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结与讨论

小结与讨论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4 小结与讨论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出,H镇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还是非常的迅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因H镇近邻省会城市长春,具有交通、地理等先天的自然优越条件,同时具有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传统文化条件,在国家市场经济政策宽松、完善和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为经济的“繁荣”创造了很好的社会环境。

3.4 小结与讨论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出,H镇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还是非常的迅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因H镇近邻省会城市长春,具有交通、地理等先天的自然优越条件,同时具有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传统文化条件,在国家市场经济政策宽松、完善和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为经济的“繁荣”创造了很好的社会环境。政府推进经济发展,成立了H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成立之后,着手进行规划和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农业、工业等招商引资,大大地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些成绩是无可厚非的。

“省级开发区”“十强镇”“国家小城镇试点单位”“‘六好’党委标兵”“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小康村”等荣誉,社会总产镇、财政收入、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等数据指标一路“标红”……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逐渐显露。改革开放前十年,基本上给社会全体人员都带来了好处,共享改革带来的“成果”,H镇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业增产、商业繁荣、乡企私营个体也都非常活跃,但是进入90年代中期之后,城乡差距已经显现。从图三、图五和图六可以看出,社会总产值是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倍,是农民人均收入的十万倍,虽然没有该地区城乡收入差别的数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城乡的差别逐渐增大。

在土地方面,包产到户的热情逐渐消退,耕种税赋的加重,使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一度紧张和危险,而随着赋税的减轻和完全取消“皇粮国税”之后,农民和国家的关系再度出现了缓和,但是在城市周边地区,特别是各种经济开发区的征地过程中,无视农民的权益而让农民权益大大受损,因征地而产生的紧张和冲突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在工商业、种养业方面,八九十年代一派繁荣景象,被招过来的“商”引过来的“资”冲击很大,纷纷倒闭破产或转行,多数重新务农或者去打工,在工商业繁荣的背后,是少数大中型企业的繁荣,多数小型企业或个体的衰落,所以多数人是在高速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益较少的人;在外出务工或本地企业打工方面,第一代农民工本土观念很重,外出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多赚些钱回家,而第二代、第三代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多数不想回到农村,而是希望能在城市落脚。然而残酷的事实是作为“二等公民”,有时候不仅讨要不来工钱,而且受到制度上的种种限制,他们只能像候鸟一样来回奔袭。

在本地打工就业的农村青壮年,根据笔者的调研了解到,虽然他们在企业打工每个月赚的钱“不少”,但是大部分打工人员没有正式职工的待遇,没有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障,干的多半是低端的体力劳动,工厂可以随时解聘,同时大部分人干的是零活,有活就干,没活赋闲,可以这样说,他们实际上都没有一个最终的依靠。虽然说年轻人对此看得很淡:“我们年轻,只要不懒,外面很多钱等着我们去赚。”但是一些中老年人却比较保守和担心,因为年岁的增长体力精力不足,到企业找份工作都不容易,因年青子女没有稳定工作,所以他们依靠着土地养老。

不管包产到户,还是完全取消农业赋税,农民与国家的关系紧张与否,都是国家作为主导,而国家在农民的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农民对国家的依赖也是非常强烈,国家的话语对农民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经济社会迅速变迁的同时,地方政府包括村委会还可以通过“国家要发展经济,实行城市化,改革么,就是要付出点代价”等话语获得农民的支持,把土地“奉献”出去。但是,在H镇1996年重新调整土地承包之后,加上近些年生活境遇的不稳定,土地的价值逐渐提高,以及有关南方沿海地区因土地造成的冲突问题的新闻,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较为偏远北方的S村,这无疑是开启了“民智”,农民也产生一种认识,那就是我承包30年的土地,政府凭什么说征地就征地,说给补多少就补偿多少?2005—2006年时,S村农民对政府征地行为已经是怨声载道了,频频表现出不满,但是较少的法律知识和没有任何抗争经验的他们:“那个时候我们也不懂啊?”(敬B语)在强大政府面前,分散的弱小的个体农民选择了顺从,“强国家——弱社会”,因为在2007年之前,政府的征地还是蚕食,涉及面不广,个别农民没有诉求的机制,况且民间组织也没有,没有一个组织站出来为个体失地农民说话。不过,在农民的私下里,各种不满、各种讨论迅速的地传播,这为接下来,政府同一时间、大面积征地,造成农民的抵抗提供了话语基础和技术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