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符合论与融贯论真理观的困难

符合论与融贯论真理观的困难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符合论与融贯论真理观的困难真理问题是全部认识论的核心问题。经验论一般都倾向于真理的符合论,即认为知识或命题的真理性在于它与事实的符合;而唯理论一般都倾向于一种真理融贯论,即认为真理的标准在于真理自身,而无须求助于其他,真理自身即能保证其客观有效性。此外,经验论与唯理论还在身心关系问题上是对立的。

二、符合论与融贯论真理观的困难

真理问题是全部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我们的知识是否具有客观有效性,如果有,其根据何在,这正是认识论所首先要解决的。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又是与知识的来源问题密切相关的,因而,与知识的来源问题相一致,在如何解决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上,传统认识论也分为唯理论与经验论两种倾向,以及企图调和这两种倾向的种种努力。经验论一般都倾向于真理的符合论,即认为知识或命题的真理性在于它与事实的符合;而唯理论一般都倾向于一种真理融贯论,即认为真理的标准在于真理自身,而无须求助于其他,真理自身即能保证其客观有效性。

认识论得以成立的根本前提是设定心灵与外物的对立。唯理论由于怀疑感性知觉的可靠性,便只能把知识的可靠性根源归之于理性自身。笛卡儿把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作为观念之为真的标志。斯宾诺莎也宣称:“正确观念,我理解为单就其自身而言而不涉及对象来说,就具有真观念的一切特性及内在标志的一种观念。”[2]“正如光明之显示其自身并显示黑暗,所以真理既是真理自身的标准,也是错误的标准。”[3]因而,与笛卡儿一样,斯宾诺莎也认为一个观念是否为真,是理性自身便可以判定的,判定的标准即是清楚明白,具体说来就是不包含矛盾。“凡一物的不存在包含矛盾,则此物便谓必然;凡一物之存在或不存在,按其本性,均不包含矛盾,则此物便谓可能……”[4]可见,真理自身的标准是依据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的。这一点在莱布尼兹的真理论中说得更为清楚。他把真理分为两类,称之为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而必然真理是由矛盾原则来判别的,后者则求助于充足理由律。

然而,这样确定的真理仍然只是内在于真理自身的东西,也就是说,按照不矛盾原则确定的真理,仍然未超出思想自身,其客观有效性还成问题。既然唯理论一般怀疑感官知觉的可靠性,他们便必另求一条出路。这便是“天赋观念”说和种种类似的说法。天赋观念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它不是人所虚构的东西,而是由上帝置入意识之中的,而上帝的全智全能便保证了天赋观念的真实性、有效性。笛卡儿说:“上帝一方面把这些规律建立在自然之中,一方面又把它们的概念印入我们的心灵之中,所以我们对此充分反省之后,便决不会怀疑这些规律之为世界上所存在,所发生的一切事物所遵循。”[5]斯宾诺莎则摒弃了身心交感说,而坚持一种严格的心物平行论,这样,关于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就更加严重地依赖于上帝的设定。由于上帝同时具有思维和广延两种平行的属性,因而,“观念的次序和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联系是相同的”,“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6]因而,我们可以“由此推知,神的思想力量即等于神的行动现实力量。这就是说,凡是在形式上从神的无限本性而出的任何东西,即客观上在神之内心是依同一次序和同一联系出于神的观念的”。[7]莱布尼兹也是依赖于一种“先定和谐”说来解决思想的客观有效性问题的。但所有这些唯理论的解决方式都是充满矛盾的。为了要保证我们的知识具有客观有效性,即保证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便须求助于一个万能的上帝。其次,为了要获得那些具有客观有效性的真理观念,人又须超越理性认识而求助于一种“直觉”。这样,在唯理论者那里,理性知识不可避免地降到了第二位,而那种神秘的直觉知识反倒占有了最高的地位。因此,唯理论对于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是不成功的、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的。

唯理论在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上陷入了困境,那么经验论呢?经验论认为,我们的知识全部都得自感觉经验。在这一点上,它是与唯理论不同的。此外,经验论与唯理论还在身心关系问题上是对立的。唯理论大多否定人的身体在认识中的作用,持一种身心平行论立场,而经验论由于肯定感性经验则必肯定身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由于人的身体兼具“自我”与物体两重性,因而便似乎有可能充当心灵与外物的桥梁或中介,因此,经验论便否定了身心平行论。经验论据其原则与天赋观念论是不相容的,这样一来,心灵与外物的唯一通道便是感觉经验。

依靠感觉经验确定知识的客观有效性,初看上去似乎不成问题,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困难重重,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确定知识之客观有效性的方法。首先,我们的感觉经验或者说简单观念是否与外物相符,从经验论的立场看,就找不到可靠的判据。我们关于外物的知识总是要经过感觉经验的,因而,我们无法把一个观念与其反映的外物相比较,而所能比较的,仍是一个观念,因而,说一个观念与外物相同,并无可靠的根据。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所谓知识,一般地说来,并不是关于某事物存在与否的经验,单纯的简单观念并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知识,知识总是一种复杂的观念的体系。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复合而成的,心灵直接感受到的只是简单观念,复杂观念因而是由心灵发生作用联结而成的。因此,观念之间的关系是由心灵附加给观念的,这些心灵活动的法则,是否与外物相符合,是无法得知的,因为心灵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只是简单观念。很清楚,站在经验论的立场上,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同样是得不到解决的。

由于这些困难,经验论发展到休谟那里,便彻底放弃了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而只考虑观念与印象的符合问题。他承认:“心灵中除了知觉以外既然再也没有其他东西存在,而且一切观念又都是由心灵中先前存在的某种东西得来的;因此,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想象或形成与观念和印象有种类差别的任何事物的观念。我们纵然尽可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身外,把我们的想象推移到天际,或是一直到宇宙的尽头,我们实际上也一步超不出自我之外,而且我们除了出现在那个狭窄范围以内的那些知觉以外,也不能想象任何一种存在。”[8]这样,所谓知觉与外物的关系,便超不出意识之外,而人们所相信的知识的必然性、因果联系,等等,实际上只是为心灵的习惯所决定的,是由于“在自然作用中,相似的各种物象是恒常会合在一起的,而且我们的心也被习惯所决定,由一种物象的出现来推断另一种的存在。这两种情节就是我们认定物质所具有的必然性的全部本性所在。超过了相似性的恒常‘会合’,以及由此而生起的据此推彼的那种推断,我们并没有任何‘必然’意念或‘联系’意念”[9]。经验论者休谟在经验论原则贯彻到底的同时也就破坏了它,而走上一种实用主义,或如邹化政先生所称的那样,走向了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先天论”,即“以人心一种不能再加分析的实践本能为基础的先天论”[10],而这就彻底破坏了经验论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