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企业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

推进企业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

时间:2022-09-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推进企业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对策,就是推进企业加速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今天,对浙江广大企业来说,它不再只是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合作创新是一种特别适合浙江企业的科技特点,是极富生命力的创新模式。(二)加速实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速实现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五 推进企业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对策,就是推进企业加速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本文拟讨论下列问题:(1)创新型模式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2)加速实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政府在推进这场转变中的作用。

(一)创新型模式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双重锤炼,一批创新型企业已经诞生并茁壮成长。它们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强烈地吸引着众多企业,从而在我省的不少地区,正在形成向创新型模式转变的一股热潮。今天,对浙江广大企业来说,它不再只是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它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它的运动规律,便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企业向创新型模式转变,既体现在技术创新上,又体现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上。这几种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所谓创新型模式,就是上述四种创新的集合,是这四种创新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企业的创新型模式是怎样形成的?结合近两年对我省数十家企业的考察,对其运作机制可作出这样的概括。这就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通过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根据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特点构建新的制度和机制,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巩固和发展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无论是观念创新,或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内容,都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许多企业的观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际范围内组合创新资源。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世界,它们逐渐认识到创新的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规模更大,频率更高,速度更快,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二是通过合作参与竞争。当前,跨国公司已从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阶段进入研发的全球化阶段。大批跨国公司的入境,对企业既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又给产业技术结构升级提供了机遇。它们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学会既当伙伴又当对手,这就需要树立起通过合作参与竞争的理念。三是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相结合。市场有两类,一类是现实市场,一类是潜在市场。现实市场要靠创新技术去占领,已是许多企业的共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还认识到,必须依靠创新技术去诱发市场、牵引市场,从而使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

技术创新有三种类型:一是模仿创新,二是合作创新,三是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一般来说,单纯模仿的成本低、投入少,但发展空间有限。从模仿到模仿创新是一个很大进步。过去我省企业以模仿为主,但近几年模仿创新的比重逐渐增大。例如以生产低压电器闻名的乐清柳市,这类企业成群地出现,而且模仿创新的内容和方式也已发生很大变化。

合作创新是一种特别适合浙江企业的科技特点,是极富生命力的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有多种类型,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类,就是把技术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根据扬长补短的原则,一部分自主开发,一部分委托开发,然后再作整合。这种创新模式已被部分企业选用,取得了很大成效。温岭市福立分析仪器公司原先的技术力量并不强,但它选择了合作创新模式,在有全国著名大学和研究院所参加的全国性竞际中,一举中标而成为全国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的生产基地,生动地说明这种创新模式的重要作用。

自主创新模式指的是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实用化、商品化、产业化的一种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率先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行业的发展,从而赢得竞争优势。新安江化工集团在草甘膦生产排放的气体中分离出氯甲烷,形成了草甘膦—有机硅产品链的一项自主创新,带动了有机硅单体和草甘膦两个行业发展的事例,就是一个有力证明。当然,自主创新的投入高、风险大,开发有一定难度,要求有一定技术积累,因此一般企业往往望而生畏,然而一旦冲破障碍,就会获得显著成效。

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往往分别适用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企业。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应看作是相互结合的创新策略。如果单纯依靠模仿创新,对于进入较高发展水平的企业已不能满足进一步扩张的需求。在一些重要的特色产业领域缺乏自主创新,则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有些企业已经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所以,创新型模式的形成,离不开现代企业制度。在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后,应当怎样进行制度创新?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生产、流动和应用上,根据其特点来构建新的制度和机制。无疑这是今后制度创新的一个重点。如根据知识的可共享性与排他性的双重特点,来构建知识流动和知识保护的制度;根据人才在知识劳动中的特殊地位,来构建人才的稳定和流动的制度,以及高薪加股权等激励机制;根据技术知识无形磨损的特点,建立技术经济寿命的预测和评价制度;等等。

管理创新对巩固和发展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有重要意义。运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促使管理模式的扁平化,是最近一个时期管理创新的热点。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紧贴市场,敏锐把握市场变化的信息,根据市场信息及时地作出决策,并在实施决策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为了使企业能紧贴市场、驾驭市场,管理模式的扁平化是一个有效方法。所以,它是创新模式又一重要特征。

综上所述,创新型模式由四大要素组成,这就是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型模式的形成,有赖于这四大要素的相互作用。正是这些要素的联动作用,才推动了企业向创新型模式转变。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个运动规律,对加速实现模式转变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加速实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速实现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它对提高我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我们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众所周知,随着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的现实化,全球经济系统将面临一次新的国际分工。在这次分工中,发达国家进一步成为向全球经济提供知识、技术、智能的“头脑国家”,并以此抑制发展中国家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省应当在全国率先实现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的转变。

第二,受到WTO知识产权协议的制约,模仿型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小。这类企业将不得不向国外公司支付巨额的专利费来获取技术,这样就会增加此类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国内市场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许多企业靠模仿就能获利。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创新的产品去诱发市场和牵引市场,企业就不会得到快速发展。这就是说,模仿型企业虽然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但从总体上看,已难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

第四,不同的工业化阶段技术进步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浙江经济从总体上已进入传统工业化的中后期。根据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历,技术追赶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基本遵循“应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更新与改造—自主开发”这样一条被称作“逆向流程”的技术进步模式。在这个流程中,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技术自主开发的紧迫性凸显出来了。

第五,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需要。所谓核心能力,主要是指企业通过组合知识和技术,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及独特营销的能力。这是一种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形成这种能力需要有外部和内部的特殊环境。加速实现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有利于企业培育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缺乏核心能力的企业,很难形成持续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加速实现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是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对策。

(三)政府在推进这场转变中的作用

企业是实现这场转变的主体。市场竞争是实现这场转变的推动力。然而,政府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要依靠政府的理性力量来推动这场转变。联系当前的实际,建议政府要着力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转变观念;二是政策导向;三是技术支撑。

首先是转变观念。浙江企业模仿型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使不少同志在思想上产生了“惯性”。他们在理论上也认识到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则不具有紧迫感。他们觉得模仿型的路子还可以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或者认为浙江省实施这种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这种认识上的滞后,无疑会影响实现转变的行动步伐。

为了推进观念的转变,首先要进一步学习江总书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等论述。通过政府的观念转变带动企业的观念转变;同时又要以企业的实践经验推动政府的观念转变,从而在浙江大地上掀起一次新的思想解放。

要花大力气培训企业领导干部。我省绝大多数企业在发展初期多是在别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模仿,可以说一直是“拿来主义”,不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模仿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模仿型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容易掩盖它的致命弱点。所以,培训干部应是转变观念的当务之急。

培训干部除了学习有关理论以外,一种有效方法就是用典型引路,特别是当地的典型具有亲切感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实际上,在我省各地,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它们从模仿开始,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以后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模式,有的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果能把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的各种典型案例认真地加以总结,就可以编印出一部生动的教材。

第二是政策引导。为了推进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而制定政策,首先要选择支持的重点。如果没有重点,也就不会有好的政策。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创新型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随着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个群体将越来越大。所以要在这个群体中选择优先支持的重点。在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三种类型中,相对来说,模仿创新的成功率较高,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经济效益,但这种模式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超前性,容易受到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的制约,所以政策支持的重点,除了少数层次较高的模仿创新外,应放在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合作创新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创新模式。它对组合创新资源、突破技术关键有独特的作用。但合作创新具有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在地域上要跨省甚至跨国界,其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不可或缺的。至于自主创新,它的难度大、投入高,而且具有较高的风险,然而它的作用也大,有时会左右产业的发展,所以应当受到政府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公共财政资助这类创新型企业,应以项目为对象,以客观标准为尺度,对于补贴对象的资格和补贴数量均实行公开与透明的原则,这样既体现了公平原则,也便于社会监督。

资助方式可采取多样化。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重大的研究开发,有的可直接资助,如直接拨款、提供国家实验室的设备和信息等可利用资源、长期无息贷款等。有的则可间接补贴,税收减免就是一种国际上常用的、有效的鼓励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的政策工具。除资助企业技术创新外,有的可由政府提出具体的项目要求,采取奖励的方式,悬赏企业进行研究开发。

第三是技术支撑。政府对技术的支撑,历来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市场制度的国家,它一直认为,科学或基础科学是“公共物品”,其供给是政府的责任。技术则被认为是私人物品,政府不必干预和支持。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面对日本和欧盟的竞争,美国转向支持产业技术。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就是政府支持的一个重点。

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是基础研究和所有权技术之间两类互有联系的技术。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共用性的特点,它可以用于一个产业的多类产品中,甚至可以用到不同性质的多个产业中。从经济角度看,它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由于它具有外溢性的特点,企业对它的投入往往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因而导致在这个领域中的投资递减。加入WTO为发展共性技术提供了一个契机。按照《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从政府支持科技的角度,补贴共性技术(作为前竞争开发活动)是允许的。同样,对于基础技术,如各种标准的制定、测量和测试方法、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科学和工程数据库等,政府更应大力支持。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是我省科技进步与创新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政府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加大支持此类技术开发的力度,对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项浙学著,发表于《经贸实践》2002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