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语义场的时时更新

语义场的时时更新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生存体验生存体验之于个体生存者,大而言之,可以对海湾战争的局势的体验;小而言之,亦可对自己的生活挫折的体验。然而,无论是对海湾战争的局势的体验,还是对个人生活挫折的体验,如果缺乏整体化的意识、情绪、思维、视野而就事论事,你会获得一些什么样的体验呢?人之为人,必将时时导引自己的生存敞开以避免生物本能的野性发作。生存始终是场化的。生存语义场对其自身历史道路的开辟,恰恰

生存即历史,生存体验生存体验即是对历史、对文化的历史、对人类生存和生长的历史和对自然宇宙的生成敞开的历史的体验。因此,生存体验生存体验首先是对整体的体验:对宇宙整体、世界整体、文化整体、社会整体、时代整体、历史整体和自我整体的体验。没有这种整体观,其体验都将徒劳。比如,生存体验生存体验之于个体生存者,大而言之,可以对海湾战争的局势的体验;小而言之,亦可对自己的生活挫折(比如一篇文章说该发而未发,一次报告该做好而没有做好,如此等等)的体验。然而,无论是对海湾战争的局势的体验,还是对个人生活挫折的体验,如果缺乏整体化的意识、情绪、思维、视野而就事论事,你会获得一些什么样的体验呢?个人生存的痛苦、灾难,社会、时代、人类生存的许多艰难的处境,以及它些因素给平常生存的个体所带来的苦难,有许多都是不必要的,都是因为成千上万的人的盲目性所带来的。比如战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战争)为什么卷进了那样多的人?为什么煽动起了那样多的人去为之送命丧生?并且又为什么激发起那样多的人去为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而爱或恨,或颂扬或谴责呢?这都源于我们作为一个生存者缺少一种对战争的人类意识、文化意识,缺乏一种对战争的整体性生存体验生存体验,从而不能真正地认识战争的人类学本质。

生存体验生存体验必须追求一种整体化体验。没有整体化体验,人永远无法超越此在生存而获得真实的主体性。人没有获得真实而至诚的主体性,就难以积极的姿态和理性的方式而走向未有和未来。

生命体验 生存体验生存体验的整体化必须根基于对生命的体验。生命体验生命体验是体验生命的本源,体验生命的前景、目标,体验生命的意志,体验生命的信仰和体验生命的生长和死亡、完满和残缺、仁慈善美与残凶狠恶,体验生命的野蛮和文明……没有对生命的体验,就无以对整体的体验,也就不可能对自身之此在生存予以历史性开辟,更不能在面对不可自由的生存境况发动对自由的永恒性追求。不具备生命体验能力的人,无从感受和发现善恶美丑、真假荒谬、更不能超越美丑善恶;不具备生命体验意识、情绪和追求的人,不可能产生并获得做人的主体意识,人一旦缺乏或丧失做人的主体意识,他就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具有独自思考、决策和生活的能力的人,并只能依赖于他人的力量而苟活,或随暴政的强暴而苟活;不具备生命体验意识、情绪和自由追求的人,将终身是生活的奴隶,是强权的工具,是谎言和荒谬、欺骗和幻相的承纳者,是虚假观念的传声筒。因为生命体验将使人清醒、明朗,并逐渐摆脱愚昧、盲目和欺诈。当我们对生命与自然、对生命与宇宙间的关系予以不断深切地体验,我们至少不会盲目自大地征服自然,不会踌躇满志地破坏自然,不会为没有止境的物质之欲而把自己沦为财富的奴隶、经济增长的生物,我们会努力保护自然生态,我们会就此而获得一种生态学眼光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所有利害关系,并以生存理性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当我们通过生命体验的方式来重新理解、领悟和把握人与自然、生命与生物物种之间的实际生境关系时,就会发现文明和文化只是淡化了人的物种天性,或者人是借用文明和文化为手段掩盖了人这一生命的物种天性。人,永远与生物世界的其他生命一样,仅仅是生命世界的一分子,仅仅是自然宇宙的一个存在者,这一存在的自然事实决定了人的身上始终上蕴含着、潜伏着生物物种的全部天性与本能。人之为人,必将时时导引自己的生存敞开以避免生物本能的野性发作。同时,人作为人,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好地寻找多种诱导方式以排泄生物本能的冲动,社会将更有责任以一种人性的方式引导和规训个体生物天性有限度地释放。

生长体验 人的生长始终充满了苦难、挫折、失败。生长就是不完满,因为生长是实在的生存,而决非虚幻的理想和神话般的梦口艺。而实在的生存之于有限的人来讲,始终是残缺,永远是不完满。唯有如此,人才倍感不自由,人才因其不自由的存在境况而谋划自由和追求自由地生存,在这种不可自由的自由企望与追求进程中以其生命本身的强大力量,展开生长体验生长体验。对生长的体验,将使我们明白,人的生长是一个充满艰辛和酸苦的历史运动过程。在这样一种性质的生长过程中,历史(过去、现在、未来之路)被创设了,被丰满了,并在这种被创设和被丰满的展开进程中融化为一种激励力量,激励着个体生命的生长。与此同时,在这种激励中,生命的生长又展布升华、拓展了历史,因为生长的道路,不仅是走向真、走向善的道路,而且最终要走向美、走向悲壮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生长体验生长体验能力获得了提升。人的生长体验生长体验能力一旦得到不断的提升,它在事实上变成另一种智慧和方法,引导人在有限生存中活得更轻松,更少不必要的负担。因为,对生长的体验,将推动人越来越看重精神,越来越关注心灵,越来越有意识地进行情感的自我净化,思想的自我提升,胸怀的自我开阔和境界自我超越。因而,生长体验生长体验能够引导人不使其为有限而苦恼,更不会使人因他人而痛苦。生长体验生长体验将把人引向未有和未来,而不是对已有的沉湎、眷恋,更不是对此在的满足。生长体验生长体验将绝对地激扬人对新的生存蓝图的创设,对生活道路的探索,对生活方式的更新尝试。生长体验生长体验激励每个人对未来的自由追求洋溢着不衰的信心,增强存在的勇敢,强化健康生存的意志。

生存始终是场化的。生存体验生存体验最终将走向对生存语义场的体验。每个生存者都被无数的生存语义场所恃有,这些生存语义场既有个体的、性别的、职业的,也有地域的、种族的,更有政治的、伦理的、国家的、社会的、时代的,还有人类的、自然的、宇宙的。然而,无论什么性质、什么内容、什么视域的生存语义场,它都是时空框架化的,并且生存语义场的时空框架既是现实的、也是历史地构成了人的生存的时空构架,包括人的个体生存的时空框架,人的群化生存的时空构架,人的类化生存的时空构架。所以,生存体验生存体验——无论是生命体验,还是生长体验生长体验——都是对时空框架化的生存语义场予以此在性体验。生存语义场的此在化,即是生存语义场敞开自身之历史道路的一个环节,一个瞬间的点。生存语义场对其自身历史道路的开辟,恰恰是人在此在生存中对恃有他的此在生存语义场的突破、超越,这就是生命的创造和革新,这同时也是历史的演变与更新。这一切的展开或实现,都需要人对生命、时代、社会、人类、个体予以全方位体验,更需要生命、时代、社会、人类、个体对它(即历史自身的演变与更新)予以全方位体验。只有这一双重的全方位体验,才推动时代、社会、人类、个体的生存朝向历史(过去→现在→未来)而开辟出更新更宽的道路。因为生存体验生存体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清醒地认识此在而超越此在。体验历史化的此在生存语义场,就是真切地认识它,如何恃有生命的此在生存而求超越之。因此,从终极意义上讲,对生存语义场的此在性体验和超越,这才是历史道路的真正开辟,这才可能更大域度地的拓展人的生存空间。在这样一种开辟与拓展的生存展布进程中,人、人类才自觉地走向生存。这是历史的最为根本的也是最为紧要的一步:自然和人,生命和存在,真和善,追求和美……最终将融入到对生存语义场的此在性体验和超越中并得到全方位的展布。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

[2][美]E.拉兹洛:《进化——广义综合理论》,闵家胤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3][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44页。

[4][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页。

[5][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16页。

[6][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97页。

[7][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196页。

[8][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73页。

[9][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75页。

[10][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页。

[11][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页。

[12][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页。

[13][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页。

[14][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126页。

[15][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页。

[16][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241页。

[17][波兰]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85页。

[18][比]伊·普里戈金、[法]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62页。

[19][比]伊·普里戈金、[法]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

[20]杨博文、谭祖雪:《自然辨证法新编:复杂性科学理论及其哲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84页。

[21][比]伊·普里戈金、[法]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63页。

[22][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陈恒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页。

[23][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陈恒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24][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页。

[25][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页。

[26][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5页。

[27][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页。

[28][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8页。

[29][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8页。

[30][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8页。

[31][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9页。

[32][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76页。

[33]李砚祖:《艺术与科学》第四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页。

[34][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1页。

[35][英]雅克布·布洛诺夫斯基:《人之上升》,任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1页。

[36]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2页。

[37]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页。

[38]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01页。

[39]许良:《为了统一性而生:哲人科学家核姆霍兹》,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40]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65页。

[41][清]王先慎:《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39页。

[42]《马克思通讯集》第1卷,新华书店1949年版,第576页。

[43]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10-211页。

[44][波]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39页。

[45][丹麦]P.罗伯森:《玻尔研究所的早年岁月》,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页。

[46]顾越岭编:《科学发现的奥秘》,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5页。

[47][丹麦]玻尔:《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郁韬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83页。

[48]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65页。

[49][英]F.C.S.席勒:《人本主义研究》,麻乔志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5页。

[50][英]F.C.S.席勒:《人本主义研究》,麻乔志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5页。

[51]《弗洛姆文集》,冯川主编,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52]周辅成主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9页。

[53][美]J.韦克斯:《性,不只是性爱》,齐人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54][美]J.韦克斯:《性,不只是性爱》,齐人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

[55][美]J.韦克斯:《性,不只是性爱》,齐人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31-32页。

[56][法]福柯:《性史》,张廷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5页。

[57][法]福柯:《性史》,张廷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5-26页。

[58][法]福柯:《性史》,张廷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90页。

[59][法]福柯:《性史》,张廷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91页。

[60][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8-69页。

[61][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8-69页。

[62][美]奥康内尔:《人格变化与最佳选择》,高继海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