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然与自由和谐论

自然与自由和谐论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两个世界是分裂的,因而康德美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沟通自然世界和自由世界之间的鸿沟,使人最终走向具有本体存在的人。在这一涉及康德美学体系问题上,王元骧先生作出了相当精辟的阐释。本节的写作就是从王先生的分析出发,解释康德美学在沟通经验世界与超验世界方面作用和地位,并阐释康德美学的主题就在于通过审美人的外在法则系统“自然”与人的内在法则系统“自由”之间是如何达成“和谐”的。

第三节 康德美学的主题:自然与自由和谐论

康德美学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学界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康德美学是其批判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康德美学是用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之间的鸿沟的,对这一问题几位著名的美学家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宗白华认为:“康德的美学不是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中来,而是从他的批判哲学的体系中来。”(22)朱光潜对康德美学的解释同样涉及康德的哲学体系,在《西方美学史》中他用了相当的篇幅来阐释康德哲学体系的分裂,而审美就是认识和道德之间的中介。蒋孔阳也是从康德哲学体系出发来研究康德美学的,他在《德国古典美学》中重点论述了康德哲学体系的分裂和康德美学的桥梁作用,然后深入地分析了美论、崇高论和艺术论。李泽厚则是从康德的前两大批判入手,进入到《判断力批判》的研究,因而更能重视它在总体哲学中的位置,重视把它作为桥梁来理解,对此的阐述也更加细致和深入。李泽厚以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不仅《判断力批判》本身是前两大批判的桥梁,而且这个桥梁上,还有许多一环扣一环的“小拱”,比如“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美在形式”和“美是道德的象征”就“是它的彼此不同的两端,是整个过渡中的两步”。(23)康德通过美到崇高、纯粹美到依存美、形式美到艺术美的三个内部过渡而实现整个《判断力批判》的桥梁作用。可以说李泽厚对判断力桥梁作用的阐述是非常细致的,并且已经意识到康德人学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康德美学的主题如果仅仅从其哲学体系的中介论来阐释就会出现这样一个缺点:这就是容易遮蔽康德美学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忽视了康德对人的问题探讨的角度,事实上,“对人类各种心灵能力的探讨是康德构思其三大批判的出发点”(24)。康德通过将审美与认识、道德区分开来确立了审美的本源性的地位,并将认识与人的心灵中的知联系起来,道德与人的心灵中的意联系起来,审美与人的心灵中的情联系起来,并通过情来沟通知和意。可以认为《判断力批判》是美学的独立宣言书,如果从康德美学出发去解释康德哲学也许可以获得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康德美学不仅仅起到桥梁作用,而且还具有综合的作用。它是对前两大批判的综合,是前两大批判得以成立的前提,这前提就在于“第三批判可以被视为回头探索使知识从根本上变得可能的知识的开端……因此,尽管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在其批判哲学体系中最后出现,但在逻辑上却是要处理前两大批判的前提条件”(25),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人们直接与自然遭遇时的经验现象。

近年来王元骧教授由于重视对文学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对康德美学的主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元骧在《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美学辩证》(载《中国美学》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4)、《应该怎样理解审美的“无利害性”》(《文史哲》2005年第2期)、《何谓审美——兼谈康德美学的地位和评价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这三篇文章中,对康德美学的主旨问题作出了重要的阐述。王先生认为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关系是康德美学的重要出发点,审美正是沟通两者鸿沟之间的重要途径,在康德哲学中,康德根据他二向度思维的方式把世界分为可认识的科学的经验世界和不可认识的、只可信仰的超验的价值世界。但这两个世界是分裂的,因而康德美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沟通自然世界和自由世界之间的鸿沟,使人最终走向具有本体存在的人。在这一涉及康德美学体系问题上,王元骧先生作出了相当精辟的阐释。王先生认为:“审美”(鉴赏判断)这个概念按照康德的本意,是通过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来使人超越利害关系的束缚,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把人引向“最高的善”。这是直接针对自启蒙运动以来科技理性肆虐、人文理性沦落而发的。王先生的这三篇论文从康德美学的出发点:即审美作为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之间的桥梁出发,深刻地阐述了康德美学的合理内核:即作为经验的自然界与作为自由的本体界是相互和谐的,两者并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由于康德采取的是先验的方法来沟通这两个世界的,因而康德的理想也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本节的写作就是从王先生的分析出发,解释康德美学在沟通经验世界与超验世界方面作用和地位,并阐释康德美学的主题就在于通过审美人的外在法则系统“自然”与人的内在法则系统“自由”之间是如何达成“和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