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践的内涵

实践的内涵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物质生活的前提,人有对物质的需求,有维持生命存在的需要,这一切只能通过物质生产劳动才能满足。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民族关系、思想关系都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构成了劳动活动的内容。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是物质生产劳动,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需的、首先的条件。这种相互依存的同一关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劳动使得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发生变化,环境的改变促使其活动方式发生改变,让使用手成为可能,手的解放使类人猿可以使用和制造劳动工具,劳动的社会化需要人们运动语言进行交流,提升了人的思维能力,劳动是专属于人的活动形式,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有一种观点把动物的活动也当作劳动,这是一种误会,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虽然发达一些的动物具有简单的意识能力,但是整体上动物的活动都是按照本能进行的,动物没有发达的思维,没有严密的语言,因而无法形成人类所具有的文化继承和思维的进化。所以我们看到,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以来,动物的活动形式都是永远一样的,他们不能跳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生理的限制;而人的劳动是在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的,人能够使用语言,能够将生产劳动的经验不断的积累和传承下去,使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得人和动物之间有了根本的区别。我们强调人的社会性是为了说明人的劳动和动物的活动的本质差别,但是我们也不可以把人和动物绝对地分离开来,人毕竟是从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人的身上不仅具有社会属性,也依然保持着自然属性,自然属性表明了人的生理的、生命的形式和动物的相似性。正确认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关系是认识人的本质和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关键因素,不懂得或者不能正确地理解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关系将会导致把人混同于一般的动物,或者看不到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差别。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物质生活的前提,人有对物质的需求,有维持生命存在的需要,这一切只能通过物质生产劳动才能满足。劳动是全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劳动不仅生产出人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也生产了人和人之间的复杂的各种社会关系。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民族关系、思想关系都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构成了劳动活动的内容。

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是物质生产劳动,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需的、首先的条件。在哲学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是人类社会诞生和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延续的条件,同时,劳动也是人从自然世界分化出来的过程,通过劳动人实现了从动物向人类的转化,有了劳动,类人猿的活动方式才能逐步的向人的活动方式转化,类人猿的生理构造和特征才能向人的生理构造和特征转化,在劳动中人产生了思维和语言,使社会化的生活成为可能。人才能从自然世界中分化出来,开始了属人的世界。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劳动还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人类生活领域的范围和人类的生产劳动范围是相一致的,劳动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自然对象化的一个过程,人就是在这个对象化的过程中表征了人的本质,实现了人的发展。人是自然界中和其他动物有着相似生理构造的生物,是具有社会性的生命的存在,劳动不仅是人的活动方式,还是人的运动方式,人在劳动的过程中成了人自身,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了人的社会关系,形成了人的社会本质特征,印证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切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通过工具联系起来的,构成了主体—工具—客体的三维关系,主体和客体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没有主体也就没有客体,没有客体也就没有主体。这种相互依存的同一关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主体不等于宽泛意义上的人,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存在的,主体的活动对象是客体,客体表征主体的本质和属性,两者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相互规定的,作为客体而存在的自然物,已经不是纯粹的物质的存在,客体的规定性表明它不仅是自然物的存在,同时也印证主体的存在,规定着主体的本质;主体的规定性也不是任意的、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客体的制约和限制,客体的本质和属性会通过主体表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