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分基地建设

环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分基地建设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学院创业分基地建设以培养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为目的。

环境学院创业分基地建设以培养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为目的。围绕创业教育需要,满足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使创业基地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特色鲜明理工并重的研究型学院,创新创业团队是培养环境类人才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教学科研团队服务指导,学院各类平台科学化管理支撑,进而培养具备世界标准、专业文化的创新型人才。

一、基本现状和主要做法

学院学生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调研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模式,并以积水团队为研究实例,在深入总结积水团队模式的基础上,梳理现有资源及平台,其总体思路在于:进行全面化、系统化、一体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改革,从“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平台体系”和“服务支持机制”两个维度进行探索,贯穿“产学研”全过程。

第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支持模式,包括团队指导机制:“基于导师负责制、研本一体化的科研团队扁平化自主培养体系”;团队管理机制:创新创业团队“组建—管理—激励—评价”的全方位支持机制;团队合作机制:“2+3+1”合作大框架下的“创新团队-研发/职能部门”微合作模式3类机制,实现学校和学院等管理主体在团队建设、运行中的全程参与,有限管理,有效培养。

第二,建立创新创业团队培养的五大平台体系,具体包括专业基础平台、兴趣培养平台、科研实践平台、环保公益平台、成果孵化平台。使科研成果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从而建立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务实的科研精神,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

二、建设基本思路

基于学院的“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平台体系”和“服务支持机制”,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分基地拟定以下建设规划。

蓝色科创梦之三层筑梦工厂:第一层基础层,课堂教学传授专业知识,本硕博优秀学生作为主体,创业导师提供经验技术指导。第二层团队层,依托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野外教学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场地及技术资源,将具备创业兴趣和专业精神的创新学生进行制度化、结构化管理训练,经第三层政府、企业的扶持,进行成果转化。

李克强总理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重要力量,要为他们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搭桥铺路。学院凝练出富有学院特色文化之“梅兰竹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君怀千秋志(创新创业论坛)、君索万里路(求索跑酷,社会实践)、君解世间然(绿色创意大赛,科技创新)、君立人之本(创新人才培养,创业团队建设)。

学院将创新创业建设列为重点工作,逐步开展了5期创新创业论坛,邀请资环工研院郝议国教授、专利代理张秋燕女士,校团委科技实践部朱丹老师及创业先锋彭浩等为同学们进行专题讲授。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激励措施,鼓励各专业成立创新创业团队,以专业学术科技赛事服务团队成长,依托巨正环保、学院创新两项基金及创业基地创业工作坊保障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有序进行。

学院分基地建设目标为大体系创业教育模式。即将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实践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融会贯通到创业教育模式中。

学院拟将基地进行分区域规划建设,主要划分为3个区域,即创业基地服务中心、创业训练基地、创业行政办公区。

A区域:定义为创业基地服务中心。作为整个基地的窗口,负责整个基地的宣传、咨询、报名及管理。设有宣传处、咨询处、报名处、管理人员办公室、培训老师办公室、创意广告栏、企业文化墙等。

B区域:定义为创业训练基地。作为基地创业培训的核心实践场地,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练习,提供学生实现创业实践的场地。包括培训教室一间,学生可以接受专业的就业培训及创业指导。

C区域:定义为创业行政办公区。作为学生自主创业的行政办公区,初步规划为三家由本院学生创立的创业公司,如有其他创业团队,可扩大规模。各公司均设一间办公间及配套的商务会议中心。

三、基地营运方案

营运体系四步走,课程体系建立(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训练为辅)、创业素养培育(借助创新创业论坛、生涯规划大赛等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实训(通过就业指导课、创业模拟、创业实践演练培训创业基本技能)、创业公司孵化(通过“青桐计划”、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等供创业资金扶持)。

环境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分基地集“教、学、做”于一体,既满足大学生创业体验的需求,也提供多种教育元素,有效实现创业基地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学生教育管理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四、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院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创业意识模糊,缺乏实际创业经验,主要是由于创业课程不完善,学生难以接触到专业的创业知识;创业所需硬件设施方面,学生大都借助实验室等场地,创业场地严重不足,资金不充裕;学院学科研究属于科研发明类,专业化程度较高,通过科研实验创新成果过程所需时间长,产品转化存在一定困难。

五、未来发展目标

(1)学院建立纵向发展横向支持的“梅兰竹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上善若水,守正出新”的环境文化。

(2)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联络优秀校友,争取学校和社会创业扶持基金累计超过100万元。

(3)依托专业特色,各专业由优秀学生创业先锋牵头组建创业团队,累计建立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10支,创业学生涵盖环境学院所有专业,人数累计达到50人。

(4)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超过20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

(5)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挑战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国家级名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