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儒家实行齐家

儒家实行齐家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儒家实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儒家改善社会的目标是通过“教”的手段来实现的。由此可知,儒家争取政治权位,当仁不让,并非为了猎取富贵。儒家重视政治权位是在于政治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而由此印证,即见此心此性,同时即通于天。

二、儒家实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

儒家改善社会的目标是通过“教”的手段来实现的。教,就是以自己作为明明德的榜样,来由世人仿效。儒家认为世上能起到明明德榜样的人有两种,一是为政者,一是老师,为此,儒家要寻求从政的机会和为师的机会。

关于榜样人物所起的作用,有如下这些说法:

政者,正也,子率为正,孰敢不正?

为政不在多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孟子》)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

(《大学》)

以上所说的,就是实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方法。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方法之事,《论语》中有一段话讲得比较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子曰: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卫灵公》)

知,知止于至善的知,知及之,意为懂得了儒家学问事业的相关道理。仁,人的本质状态,仁守之,就是守仁,指保持这个本质状态,这是心思内敛,以心想心的独知心态。庄,指心思向内时的庄严肃穆的神情,如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承大祭、如迎大宾等词就是指这种神情;莅,指与民众接触;敬,指心思内敛纯净的心态,使民能敬,是儒家亲民(教)的目的。动,指支配民众;礼,指礼貌、礼节、礼仪等仁的外在表达;善,社会和谐,指学问事业的效果。这段话是以三分法来看待儒家事业的:知,是属于心思向外的格物致知的部分;守仁,是属于明明德,即诚意、正心、修身的部分;莅之与动之,是属于亲民,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部分。这里说到的庄以莅之和动之以礼,就可说是实行亲民的具体的方式方法。

要想做到“明明德于天下” ,就需要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为此,儒家就有必要去从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孔子孟子等人都干过“跑官” 、“要官”的事。儒家的事业要求是成己成人,即不但成就自己而且还要成就别人。成己的最高成就就是成为圣人,这叫成圣。有最高权力的人是王,儒家的理想是,如果能由成圣的人去掌握王的权力,这样,就能实现治国平天下、明明德于天下的目的了。这种理想,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的说法,《庄子·天下》中有,《荀子》中也有,而在《孟子》中则是这样说的: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孟子·离娄》)

说“仁者宜在高位” ,就相当于说内圣外王。提倡仁者宜在高位,其实只能算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因为,仁是心思向内自我斗争的结果,在高位是心思向外与别人斗争的结果,仁者是征服自我的强者,在高位者是征服政敌的强者,想由仁者而得高位,是缘木求鱼。从历史上看,三皇五帝与尧舜禹的传说不算,光看历史记载,可以知道仁者是与高位无缘的,而能够在高位者往往都不是仁者,甚至是不仁者。孟子等人要提倡仁者宜在高位,虽然这种仁者在高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也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由此可知,儒家争取政治权位,当仁不让,并非为了猎取富贵。孔子曾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这话说的是实情。圣人要权位与俗人要权位的动机是截然不同的。儒家重视政治权位是在于政治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孔子说: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这就叫“民从政,草从风。 ”因此可知,儒家事业的重点就在于加强自身的明德。

唐君毅在《中国文化与世界》一书中这样说:

而中国由孔孟至宋明儒之心性之学,则是人之道德实践的基础,同时又是随人之道德实践生活之深入而加深此学的深度的。

这道德实践,是指带着具有深层自我意识的心态(人性良知)去对待相关事物。

儒家所做的事业,不但对于人世间有意义,而且对于天道也有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替天行道。下面的说法就有这层意思:

人之道德实践之意志,其所关涉者无限量,而此自己之心性亦无限量。对此心性之无限量,却不可悬空去拟议,而只可从当人从事于道德实践时,无限量之事物自然展现于前,而为吾人所关切,以印证吾人与天地万物实为一体。而由此印证,即见此心此性,同时即通于天。于是能尽心知性则知天,人之存心养性亦即所以事天,而人性即天性,人德即天德,人之尽性成德之事,皆所以赞天地之化育。所以宋明儒由此而有性理即天理,人之本心即天心,人之良知之灵明,即天地万物之灵明,人之良知良能,即乾知坤能等之思想,亦即所谓天人合一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