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文化学方法的整合

人类—文化学方法的整合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其狭窄的意义上,人类学和文化学在研究对象范围方面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合的,所以,人类学研究实质上就是文化学研究,文化学研究也是人类学研究。要了解文化学方法,首先得了解“文化”。因为文化可被界定为人为方式的、辅助的和自造的环境,它给子人类一种附加的控制力以制约某些自然力量。人类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文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历史凝聚。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本质的科学。研究人类的本质,有三种进路:一是从生物角度入手,对人类的本质展开研究,这就形成了体质人类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研究,这条进路是自然人类学的进路。二是从文化角度切入,就形成了文化人类学的进路,这条进路的敞开形态多种多样,比如风俗学、文化史、语言文化学、文化的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等。第三条进路是从生物和文化两个维度来整合展开,形成对人的整合研究。从整体上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视野,是整体的、动态生成的、历史进程性的和场域化的。在其狭窄的意义上,人类学和文化学在研究对象范围方面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合的,所以,人类学研究实质上就是文化学研究,文化学研究也是人类学研究。从认知和研究的方法论视野角度看,人类学与文化学都追求整体性、动态生成性、历史进程性和场域化。这就是人们何以通常用“人类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来称谓的根本原因。

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专门学问或者说学科。要了解文化学方法,首先得了解“文化”。“文化”概念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为对土地的耕作,即耕耘和培育的意思,后引伸为对人的培养、教化、发展等,具有修养、文雅、智力发展和文明等含义。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人力作用于自然界,对自然事物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适用于自己、并同时也实现了对自身的训练的生存行动过程。所以,文化既是人作用于自然界的积极成果,也是人作用于自己的积极成果,这一双重成果标志着人类从顺应自然存在向人力存在方向演化。

最早做文化学探讨并首先对“文化”概念予以学理定义的,是19世纪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中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26]。泰勒的这一定义,虽然成为后世研究“文化”的概念蓝本,但它关于“文化”的内涵理解,还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只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即对“文化”予以内涵的罗列,却没有对“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所组成的“文化的复合体”予以生成性考察和功能论探讨。稍晚于泰勒的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却针对此而从功能入手重新探讨了文化问题,他认为“文化不过是人类的有组织的行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张满足社会基本需要的互相联系着的网,其中每一个现象,都像生物机体中的每一个器官一样,具有一定的功能。

文化直接意指自由的最初阶段。因为文化可被界定为人为方式的、辅助的和自造的环境,它给子人类一种附加的控制力以制约某些自然力量。它也使人类调整自己的反应方式,即创造一种比以反射和本能适应更为灵活有效的新的习惯和组织再适应的方式。[27]

在真正现存的人类生活中,……一种文化是由一个相关的机构制度系统在起作用。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理想、神话、政治结构和经济思想中;其媒介通过和谐的合作和制度的作用而发挥功能。生活的存在及其质量的标准,取决于财富、权利、权力、艺术、科学和宗教的规模、范围、分配和享受程度。[28]

“文化”是人类生存历史中所独有的精神现象。这种精神现象一旦产生,它就具有自治的明确层次和内在结构的功能系统。泰勒对“文化”的思考,发现了“文化”是一个由认知生成的知识系统,这个认知化的知识系统的显性内涵由知识、习惯、行为三个因素统领。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看成是人的生存行为,并且是一种组织化的和制度化的控制行为,这种控制行为的直接目的是把人组织起来以便使他的生存行为能够“制约某些自然力量”和“调整自己的反应方式”。这种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和制度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的“政治结构和经济思想”,而这种特定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理想”又最终来源于特定的“理想”和“神话”的支撑。因此,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定义包含了如下丰富的内涵规定性:

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的考察之于泰勒,是一巨大的认知飞跃。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使文化学研究走向了整体性、系统化方向。继马林诺夫斯基之后,美国的人类学家克鲁柯亨和林顿率先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考察文化。克鲁柯亨认为,文化“指的是某个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他们有整套的‘生存式样’”。这种生活方式和生存式样是由一个完整的系统武装起来的,这个被武装起来的系统的最初个性化“蓝图”,恰恰是个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人的机体为着生存必须在最低限度由随着自然环境而做出一定的调节。人类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文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历史凝聚。这个历史过程导致选择性的产生,而选择性本身正是来自于人类本性和自然环境的内蕴潜力,并受到生物学和自然性质的限制。纯粹的文化形态传统的要素或随意性要素的制约,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由历史的偶然事变造成既包括内部事件的偶发也包括与其它民族的接触。[29]

文化存在于思想、情感和起反应的各种业已模式化了的方式当中通过各种符号可以获得并传播它,另外,文化构成了人类群体各有特色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创造物的各种具体形式:文化的基本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传统(即从历史上得到并选择)和思想,一是与他们有关的价值。[30]

文化是关于人类生存式样的系统,这个系统既具有显性的状态,又具有隐性的结构,这个隐显相存的系统的内部结构形式又是怎样的呢?美国的另一位文化学家林顿则认为:“文化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现象:①物质文化,即工业产品;②动态(kinetic)文化,即外在行为(因为这必然包含活动);③心理文化,即一个社会成员所共享的知识、态度和价值。”他进一步认为,前两个层次的现象可以合起来构成文化的外显部分,第三个层次的现象即心理现象构成了文化的内隐方面。

林顿关于“文化”的见解,为我们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文化的本质内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概括地讲,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精神生态系统,这个精神生态系统体现为内外拱卫、互为制约、相互消长的运动历史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它不仅是一种人的“生存的式样”,它首先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生命状态及其敞开进程,是一个与“过去→现在→未来”和与宇宙、自然、万物生命相融为一体的生态化的场流。所以,从静止角度看,文化是一个具有内外拱卫的结构系统;但从动态角度讲,这个内外拱卫的系统又生生不息于一个更大的生态场之中,它本身就是这个生态场:文化是一个开放的、运动的、生生不息的生态之场,这个生态场实际地由如上各相互渗透的要素生成,其处于最表面状态的是物质文化,而处于最底层的状态却是文化无意识,它与浩瀚的宇宙和广袤的大地相关联而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能量场:

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文化”之后,再来看文化学对“文化”的研究。客观地讲,文化学研究的兴起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动因的激励:一是文化产生、演变、发展的多维动因,比如说人本动因、社会动力、自然境遇动因等等;二是为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建设提供指导性的认知与方法。文化学研究的侧重点不是物质文化,而是偏重于人类生存行为及其该行为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包括物质产品和物化的精神产品——背后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等。因而,文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是“传统(即从历史上得到并选择)和思想”以及“与他们有关的价值”。文化学研究的整体视域范围可以从四个维度得到描述:一是人类或民族国家的精神财富是按照怎样的方式积累而成;二是与物质文明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即教养(包括语言、习惯与传统、社会风气、道德规范等等)——是如何生成与演变的;三是与经济、科技、教育相区别的文化艺术活动展开的观念、思想是如何演变的;四是以上各种文化因素与其特定的生存方式、生态处境、生存环境的变化之间是如何互动关联的。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又关联起另外四个因素,即个人、社会、自然、历史,并且这四个因素构成了文化学研究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符号、意义、价值、需要、文化情景、制度、生态等等问题进入了文化学视野:文化学,既是深度层面的社会学,也是动态进程中的历史学。因而,文化学方法融合了历史学视野和社会学视野,体现其方法的多维整合性。

文化学的宏观方法,也是文化学的基本方法,则是其范畴统摄方法。在这种方法的观照和统摄下,历史叙述方法、心理统形方法以及因果功能方法、科学的比较分析等方法,才获得具体的定位与运用。

当代文化人类学者戈登韦策(Goldenweixer)认为,社会科学的范畴为文化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论的开端,“历史、心理、文化”三维构成了文化学研究的整体景观。考察“历史、心理、文化”时应该注意如下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它们是什么类型的事实?第二,它们在时间上如何相互联系?第三,它们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这三个问题之所以是基本的,是因为这三个问题的整体呈现恰恰展布出文化学的宏观方法及其视野。首先,对“类的事实”的辩明,这是文化学方法的层次视野,即文化学所研究的“类的事实”客观地存在着客观实在和心理两个层次的内容。其次,对类的事实(即文化现象)如何可能获得“时间上的关联”的关注,则生成时间的维度,即任何文化的事实(或现象)都客观地保持着与其整体或它者的连续之关联性和并存的共生性。前者敞开其历史的朝向;后者展布出其当代的维度。其三,对“类的事实”之间事实上怎样“联系起来”的考察,则必然生成出内在关联的整体“联系”的思想,由此使决定和偶然构成了“联系”之双重视野。为方便起见,我将戈登韦策的文化学方法论予以如下简略表示:

通过如上简图可以发现:文化学方法强调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客观实在与心理传统、偶然因素与决定性条件的多元统一,正是这种统一,赋予了文化学方法的多元互补性和动态生成性。也正是这种统一,使人类—文化学方法获得了开放性的整体视野和内在生成的认知特质。正是这种开放性的整体视野和内在生成的认知特质,才使人类—文学化方法进入生态化综合的思想世界,构成生态化综合的有机生成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