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族档案学科化建设的新构想

民族档案学科化建设的新构想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更好地抢救保护珍贵、濒危、重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加快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进一步促进民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研究主攻民族档案学方向,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研究成果显著。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次获省、校级奖励。

陈子丹

一、内容摘要

本书运用档案学原理探讨少数民族档案、民族地区档案工作、民族特色档案事业、民族档案学的本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回顾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研究现状及成就,分析和评述民族档案研究涉及的重大问题和主要成果,提出创立“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的初步设想,思考民族档案学的特色化建设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并对我国少数民族原始记事档案、古文字档案、金石档案、谱牒档案、口述档案、影像档案、地方特色档案进行了专题研究,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的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主要创新

以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为指导,把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档案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吸收融化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加以学习和借鉴,从边疆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客观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论学说,以指导中国少数民族档案的实体管理和民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坚持“两个服务”(为民族地区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为民族地区档案事业发展服务)为宗旨,依据专业教育的思想、理念、目的、目标,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力求使民族档案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断创新教学科研的方式方法,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一套民族档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民族档案的研究水平。根据档案事业发展需求,密切结合档案工作实际,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和边疆地区特点,在全球一体化、社会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弘扬先进档案文化,体现民族档案学的学科精神,即跨学科交叉,档案学与民族学结合,坚持民族性、实践性、批判性、继承性、创新性,立足云南的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遵循“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道路,从实践建构理论,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具有边疆民族特色档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三、价值和意义

本书是国内首部专题研究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档案学的著作,对构建民族档案学和完善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为当代档案学的学科构建增添一个新的分支——民族档案学,而且对丰富与拓展民族学、史料学的特色领域,推动中国档案学的理论创新也具有学术意义。

对于更好地抢救保护珍贵、濒危、重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加快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进一步促进民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陈子丹,男,1963年生,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档案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主攻民族档案学方向,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研究成果显著。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6篇,出版教材1部、专著4部、合著2部。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次获省、校级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