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讨论与建议

讨论与建议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建立的重要条件。同时注意指导力度的分布,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力度应不同。在伙伴关系建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但在引导学生对自己在伙伴交往的多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方面做得还不够,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讨论与建议

两年多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构建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同时,我们也发现还必须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提高。

(1)重视教师集体在伙伴交往中的指导作用,构建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指导模式。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建立的重要条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初步明确了不能把伙伴关系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心理辅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进行协同指导。同时注意指导力度的分布,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力度应不同。年级越低,指导力度越大。总之,我们虽然认识到教师在良好伙伴建立中的指导作用,但还欠缺教师集体的协同指导,没有形成规范的指导模式,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2)培养和建立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自我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在伙伴关系建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但在引导学生对自己在伙伴交往的多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方面做得还不够,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评价方式上,注重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效的、具体的评价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3)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的网络体系。我们发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闭式的教育。但人作为网络中的点,学校人际关系的构建却是—个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它不可能关起门来,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在入校前已经带有家庭的色彩,在校学习的同时也接受着社会的广泛影响,毋庸讳言,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下存在各种人际交往问题,学校教育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对其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再说,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具有长期性、渗透性、模仿性等特点,它呼唤着我们把研究范围辐射到家庭、社区,与他们有机结合,构建一个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学校教育为主导,社区教育为主阵地的健康的教育网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良好伙伴关系形成、巩固并健康发展。

(2004年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优”成果评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