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语》中的“儒”

《论语》中的“儒”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儒者不因身处贫贱而困窘失志,不因身处富贵而骄奢失节,不因君王的玷辱、长官的负累、官吏的刁难而违道失常,这才称得上是儒。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礼记·儒行》

释义:

儒者不因身处贫贱而困窘失志,不因身处富贵而骄奢失节,不因君王的玷辱、长官的负累、官吏的刁难而违道失常,这才称得上是儒。

点题:

以“儒”来称谓以孔子为代表所建立的学派是在孔子死后的事。但“儒”与其他学派区别何在?儒家学说的宗旨何在?《礼记·儒行》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15个方面对“儒”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行为方式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这句话,是专门讲儒者面对不同的境遇如何作出自己的选择,这一思想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思想相得益彰。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常把“儒”与“雅”并用,但无论是孔子提倡的“仁”,还是孟子倡导的“义”,都在证明着“儒”应具备的理想人格,即君子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敦厚的修养之外,还必须具备正直、勇敢、刚强、有德行、不畏强暴的内在品质。

链接:

《礼记·儒行》——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途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延伸悦读:

究竟什么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儒”?《说文解字》解释说:“儒,柔也,术士之称。”郑玄注说:“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扬雄《法言》说:“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又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无论是扬雄把连通天、地、人者称为“儒”,还是董仲舒将连通天、地、人者称为“王”,都是指那些通晓天、地、人之间深奥道理的人。因此,“儒”的内涵既指那些通达天、地、人者,也指讲究道德人格、教化他人、淑世安民的人。

儒者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格修养、遵循什么样的行为准则?《礼记·儒行》假托孔子之语,列出了“儒”的自立、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仕、忧思、宽裕、举贤援能、任举、特立独行、规为、交友、尊让等15种行为规范和做人标准,揭示了儒的内涵、德行和品格——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担当精神,他们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们不随波逐流,他们有自己对社会的独立思考……正因为如此,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将“儒行”篇印发给大臣,让官员们都学习“儒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