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总讨论与结论

总讨论与结论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研究都是分散的探讨职业压力源对倦怠产生的影响。针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样本,本书关注是否这个群体存在已有的倦怠框架并且可以开发出新维度。本文采用了多元扎根理论和深入访谈技术 ,结合质性材料和量化测量工具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样本的倦怠结构进行了开发。从访谈中,研究发现认同感是新版民营企业家倦怠测量工具的新维度。
总讨论与结论_戴着镣铐跳舞—民营企业家的压力与倦怠研究

1.企业家的工作应激要素不仅仅是工作环境,企业家创业过程中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创业环境,因此,从需求视角探索,首先要明确企业家创业压力源。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倦怠可以被认为同压力变量相关。许多文献认为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角色负荷、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组织承诺同倦怠结构相关(Bacharach,Bamberger&Conley,1991;Boles,Johnston&Hair,1997;Cordes&Dougherty,1993;Lee&Ashforth,1996)许多倦怠研究者发现大量的工作需求(在有限时间内太多的工作)的结果是超负荷的总体反应。体验工作负荷和时间压力同倦怠有更强的和一致的相关,尤其是枯竭维度。另一种研究倦怠的比较流行的方法是研究不同的职业类型。采用倦怠的三个维度,最近的研究从五个职业类型的群体进行比较(教育类、社会服务类、医药、精神健康和法律强制),两个国家背景(美国和荷兰),结果表明两个国家有相类似的职业状况(Schaufeli&Enzmann,1998)。这些结果表明,这些职业的重要特征影响个体对倦怠的体验。许多研究都是分散的探讨职业压力源对倦怠产生的影响。针对企业家样本,没有一个良好的测量创业压力源的工具,因此,采用质化和量化的研究方法,基于理论探讨,本文采用深度访谈对企业家创业压力源进行探索。

2.基于Latack和Havlovic(1992)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针对应对策略模型及测量工具条目进行了细腻的探讨。五因素创业压力源模型和六因素应对策略模型是本文探索的核心概念的一大收获。

3.倦怠是一种个体体验,专门针对工作环境。因此,过去25年的研究一直保持一个共同的注意焦点,即聚焦于情景因素下。研究结果描绘了工作情景对个体倦怠影响的一幅清晰图画。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的冷漠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Schabracq,2003)。

基于理论和实践存在的倦怠问题,本文试图找到解开倦怠现象背后的原因及过程,因此基于交互作用理论模型,本文以企业家群体为样本,从企业家的工作要求视角探讨压力应对策略对倦怠影响的过程机制。

探讨现象和现象背后的理论和过程机制的前提是首先关注现象本身。因此,本文针对倦怠本身的结构特征和企业家样本中倦怠的独特性进行了深入探索。

倦怠主要被定义为是工作压力源的一种反应模式(Cordes&Dougherty,1993),可能不同的压力源输入可以在不同职业中得到相似的反应。如果这种关系确实存在,这意味着MBI可以被概化为其他一些不同的工作背景中。Boles等(2000)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以企业家样本为被试对倦怠结构进行验证的初步证据,说明MBI和它的维度能够被概化到多元化的样本中,这项研究对服务行业之外的MBI也可以进行概化(Lee&Ashforth,1996)。因此,倦怠也许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可以概化到不同的职业中。倦怠的三维度是相关的,但是结构是清晰的。针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样本,本书关注是否这个群体存在已有的倦怠框架并且可以开发出新维度。Leiter(1997)研究中认为采用深入访谈和质性研究可以对倦怠条目进行更清晰的描述,也可以丰富倦怠概念的测量工具。本文采用了多元扎根理论和深入访谈技术 ,结合质性材料和量化测量工具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样本的倦怠结构进行了开发。从访谈中,研究发现认同感是新版民营企业家倦怠测量工具的新维度。之所以发现了这一新维度,分析其原因也是同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密切相关的。Beranger等(1998)研究发现,法国的创业环境使企业家步履艰难,得不到社会认同,人们往往更希望从事公务员、工程师、经理人员、教授、律师或医生等受人尊敬的职业。中国集体主义文化背景和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市场经济环境背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创业环境,企业家对创业的认同感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新版企业家倦怠测量工具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其拓展和概化程度值得期待。

在探索了企业家倦怠测量工具之后,基于已有的交互作用(transactional model)理论,本书从创业压力源视角对压力的应对过程及对倦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挖掘。

4.创业压力源—压力感—认知评价—应对策略—倦怠的过程模型得到了理想的揭示。此外,对个性特征的调节作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个应对机制包括两个过程:认知评价过程和应对过程。Lazarus和Folkman(1984)提出的压力的交互作用模型是最有影响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早期的工作压力研究中明显不足的一点是将环境条件和个体特点看做是分离的和不变的。个体—环境匹配理论结合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考虑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虽然进了一步,但她仍然是静态地看待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匹配关系。交互理论认为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随着时间和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个体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匹配程度,无论在时间上、工作任务或活动上,都是动态关联的。

基于交互作用模型的压力评价理论认为,压力的产生取决于两次评价:在第一次评价中,个体考察所面临的情景事件对自己的重要性,在第二次评价中,个体考察的是自己所具有的压力应对资源。Larazus的研究表明,应对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随着情景的改变而变化,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而不是如传统研究者所认为的:应对是一种个性特征或一种固定模式。例如,当个体对所面临的情况评价认为是可以由自己的行为控制,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将占主导;而当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局势时,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将占主导。Laza‐rus的研究表明,应对的方式随着不同的压力情景而改变,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所有过程机制得到验证,总体评价影响应对,应对反过来又影响了结果变量,这也是理论所支持的观点。此外,应对策略的条目在企业家样本中得以验证,是否可以概化到其他样本是值得期待的后续研究。Folkman和Lazarus (1981)提到他们的许多研究只针对某些背景下的某些群体。本文希望得出的结论能在此基础上得到拓展。主要原因是企业家群体是高压力群体,因此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更具有代表性。

5.针对企业家控制感个性特征的调节作用,本书得出了一些发现性结论。高内控企业家群体的人格特质对创业压力源—压力感—认知评价—应对策略—倦怠的过程模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说明基于人与环境的过程模型不是完全独立的,人的个性特征在此过程模型中依然起到重要作用,也增加了模型的生态效度。

总结以上研究,我们探讨了以下内容:①企业家创业压力源模型;②企业家应对策略模型;③企业家倦怠模型;④不同创业压力水平对认知评价产生的差异性影响;⑤不同认知评价水平对应对策略产生的差异性影响;⑥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的协同作用对企业家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具有显著性的影响;⑦不同应对策略对倦怠产生的差异性影响;⑧控制感在应对策略与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解决了如下理论问题:①民营企业家创业压力源、应对策略和倦怠的关系模型;②民营企业家的认知评价过程机制;③民营企业家的应对过程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