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恩师教诲时时温

恩师教诲时时温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熊化奇先生生前潜心于教学与管理,视教学为全系各项工作的重心。先生指出这就是全书的中心思想和价值所在,也是保尔恪守的生活信念、理想和原则。这就是熊先生讲课的最大特点和人格魅力。《假日》在汇演中也被评为一等奖。又一次得到熊主任的鼓励和鞭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异常珍贵的荣幸。熊化奇先生为人厚道,和蔼可亲。

恩师教诲时时温——追思熊化奇教授

蔡德予

上世纪50年代初,有幸聆听熊化奇教授讲课和教诲,事经近半个世纪,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熊化奇先生于1910年8月生于南昌,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英国文学系,能笔译文学作品,学术水准高。有一次在讲授英国作家查理·狄更斯的名著《匹克威克先生外传》时,当场指出该书的误译之处,听课师生受到很大启发。抗日战争期间,先生曾任教于省内重点国立十三中以及国立中正大学。1953年10月南昌大学撤销,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内设中语、历史等7个专科,熊先生接任中语科主任。1955年9月中语科改称中文系,首次开办四年制本科,先生众望所归,被任命为首任系主任,同时兼任外国文学教研组组长。在社会工作方面,先后担任作家协会江西分会理事、民盟江西省委委员、省三届政协委员。“文革”初期,1966年8月11日遭遇非法游斗,在室外高温40℃的烈日下,罚跪、晒太阳,迫害致死。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爱戴的好领导,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学有所长的好师长。

熊化奇先生生前潜心于教学与管理,视教学为全系各项工作的重心。1952年10月,参加由师范部主任任言带队出席的中南地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讨论会,之后,狠抓教材建设,自己动手编写讲义和讲授提纲,建立和健全教学计划和环节,使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答疑和辅导、教育实习等逐步规范化。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与中学的联系,从实际出发,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熊主任多次下到中学调研。56届教育实习时亲自到南昌一中实习学校坐镇办公,指导课堂试教和班主任工作见习,并参加评议会,肯定成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他身教重于言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榜样的力量。

他热心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提高,在公务繁忙的情况下,还多次举办公开教学、示范教学。教学中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如讲大部头长篇,先把众多的人物分组写在黑板上,再边讲边用线条表述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斗争,画龙点睛、出神入化地让主题思想“自然流露”,烘托而出,而不至于概念化、公式化。1957年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来校视察,他深入课堂,听了熊先生的公开课,讲授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周部长在当时既是全国文艺界的领导,又是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听完讲课后,周扬同志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这次讲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教学作用,是熊先生长期钻研教学、“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正因为熊先生的课讲得好,在省内享有盛誉,校内外邀请他作学术讲座的单位,既有省市文化教育机关,又有大型国营企业,竟有几十个之多,盛况空前,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

熊先生在系里主要是讲授“苏联文学”这门课,同学们每当上这门课时就是审美享受。我们从寝室很快就走进了教室,心情特别兴奋,教室总是座无虚席。先生所讲的作品大都是世界名著,如契诃夫的《套中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一连三节的课像作学术报告那样精彩。还记得在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着重介绍了作者1928年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仍克服重重困难,于1930年开始写长篇小说,1934年出版、深受国内外读者欢迎时,在场所有听课的师生,谁不为之动容呢?谁又不为作品成功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一崇高英雄形象所震撼呢?当作品主人公来到烈士墓前悼念牺牲的战友时,就想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段名言曾鼓舞千百万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先生指出这就是全书的中心思想和价值所在,也是保尔恪守的生活信念、理想和原则。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寓德育于艺术形象的分析与体验之中,有助于青年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熊先生讲课的最大特点和人格魅力

为开展课外校园文化活动,1956年校刊编辑部举办元旦征文活动,我和广东籍麦国威同学合作一篇朗诵诗,题目叫《我们这里的早晨》。这篇习作是我俩课余时躲在附小的草场上构思写成的。初稿还请熊主任看过,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要我们好好修改。他在百忙中进行辅导,让我们在诗歌写作中得到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学到了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恩师教诲至今仍铭记在心,令我们感激不已。

《我们这里的早晨》适宜于集体朗诵,全诗共190行,有领诵有合诵,还可配乐。它歌颂了朝气蓬勃的早晨,“你像磁石一样吸引我们的心灵,你像慈母一样孕育我们的生命”;歌颂了平凡而又崇高的辛勤园丁:“我们歌唱教师,就像歌唱这可爱的早晨!爱教师的称号,也就像爱这可爱的早晨!”我们将习作送到编辑部参加征文。这次征文共收到稿件55篇,经由熊主任参加的19人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选,最后评出一等奖五篇,《我们这里的早晨》评上了一等奖,并在1956年1月1日元旦号校刊上发表,我心里十分高兴。后来这篇朗诵诗竟成了搬上舞台的文艺节目。我班参加全校文艺汇演时创作了一部表演剧《假日》,就选用了朗诵诗的片断,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赞扬。《假日》在汇演中也被评为一等奖。双喜临门,跟熊主任悉心指导分不开,他功不可没。

最使我难忘的是第一次登讲台上课。当时接到教材离上课只有三天时间,心里很急,有点胆怯。我带着教材去找熊主任,他热情地接待了我,鼓励我说:“你登台就要认为自己讲得最好。”这句话好像给我吃了定心丸。我知道这不是教我自负,而是为我打气壮胆,树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要素。第三天上课的时间到了。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第一次站在老美术大楼二楼教室门口,等待着上课的钟声,突然当当当的钟声响了,我走进教室,班长叫过“起立”后,就开始讲课,这时心情反倒平静了许多。我看见坐在后排听课的有熊化奇主任、刘天浪主任以及有关教师,他们是来指导教学的,对我的第一次登台,给了极大的关心,希望我“旗开得胜”。我怎么能忘记帮助我迈开这第一步的领导和教师们的扶持?上完课,我向他们征求意见,他们认为作为第一次登台还是成功的。又一次得到熊主任的鼓励和鞭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异常珍贵的荣幸。

熊化奇先生为人厚道,和蔼可亲。上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我参加高考阅卷,熊主任是语文组组长,阅卷地点在南昌二中,离百货大楼很近,阅卷中途休息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到百货大楼逛逛,熊主任也不例外。当大家在楼门口会合时,有人提出:“要熊主任请客。”大家齐声赞同。熊主任沉默了一会,幽默地回答说:“好吧,你们要吃什么?尽管说。”一下就把大家逗乐了,拉近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关心群众生活是熊主任的一贯作风,1965年我结婚,艺术系为我在办公室准备了简朴的“仪式”,中文与艺术两系的领导和老师参加婚礼并表示祝贺。两个主任是主婚人,刘主任对熊主任说:“从今天起我们是亲家了。”熊主任接着说:“新郎学中文,新娘学艺术,文艺本来就是一家嘛!”情真意切,让人感到大家庭的温暖。

熊化奇先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离开我们已是43周年了。山河常在,斯人已去。他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将由我们一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为表达对熊化奇先生的怀念之情,今吟短诗一首以寄追思:

冬去春来草木欣,

湖边垂柳绿成荫,

前人栽树岂曾忘?

恩师教诲时时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