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讨论的缘起与始末

讨论的缘起与始末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9年3月2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编写《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对老子的哲学思想展开了讨论。5月7日至8日,为纪念“五四”40周年,中国哲学学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行中国哲学史讨论会。讨论的议题有老子哲学的性质、阶级本质以及老子其人、其书问题。1959年底,中华书局出版了《老子哲学讨论集》,收录参加讨论的文章,共16篇。冯友兰把主张老子为唯心论者称为甲方,主张为唯物论者成为乙方,落脚于乙方。

1959年3月2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编写《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对老子的哲学思想展开了讨论。冯友兰认为孔先老后,任继愈等认为老先孔后,最后一致认为,老子其人在前,其书在后;关于老子哲学的性质,他们都认为是唯物主义的。5月7日至8日,为纪念“五四”40周年,中国哲学学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行中国哲学史讨论会。讨论的议题有老子哲学的性质、阶级本质以及老子其人、其书问题。冯友兰、任继愈、冯憬远、汤一介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侯外庐、杜国庠、吕振羽、关锋、林聿时认为是唯心主义,嵇文甫、贺麟认为两种成分都有。会后,关于老子哲学问题在《人民日报》、《哲学研究》、《光明日报》以及部分地方报刊继续展开讨论。

5月24日和31日,任继愈、冯憬远在《光明日报》发表《老子的研究》,仍主张老子为唯物论;关锋、林聿时在《哲学研究》第6期发表《论老子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本质》。6月12日和13日,冯友兰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老子哲学的两个问题》。6月20日,关锋、林聿时在该报发表《再谈老子哲学》。6月29日,周建人在《光明日报》发表《老子的“道”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冯友兰、任继愈分别在《哲学研究》第7期发表《论老子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兼答关锋、林聿时同志》、《再谈关于老子哲学的问题》,继续论证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关锋、林聿时则在同期杂志发表了《略论子产和老子》,车载在《学术月刊》第7期发表《论老子书的“其中有物”——与冯友兰先生商榷》。不久,冯友兰在《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发表《先秦道家哲学主要名词通释》,分析了“气”、“精”、“神”、“明”等概念,认为先秦道家有一个由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的发展过程。

1961年6月27日,关锋、林聿时在《光明日报》发表《“道之为物”语法结构一辩》,认为此句应该理解为道创造或者产生万物的过程是“惟恍惟惚”的。7月16日,管燮初等在《光明日报》发表《“道之为物”的语法结构分析》,对此观点提出质疑。7月24日,冯友兰《〈老子〉二十一章解》刊登于《光明日报》,提出“为”与“生”不同;《老子》中的道没有人格化,“物”是包括道在内的大类名,是泛指。

1959年底,中华书局出版了《老子哲学讨论集》,收录参加讨论的文章,共16篇。其中主张唯物论的有任继愈、冯憬远、冯友兰、汤一介、詹剑峰、胡曲原,主张唯心论的有关锋、林聿时、车载、杨荣国、周建人。主张唯物主义者阵营大于主张唯心论者阵营。所收文章,前者为9篇,后者7篇,前者大于后者。这16篇文章中,冯友兰3篇,关锋、林聿时4篇,接近总篇幅的一半,所以这次讨论也可以说主要是在冯友兰和关锋、林聿时之间进行的。该书的编辑方式十分有趣。冯友兰把主张老子为唯心论者称为甲方,主张为唯物论者成为乙方,落脚于乙方。而书的编排却恰好把主张唯物论者放在前,主张唯心论者放在后,落脚于唯心论。而事实上,后来包括冯友兰、任继愈在内的整个学术界都接受了老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