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模仿创新成功之道

模仿创新成功之道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电视节目模仿创新的方式目前电视节目模仿创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购买版权式、购买品牌式以及免费直接吸纳部分优秀元素。对于模仿创新者来说,率先成功的电视节目仅提供了观众需求的现实方向和可能满足的方式,模仿创新的关键在于以市场为起点,从观众需求角度着手改进产品。

1.电视节目模仿创新的方式

目前电视节目模仿创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购买版权式、购买品牌式以及免费直接吸纳部分优秀元素。三种方式各有利弊。

(1)购买版权式。购买版权式适用于引进者全然不懂运作规则,要请对方的策划、创作人共同制作,具体操作严格按对方要求实施,并充分利用对方的品牌效应做宣传,以确保节目成功。当然,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首先,购买版权要支付高昂的版权费用。香港电视台购买英国《百万富翁》的版权一次性支付25万港币;美国《百万富翁》每集15万美金出卖版权;《幸运52》购买《GO BINGO》版式花费400多万人民币,终因不堪重负,一年后终止购买合同。《幸运52》栏目虽然首开国内版权购买的先河,但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对节目的创新只属于《GO BINGO》的整个品牌体系。

其次,版权法规定,只有版权拥有者才有“修改权”,购买者只有按部就班使用版式的权利,没有改编权。这就意味着国外电视节目版式的输出要求“版式引进方全面接受境外节目版式的一切元素”,包括舞美、灯光、环节设置,甚至连主持人的手势、眼神都必须分毫不差。但许多国外电视节目类型文化特征很浓,很难完全在另外一个国家复制。许多东方国家购买了西方国家品牌栏目的版权后,除个别节目很成功以外,大多反响平平。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节目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地方很多,买了版权反而受到限制。

(2)购买品牌式。这是指购买对方品牌使用权,总体规则使用对方的,也可以进行自我改造。1998年,由央视体育频道引进的法国体育竞技节目《城市之间》,吸引到总计12亿人次的观众,成为该频道年度收视冠军。

(3)免费直接吸纳部分优秀元素。这是指从节目元素入手,比如从主题、规则、参与者、情境、舞美等方面进行借鉴。比如《超级女声》的节目性质与《美国偶像》有共通之处。湖南台在借鉴“平民选秀”的大理念下,再创造出诸如海选、PK、“玉米”、“凉粉”之类的新鲜环节和词汇。

2.电视节目模仿创新的特征

(1)跟随性。模仿者因受自身实力的限制,为了回避风险、节省投资,跟随原始创新者对其有价值的节目创新之处边观察、边学习、边追赶,充分利用首创者已经开辟的市场。

(2)开拓性。模仿创新不同于机械复制,在模仿的过程中,需对原创节目进一步完善和开发,对首创者已开辟的市场空间做进一步拓展和扩充。例如,脱胎于英国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开心辞典》,许多内容克隆原版,包括舞台搭建、重要比赛环节和规则等,但同时也舍弃了原版百万大奖的设置和其他一些比赛规则,这就是所谓的部分“克隆”,对于《开心辞典》成功避免侵犯版权有重要意义[9]

(3)“看中学”的积累机制。20世纪90年代,湖南卫视通过观察、选择、借鉴、模仿港台电视界的创新行为,在观察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在模仿中吸收大量外部知识,使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4)资源投入的中间积聚性。原始创新者着力于研究开发和后期的节目销售,对中间环节如成本控制、节目管理等方面受到人力、资金等资源的限制,往往无力投入。这对模仿者就是极好的机遇,把资金集中投入在创新链的中间环节上,可以形成强劲的后发优势。

3.如何进行成功的模仿创新

(1)精确解读。失败的模仿创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电视传媒只将目标锁定在率先创新者的电视节目上面,而忽视对电视节目成功原因的深入分析。对于模仿创新者来说,率先成功的电视节目仅提供了观众需求的现实方向和可能满足的方式,模仿创新的关键在于以市场为起点,从观众需求角度着手改进产品。在进行模仿创新之前,要对原类型节目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其内在要素以及彼此的关联,做到精确解读。

电视节目的模仿创新,其实施过程主要有对原始节目的监视、核心技术破译和二次创新等阶段(图2-2)。

图2-2模仿创新流程

在对原创节目的监视阶段,电视传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如新闻报道、收视调查、学术刊物、出版物等)跟踪全球最新最火的节目,及时发现优秀的节目模式,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包括对节目的先进性和经济性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从而形成创新决策。这一阶段信息的收集是电视传媒组织学习的基础,技术经济分析是决策的依据。通过学习总结,可以不断提高电视传媒的技术监视能力、技术鉴别能力以及创新决策能力。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都花重金从海外购得节目样片,但是为了节省成本往往每种只购买几集。在跨文化的语境之下,通过观看一两集的样片企图理解节目背后的一整套操作流程、规则设置、技术要求等等,困难重重。许多电视台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对海外节目的规则进行修改,导致节目精华流失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对原始创新核心技术的破译阶段,电视传媒通过“观摩节目”、“分解研究”和阅读最新相关材料等途径,迅速打开原创节目的“黑箱”,揭开核心技术的机密,使模糊化的知识明晰化、结构化,为电视传媒实施二次创新打好基础。

在“二次创新”阶段,实施“变异战略”,对引进或破译的技术进行局部改进和连续创新,努力开发比原创节目更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节目。此阶段电视传媒应加强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实现高效配合,同时加大节目创新投入,集中创新资源,并合理配置、积极利用外部资源,跨越“技术创新陷阱”。如果电视传媒不能实施有效的二次创新,就只能永远跟在原始创新者后面,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解读不精确带来的问题,有以下几种应对策略。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电视台,由于人才或者资源方面的限制,本身不具有准确解读海外节目的能力,可以通过直接购买节目版权的方式来引进优秀的节目样式。海外的公司会提供节目策划、制作、操作流程的全套培训服务。这就相当于一种“加盟”经营,有助于保证节目质量。而那些已经具有模仿创新能力的电视台,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邀请海外的节目策划人来对我们的节目创制人员进行讲座或培训,来进一步加深对节目本身的理解,以便完善和提升我们自己的电视节目[10]

(2)模仿创新要有广阔的视野。模仿创新不能局限于国内,尤其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电视类型的跨文化传播更为普遍,“得风气之先”意味着快速地占领类型高地,因此,要有全球视野。

(3)注意文化相容性。相容性是指创新与现有的各种价值观、以往的各种实践经验以及潜在采纳者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模仿总是在“跨语境”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必须要作社会语境的估量与分析。比方说,考察不同地域受众的心理状况、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如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唯其如此,才能使电视类型的重新组合真正成为一种创新。

西方的电视节目是建立在西方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念之上的,包括真人秀在内的众多节目,其竞赛规则多数是鼓励参与者暴露其人性弱点的。如生存竞争中的人性暴露是《幸存者》游戏节目主题的精髓所在,也是该节目构思的核心目标。《幸存者》节目执行制片马克·伯纳特曾经说过:“我们就是想让观众看看普通人身处充满勾心斗角的人际环境中如何生存下来。”许多评论家认为,《幸存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展示了人类生存的真相:要生存,就要与他人合作;要成为最后的幸存者,就要战胜自己的合作者。在游戏中,参与者为了能赢,往往会不择手段,甚至相互倾轧、朋友离间、情人反目、仇敌牵手,所有的阴谋、串通、诡计和勾心斗角,都是为了在竞争游戏中不被淘汰。这与讲求宽容、合作、和平共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

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娱乐趣味、道德标准等方面都会受到中国特定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甚至生活方式的制约和规定。中国观众的电视欣赏习惯是:在公众媒体上看到的,一定要是符合传统道德标准、传统审美的东西,所以一旦遇到要暴露人性丑恶(甚至未必是丑恶,只是些小毛病)或个人隐私的东西,制作节目的人就放不开手去做,看节目的人也放不下脸来看,这也使得这类节目的国内版本很难做到尽兴,更有甚者则难逃“夭折”厄运。如湖南经视《完美假期》节目出现的“打情骂俏、拉帮结派与勾心斗角”,让观众感觉它是“一场令人恶心的人生丑剧”。最终,这档真人秀节目被相关部门叫停。同样,包括《生存大挑战3:美女闯天关》在内的众多“真人秀”节目,都受到类似的道德审判。因此,我国电视节目在模仿国外节目的同时,必须予以适当的本土化,在兼顾文化相容性的同时又不丢失节目的精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