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系统的模仿创新模式

创新系统的模仿创新模式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创新系统的模仿创新模式模仿是指在一种新的创新成果被首先采用之后,其他群体相继采用这种新成果的行为。模仿创新就是在已有创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合法的方式和手段引进其技术和创新的成果,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一些改善与进一步的创新。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模仿创新是首选的创新方法。模仿创新是从单纯的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过渡,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第一节 创新系统的模仿创新模式

模仿是指在一种新的创新成果被首先采用之后,其他群体相继采用这种新成果的行为。熊彼特认为,模仿不是创新。模仿创新是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创新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的创新成果。模仿创新的重要特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吸取率先创新者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吸收与继承率先创新者的成果。在技术方面,模仿创新不是新技术的开拓者和率先使用者,而是对新技术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在市场方面,模仿创新者也不独自开辟新的市场,而是充分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率先创新者的市场。模仿创新在这方面的特点与自主创新具有鲜明的区别,模仿创新是不以率先而取胜的战略,而是利用延迟所带来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的一种战略。这种跟随和延迟是自然形成的。如在研究开发能力方面落后于率先者,对市场需求信息不敏感等等,致使模仿创新主体在起步阶段落后于率先创新者,而成为前者的模仿者。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它是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模仿创新也需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从事特有的研究开发活动。模仿创新的研究开发不仅仅包括对率先者技术的汲取,还包括对率先者技术的完善和进一步开发。模仿创新省去了新技术探索性开发的大量早期投入和新市场开发建设的大量风险投入,因而能够集中力量在创新链的环节中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然而,人们发现模仿是创新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没有模仿,创新的传播可能非常缓慢。创新成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的影响将大大减少。模仿可分为创造性模仿和简单性模仿。前者是对原创新者的创新加以改进,后者则仅仅是简单的复制。但是,大多数模仿不是简单性模仿,而是带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也有人把模仿者也看作是某种创新家。

模仿创新就是在已有创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合法的方式和手段引进其技术和创新的成果,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一些改善与进一步的创新。模仿创新不是完全的模仿,它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改善。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模仿创新是首选的创新方法。如果能够很好地实施模仿创新,也会在现有条件下加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将来实现自主创新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并积累必要的经验,将会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现在的日本就是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通过模仿创新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模仿创新是走向自主创新之路前的必经阶段。离开自己实际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直接进入自主创新过程是不实际的。在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化的过程中,应当在经验和技术上要有一定的量的积累。

模仿创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创新方式,它可以模仿原创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方式,吸收原创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在原创性创新的基础上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模仿创新的特点在于最大地汲取原创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吸收原创者的成果。模仿创新者不是从事开拓性探索,而是对原创者的创新进行学习和模仿。它不是以原创而取胜,而是巧妙地利用延迟所带来的优势,由被动而转化为主动。模仿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不是完全模仿,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研究与开发。在资源投入方面,模仿创新与原创性创新也有很大的不同。模仿创新省去了探索性开发的大量早期投入和市场开发的大量风险投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而模仿创新只将资金投向最关键的创新过程。这也是模仿创新所具有的有利之处。模仿创新者能够冷静地观察原创者的创新活动,可以向不同的创新者学习,然后选择成功的创新者进行模仿改进。它主要从事渐进性的改进和二次开发,因此,模仿创新能够避开原创开发所面临的风险。模仿创新具有高度的方向性、集中性和针对性。这种模仿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特点,对模仿创新的主体是非常有利的。就产品创新而言,模仿创新其产品成本低、风险低,具有较高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因此,模仿创新产品竞争力较强,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不顾现实条件和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盲目地推进自主创新,无论什么领域都强调原创,也是不可能达到良好的目的的。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模仿创新将会以较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实现技术的自立过程,在拥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的时候向自主创新过渡,这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发展本国的科学技术的办法。模仿创新也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模仿创新虽然是以模仿为基础,但不是纯粹的机械模仿,它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模仿创新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以较短的时间提高自己国家的经济地位。模仿创新是从单纯的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过渡,既有模仿又有创新。创新主体要实施模仿创新,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模仿创新的能力,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模仿创新是建立在广泛吸收外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模仿创新所需要的知识支持主要来源于外部,能否快速地吸收原创性知识,是模仿创新能不能实施的先决条件。只有对外部知识具有敏捷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模仿创新才有良好的基础。对于模仿创新来说,把握时机是关键的问题,过早或过迟都会遇到较大的风险。过早或者技术难度较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模仿创新的成功率很难确定;过迟,相关的技术已经成熟,市场开始饱和,创新改进的空间很小,创新结果很难收到预期的效益。因此,善于捕捉良机的创新主体非常注意把握创新的时机。把握良好的时机必须考虑自我的因素,如技术的稳定性、成熟度、预期的效益等等,还必须对创新主体自身的条件和实力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很多国家发展的实践来看,模仿创新是工业后进国家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捷径。如果能正确地实施模仿创新,就能加速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发达国家,并尽快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模仿创新是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必经阶段,创新主体只有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培育出一支高素质的创新队伍,不断增强研究开发能力,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最终才能过渡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

模仿创新战略的主要不足是被动性。由于模仿创新者不从事研究开发方面的探索和超前投资,因此,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动适应,在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的规划。在市场方面,被动跟随和市场定位经常性的变换也不利于创新成果扩散的巩固和发展。

模仿创新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能否对率先创新的合理模仿以及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对于一个经济系统来说,模仿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能否做到模仿的适度扩张。适度的模仿扩张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三种效应。首先,模仿的扩张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即通过经济系统内部的经济技术联系链条的作用以及模仿创新取得更大的效益,使经济增长的幅度远大于模仿活动本身。其次,模仿创新对于经济增长会形成增值效应。现实中创新主体不会只是简单的模仿,由于模仿竞争的作用,后进入的创新主体会不断地提高模仿创新中的创新含量,当模仿基础上的创新程度达到某个阈值时,又会孕育出新的率先创新。第三,模仿扩张中的竞争对于经济增长会产生优化效应。优化是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的。一是促使简单模仿转变为模仿创新,促使模仿创新转化为率先创新。二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化模仿创新的产品结构。三是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任何创新的模仿扩张一旦接近饱和规模,对于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增值效应和优化效应就会衰竭乃至消失。这时经济中就需要新的率先创新问世,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引擎。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有新的创新出现,这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