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哲学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思

文化哲学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思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哲学以文化为研究对象,但不是一切文化现象都是文化哲学要把握的。由此看来,文化哲学是站在人的立场上对文化的哲学把握。文化哲学作为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思包含的基本内容大体有:文化本质论,文化的生成、历史和未来观,文化构成论,文化类型说,文化发展中的矛盾分析理论,文化的功能和文化价值观等。文化哲学作为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思,其意义是多重的。

文化哲学以文化为研究对象,但不是一切文化现象都是文化哲学要把握的。一般来说,文化哲学所要研究的文化不是作为个别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般和本质的文化;它不是把文化作为客观的对象进行外在的描述和展示,而是站在人的立场对文化及其发展进行反思。文化哲学与仅研究各种文化现象的文化学相区别,它作为哲学是对文化进行主体性的把握。如果说文化学是对文化现象的外在把握,那么文化哲学则是对文化的本质进行理论层面的思考;如果说文化学是把各种文化现象作为概括的对象,那么文化哲学则是通过对文化学的概括达到人对自身的自我意识。由此看来,文化哲学是站在人的立场上对文化的哲学把握。

文化哲学实质上是关于人的哲学,是关于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阐释。在这里,人不是自然人,而是通过人类文化创造的生活实践,感性地生成着的文化主体;自然也不是自在的、史前的自然,而是被人通过文化改变着存在形式的人化自然。人通过文化赋予自然以价值和意义的规定性,也通过文化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实现自己成为人的价值。文化哲学不仅要揭示人的存在不同于动物存在的文化内涵,而且要揭示人的存在对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文化哲学对文化的把握是从人出发,以人的需要为尺度。

文化哲学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人学。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学研究引起我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一般说来,学界对人学的理论定位大体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学就是哲学,甚至是哲学的当代形态;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学是人的哲学,它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学是人的科学,它包括一切研究人的科学,如心理学、生理学、医学、文学等,处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实际上,这三种观点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界定人学。但是无论怎样,文化哲学都有别于人学。文化哲学作为对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论把握与宏观人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应用哲学,而后者则是元理论哲学;在与中观人学的关系中,文化哲学与人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哲学理论的分支是从不同的视角展示哲学元理论,它们在内容上是相互包含的;而在与微观人学的关系中,文化哲学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规定和影响着人学的视角和方法。

文化哲学作为哲学的分支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与世间一切物体的存在方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以文化的方式生存着。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和动态的发展过程使人类的生存及其方式根据其内在需要而不断地变化、发展。而就其他物体而言,它们的存在及其方式却是由人来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物的存在及其方式是“本质先于存在”,而人的存在及其方式则是“存在先于本质”。换句话说,人的存在及其方式区别于其他物体的存在及其方式就在于前者是自我设计的实现。当然,这并不否认人的存在必须有自然的前提和自然的外在条件,而且也不否认人必须按照规律和对象的本性改造对象。但是人之为人就在于人不只是自然存在物,也不只是按照规律和对象的本性改造对象,而是社会—文化存在物,人也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改造对象。文化哲学作为哲学的分支以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为对象,从而在研究对象上区别于其他哲学理论;而它作为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以自己的内在尺度为根据,以思辨的形式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又区别于文化学和文化科学。

文化哲学作为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思包含的基本内容大体有:文化本质论,文化的生成、历史和未来观,文化构成论,文化类型说,文化发展中的矛盾分析理论,文化的功能和文化价值观等。文化本质论揭示文化的本质,它作为文化哲学的逻辑起点规定着文化哲学的理论倾向;文化的生成、历史和未来观从动态中看待文化,把文化看作历史生成的产物,并在概括文化历史的过程中探索文化发展的规律,据此预测文化的未来走向,展示文化发展的整体图景;文化构成论从不同的视角解析文化,讨论文化的各种要素之间以及各种要素同整个文化系统的关系,从而展示作为有机整体的文化;文化类型说是根据文化的性质和特色、发展程度和水平、形式和状态区分不同的文化,揭示文化的特殊性;文化发展中的矛盾分析理论揭示文化作为有机整体所包含的复杂矛盾及其关系,它通过分析各种矛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展示文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从而引导人们在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文化建设的进程;文化的功能和文化价值观是关于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所蕴含的价值的观点的总和,它强调文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地理解文化并创造新的文化,从而推进文化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

文化本质论,文化的生成、历史和未来观,文化构成论,文化类型说,文化发展中的矛盾关分析理论,文化的功能和文化价值观等作为文化哲学的理论要素是内在关联的,它们的相互结合构成统一的文化哲学体系,其中,文化本质论作为文化哲学的逻辑起点是从相对静止的层面揭示文化的本质规定性;文化的生成、历史和未来观则是对文化本质论的动态展开;文化构成和文化类型的有关理论分别展示了文化有机整体的整体和部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而文化发展中的矛盾分析理论则具体地展示文化发展中各对矛盾及其方面的对立统一,它构成文化哲学的主要内容;文化功能和价值观作为文化哲学的核心内容则是文化哲学及其立意的根本。

文化哲学作为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思,其意义是多重的。在理论层面,文化哲学的意义在于它作为哲学元理论的文化应用,不仅实现了哲学元理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价值,而且从文化的特定视角丰富了哲学理论本身,从而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在实践层面,文化哲学从文化的视角展示人类社会和人生的图景,不仅可以直接指导人类的文化及其建设,而且可以对塑造人、提升人乃至实现人的价值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意义的支撑。

【注释】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2000)》,关世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页。

[2][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6页。

[3]同上,第8页。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2000)》,关世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9页。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2000)》,关世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页。

[6]参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25页。

[7]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第30页。

[8]梁漱溟著:《梁漱溟学术精华录》,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7页。

[9]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第40页。

[10]同上,第39页。

[11]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第41页。

[12]同上,第34页。

[13][美]怀特著:《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曹锦清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80页。

[14]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第30页。

[15][日]祖父江孝男著:《简明文化人类学》,季红真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第37页。

[16]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第31页。

[17]转引自肖声:《文化概念考》,《湖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18]庄锡昌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71页。

[19][日]绫部恒雄编:《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中国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第152页。

[20][美]菲利普·巴格比著:《文化:历史的投影》,夏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14页。

[21]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第34页。

[22][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3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2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40页。

[26][德]恩斯特·卡西尔著:《语言与神话》,于晓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82~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