隶道德呢?奴隶道德当然就是奴隶们所遵循的道德。尼采的奴隶指的是普通人或者说“下等人”。这些下等人缺乏强大的生命力,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与自我创造的激情,他们行为的目标只是为了功利,活着只是为了生存。与之相应,他们将怜悯、同情、仁慈、宽恕等视为善与美德;与之相应,他们将那些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有创造激情的强者当成恶人,将他们所具有的品质,如刚强、冒险、战争、勇猛等当成恶。他们嫉妒、仇恨强者,要求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成为弱者。尼采说,这也就是他们所追求的所谓人人平等。

主人道德是指人群中少数强者所奉行的道德准则,也就是上面被“下等人”当成恶的道德,如刚强、冒险、勇敢,等等。对于强者,他们最大的特征乃是他们超越于任何准则之外,他们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准则的束缚。在这些强者身上,生命之本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他们拒绝接受任何确定的、被认为是普遍的道德准则,他们完全是自由的,超越于传统的善恶之外。他们的行为所遵循的唯一准则就是自己的意志,他们凭自己的意志来创造价值标准,来决定何为善恶。

由于有了主人的道德与奴隶的道德,也就是出现了奴隶与主人。

那么,在奴隶和主人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呢?尼采认为应该抑前者而扬后者。在尼采眼中,那些奴隶同主人们所饲养的畜群无异,他们必须心甘情愿地听任主人的摆布,就像牛马必须听从主人的使唤一样。而且,即使他们像绵羊一样柔驯,也没有理由要求主人同情、怜悯他们,他们绝对没有任何理由提任何要求或者条件。

至于高贵的人们,这些强者则应当意识到自己较之普通人与奴隶们的优越地位,他们不能同情、宽恕奴隶们,更不可以为了这些同情与宽恕而抑制自己的生命冲动。对于他们,他们自己的主张就是道德的准则,他们要做的是创造新的价值观念,以张扬自己的生命之力。如果那些普通人与奴隶们想造反,想压抑他们的生命力,想将他们的奴隶道德标准加之于主人们,那么,作为强者的主人们就应当坚决地、不择手段地镇压之,以维护自己作为高贵者的特权。他们要向群氓们宣战,而倘若他们囿于任何理由而不这样做,那么他们就不配当高贵者,而沦为与奴隶们无异的弱者,对于他们,这是真正的堕落。

总之,社会只是为了高贵者们而存在,是他们尽情宣泄其生命之力的舞台。

—上帝死了—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尼采的上帝死了并非真的指那个基督教的神耶和华已经死了,而是基督教“死了”,更具体地说,是基督的各种道德观念死了。因此所谓“上帝死了”乃是尼采严厉批判西方传统的基督教道德观念的一种有力而新颖的表达方式。

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是非常严厉的,他认为基督教是人生命最危险的敌人,一个宗教的信仰者是不可能拥有生命的激情的,它只会使人堕落。基督教会也因此污秽且罪恶。

基督教为什么如此可恶呢?尼采从它的起源上找到了根由。尼采认为,基督教一开始就是奴隶的宗教。它的教义所为之服务的也就是这些奴隶们,它所宣扬和维护的道德理念也是奴隶们的道德理念。这种教义宣扬爱护弱者的怜悯心和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宣扬无条件的爱与退让,要“人打你左脸时,把右脸也给他”。用一句现代点的话来说,是讲究平等、博爱、自由。基督教要将如此一类奴隶的道德变成所有人普遍的道德标准。在这种标准之下,人类爱冒险、爱斗争的英雄气概沦落为爱安稳、爱和平的奴隶习性,从而严重地扭曲了人的本性,抹杀了生命的本质。

因此,基督教无论从起源还是教义,从内到外,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坏的教义,是奴隶的教义。

然而,基督教在西方的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又是不争的事实,尼采当然不能无视。他警惕地预感到,整个欧洲文明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或者听凭基督教的毒汁继续毒害每个人的心灵,从而使人日益萎靡、颓唐,成为一群由牧师驯养的羔羊;或者抛弃旧传统,重拾因基督教崛起而断裂的古希腊文化之精华,让澎湃的生命之流再次喷涌而出,浸润人之周身,使人成为拥有强大生命力的真正的强者。

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尼采喊出“上帝死了”这一耸人听闻或者令人振聋发聩的宣言,从某个角度上说,这句口号标志着欧洲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

—我教你如是超人!—

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猛烈地批判了西方的基督传统之后,尼采下一步就是提出他自己的能够替代基督教旧观念的新观念了。这就是他关于超人的思想。

超人即“超越于‘末人’的人”,因此,我们最好从理解尼采的末人入手去理解超人。

所谓末人在尼采那里着重指的是在基督教文化压抑之下的西方的人们。尼采认为,这些末人们由于受到基督教的种种毒害,已经软弱退化,几乎彻底失去了其生命的本能,不再有创造的激情,故而沦为了“末人”。

这些末人们有三样特性:

第一,“末人”失去了创造的愿望和能力,生命意志早就离开了他们,使他们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创造的欲望。

第二,“末人”谨小慎微,浑浑噩噩地度日,苟且偷生,碌碌无为,他们不断地服着宗教的毒药,使自己沉入适意的梦境,最后用过量的毒药造成其舒服的死。

第三,“末人”的个性已经泯灭,千人一面。他们惯于按照传统与习俗行事,遵守传统的旧道德规范,只会走别人走过的路,亦步亦趋;只会说别人说过的话,人云亦云。甚至将那些尚未丧失个性的人视为疯子。

总之,末人们仅仅是一群浸透着基督教的毒汁,形体虚弱,心灵分裂,目光呆滞,生活在今生却渴望着来世的畸形生物。

面对如此不堪的芸芸众生,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应当超越。尼采持一种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念,认为人类是不断进化的,现在的人只是通向未来超人的一座桥梁、一个过渡。如同猴子已经为人所超越一样,人也必将为“超人”所超越。

超人乃是冲破了一切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束缚、超越了善与恶的传统道德标准的人,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是具有超群的智力、坚强的意志、绝对的自主性、高昂的激情的人;超人好像大海,掀起猛浪,吞没浊世及其一切的污秽;超人好似狂风暴雨,震慑一切;平常人卑微懦弱,超人则勇猛刚强,他们超越一切,重新估价一切;超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立法者,本身不受任何法律约束;超人是道德和真理的准绳,本身不受任何道德和真理的制约。

—强力意志—

作为超人,它最主要的特征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具有强力意志的人。

这里就引出了尼采哲学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强力意志。

强力意志之于尼采哲学就像生命意志之于叔本华哲学一样,都是其基石。

什么是强力意志呢?尼采说,强力意志就是生命意志,这也是强力意志最基本的内涵。

那么什么又是生命意志呢?简而言之,生命意志就是生命的意志。我们知道,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从最普通的到最高贵的、从最低级的到最高级的、最简单的到最复杂的基础,没有生命,一切都是枉然。因此,尼采在这里抓住了一切之根本——生命。

当然,在尼采这里,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我们大家日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生命就是当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落水时发出的“救命啊!”那个“命”,这固然是生命之最基本的内容,但在尼采这里,生命的内容要更为丰富。

那么,在尼采这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尼采认为:生命是一种冲动、一种冲力、一种创造力,是一个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活动过程。

这一切,生命的冲动、冲力、创造力,不断的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等,又可以用另一个词来表达——意志。我想这是不难理解的,例如我们这些人,我们自己,我们有冲动,我们去创造,去不断地自我表现、自我扩张,这不是我们意志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因此,生命就是意志,就如尼采自己所言:

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意志。

如此,我们就在强力意志、生命意志、生命、意志四个概念之间建立了内在的联系,这一联系可以近似地这样认为:它们是四位一体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样东西,就像从两面看同一枚硬币一样。或者更形象地说,类似于中国的阴阳八卦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更为具体地说,在生命与意志之间是这样的关系:生命是意志的载体,而意志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生命是意志的载体—

生命是意志的载体是不言而喻的。与叔本华不一样,尼采不认为在生命之外有独立的意志。在叔本华那里,生命意志是一种外在于人的独立的东西,有如康德的自在之物。尼采不赞成这种将世界分割开来的观念,他认为强力意志不是超越于人、宇宙或者生命之外的独立自存的东西,而是就存在于它们之中。

尼采说,叔本华由于把生命意志当成“自在之物”,这样的必然结果就是把意志和人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外在关系,也就是说,人在生命意志面前就会像基督徒在上帝面前一样,处于一种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叔本华对生命感到悲惨失望甚至绝望,认为生命就是苦,最好的办法是让生命走向死亡好达到他们的“涅槃”。

尼采对于叔本华这种悲观论调是非常不赞成的。他认为意志不能离开生命,他说,意志虽是人的本质,但它们与现实的人及其生命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意志并不是个人的支配者,生命、个体与意志是不可分的,它们都统一于具体的个人。

尼采又认为,生命意志并不只是生存意志,也就是说,生命意志的目的并不只是保存生命,而是要不断地增长、改善、超越、创造自己。这一思想对于尼采相对积极的人生观是很关键的,因为如果把生命意志仅仅归结为自我保存,其结果就会导致人的因循苟且、无所作为、对一切逆来顺受,好苟且偷生,其结果必然是悲观主义。现在尼采把“增长”、“完善”、“超越”这些当作意志的本质,就必然会导致一种积极主动的对待人生的态度。这就像一个人如果只要求活着,就必然不会拼命追求升官、发财、成功,因为即使不发财升官成功也完全能够活着。然而,如果这个人一心要“增长”自己的财富、要“完善”自我、要“超越”对手,他自然会不断努力,为了人生的远大目标而奋斗!就如尼采所言,人不能满足于“已经如此”,而要代之以“我愿如此”。这个“我愿如此”就是人之所愿、人生之远大目标也。

尼采说,如果没有这些,生活就没有内容,人生就没有意义,就像一个没有肉的空胡桃壳一样。他说:“没有评价,生存不过是空胡桃壳。”这里的“评价”就是价值,尼采说:没有价值的人生就是没有内容的人生,没有意义的人生,因此,我们要努力使人生有意义起来!

—意志是生命的形式—

我们谈了生命是意志的载体,现在来看看意志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意志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看到的生命的一切都是意志。

尼采认为,我们人作为有生命之物——生物,内在都有生命之力量,而当我们作为有生命之物存在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释放自己的生命之力,而这种生命之力就是意志、强力意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具有生命。他说:

生物所追求的首先是释放自己的力量——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尼采认为生物之为生物——有生命之物,首先就是要通过释放力量——这就是意志——来体现自己的生命。不仅如此,生命本身实际上就是意志、强力意志,正是在体现为意志之力的释放时,我们才能看到生命。

尼采还对生命或者说个体的生命作了进一步的、有类于科学的分析,他说:“各种有机功能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根本意志、强力意志。”他又说:“假如我们成功地把我们全部本能生活解释成一种基本形式的意志,即强力意志的发展与繁衍,假如可以用所有的有机功能来指示强力意志,那么,我们就有权把所有的活力都毫不含糊地定义为强力意志。”

在这两段话中,尼采将三样东西——各种有机功能、全部本能生活、所有的活力——通通定义为强力意志。

不难看出,我们的生命除了这三者而外,别无他者了。而这一切都是意志。当我们的各种机能在活动时,当我们在运用我们的本能行事时,当我们呈现出充满活力的生命时,总之,当我们表现我们的生命时,我们看到的都是意志。

为了让我们更加明白意志的表现形式生命,尼采还将意志进行了更加的细分,他分析人的生命中所展现的一切东西,如各种肉体的过程和最高级的精神活动等,认为它们都是强力意志的表现。他说:“强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和主子的意志:这是以肉体为例。”这些都是意志化了的人的肉体的动作行为,精神活动也是如此,如“陶铸的意志、同化的意志等”。

如果我们认为尼采至此为止就错了,事实上,尼采并不满足于只分析生命,分析生命的意志本质,他还要将这种分析用之于其他方面——其他非人的生命、无生命的物体乃至整个宇宙。

尼采说,生物有机体摄取营养就是作为强力意志去占有和吞噬环境。

不仅具有生命的有机物的本质是强力意志,一切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的本质也都是强力意志。例如物理学中所讲的引力与斥力的对立其实就是不同的强力意志的争夺;化学中讲的分解和化合无非是一种强力意志“侵占”、“征服”另一种强力意志。

总之,从人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以至无机界,一切都是强力意志的表现。

他说:

世界除了强力意志之外,什么也不是。

有人对这句话用了一个更加有力的译法:

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岂有他哉。

—存在之轮,永远运行。—

我们现在要讲一个终极的问题:这个作为强力意志的世界,这个生命与意志在不断地运行的世界,到底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当论述到这个问题时,叔本华的回答是一个字——无,他说:

在彻底消灭意志之后所剩下来的,对于那些通身还是意志的人们当然就是“无”。不过反过来看,对那些意志已倒戈而否定了它自己的人们,则我们这个如此非常真实的世界,包括所有的恒星和银河系在内,也就是——无。

尼采的回答却不一样,尼采认为,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无”字就彻底完了的,相反,它会不断地重生,从有至于无,又从无至于有,如此往复以至于无穷,这就是他的永恒轮回说。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现在身死而消灭,在一刹那间化为乌有,灵魂和肉体一同腐朽。但是,我所缠绕的因果之纽带循环着,它将再把我创造。我还会回来向人类宣讲超人。

在这里,尼采将人生看作是一个无穷的循环之轮,每个人都有前世,都是三生石上的旧精灵。他想,也许,在万千年之后,还会有另一个时空,另一个尼采,还会回来向人类宣讲他的强力意志、他的超人!

如果这成立的话,那么,亲爱的读者,你我也会如此,万千亿年之后,在这个宇宙毁灭之后,会诞生一个新的宇宙,在那里也有这样一个绿色的星球,也有一个这样的地方,一间这样的斗室,有一个那样的我,在那里写作这本西方哲学的故事,也会有一个那样的您,会在这里阅读尼采,思索他的永恒轮回。

人生如此,宇宙亦如此,尼采说:

你们知道“世界”在我看来是什么吗?我可以在我的镜子里把它指给你们看吗?世界就是:一种巨大无匹的力量,无始无终;一种常驻不变的力量,永不变大变小,永不消耗,只是流转易形,而总量不变……一个奔腾泛滥的力量的海洋,永远在流转易形,永远在回流,无穷岁月的回流,以各种形态潮汐相间,从最简单的涌向最复杂的,从最净的、最硬的、最冷的涌向最烫的、最野的、最自相矛盾的,然后再从丰盛回到简单,从矛盾的纠缠回到单一的愉悦,在这种万化如一、千古不移的状态中肯定自己,祝福自己是永远必定回来的东西。是一种不知满足、不知厌倦、不知疲劳的迁化……

用一句更简单的话说是:

万物方来,万物方去,存在之轮,永远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