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系统中的吸收性创新模式

创新系统中的吸收性创新模式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创新系统中的吸收性创新模式吸收创新主要依靠吸收先进国家的科学与技术作为推动本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进行有组织的、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一系列高效独特的创新体系,使科学技术与社会得到跨越式发展。在整个创新活动过程中,富有活力的内在运作机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吸收型创新其运行的根本机制在于吸收和创新的有机结合。

第二节 创新系统中的吸收性创新模式

吸收创新主要依靠吸收先进国家的科学与技术作为推动本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进行有组织的、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一系列高效独特的创新体系,使科学技术与社会得到跨越式发展。这种吸收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是后进国与先进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不是简单的后进国对先进国的被动依赖,表现在后进国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它还表现在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的结构上,后进国与先进国不是垂直型结构关系,而是水平结构关系。后进国和先进国在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后进国与先进国的技术合作在后进国方面已经是建立在自己国家的独立的创新研究的体系上。所以对于吸收型创新只着眼于对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领域,对于妨碍本国技术结构优化,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产业及其技术体系则给予限制。对于对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构成消极影响的产业与技术则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其次,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意味着后进国已经具有发展自己科技及其创新体系的基础,已经具备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和社会条件,有自主的技术,有独立发展自己科技和社会经济的能力。市场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要素的结构合理,并且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创新运作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能够合理地结合起来。同时,已经具有创新活动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活动更加规范和科学。与创新活动相关的要素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质量。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才规模的形成、教育与科学研究体系的完善、合理的产业结构。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条件,创新系统的运作就不能有效地展开。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的内生模型理论,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其基本的前提就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源于自己国家社会和经济自身的内在运作机制,外部环境及其条件只是内部运作机制得以展开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国内创新系统的各要素及其运行是创新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再次,这种创新是在对先进技术进行吸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较高层次的跳跃式的创新。这种创新具有稳定的基础,因为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就是对先进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没有这一基础,创新系统就无从展开。更重要的还在于这种创新是在较高层次上的创新。创新往往在先进技术所代表的领域进行,这种创新根据本国的具体状况,以先进国的技术推进后进国的产业结构。最后,这种创新是一种非连续的跳跃式创新,它可以跨越某些中间阶段,在较高的层次上实现创新。这是因为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引进具有选择性上的不确定性和高起点。而且还决定于后进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跳跃式发展的规律。这种跳跃式的创新使吸收型创新成为后进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吸收型创新在发展中国家被广泛采用。实际上,吸收型创新从广义上已经包含了引进模仿性和模仿创新两个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国家情况则大不一样,有的国家以引进模仿为主,有的国家以模仿创新为主。由于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同,它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对于科学地制定本国的创新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国家孜孜不倦地向发达国家学习,但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国家在向先进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大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正确地认识吸收型创新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科学地制定本国的创新体系。吸收型创新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特殊的创新类型。这种创新是在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的创新,它既不是简单的引进,也不是囿于自己国家内的封闭式开发。吸收型创新以较高的先进技术为基础,由于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创新的拉动效应很强,具有极强的创新活力。这一特点决定了吸收型创新具有赶超性功能。这种赶超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技术的赶超。在本国经济体系内,引进先进国家的经济或技术模式,对本国的经济或技术运行方式加以改造,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良性运行以及技术的现代化。(2)关键或主体技术的赶超。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良性运行,先进技术的吸收十分普遍与重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就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直接动力。(3)高新技术的赶超。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否掌握高新技术,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掌握先进技术的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又是严格控制的。因此,后进国家只有走创新之路,打破后进国家的不利的地位,加快高新技术进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任何赶超都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又必须在关键领域进行突破,这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要使创新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就必须优化资源配置,为创新系统的良性运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吸收型创新是后进国建立在本国实际情况之上的对先进国家先进技术的完全自主的创新,不受外部势力的影响和牵制。在这种创新过程中,吸收学习的功能和自主行为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在整个创新活动过程中,富有活力的内在运作机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经济条件下,这种积极学习的功能和主体性的特点是十分微弱的,因为技术条件的落后使得模仿和引进先进国家的已有成果比创新具有更低的成本,这种单纯的引进和模仿弱化了后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研发能力。只有当后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一定的发展的时候,这种自主的创新运行机制才能建立起来。

吸收型创新其运行的根本机制在于吸收和创新的有机结合。吸收比引进和模仿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创新则是技术和社会进步的最佳阶段。这是一个特殊的运行范式。它既不同于引进创新的运行模式,也不同于自主创新的运行模式,而是吸收和创新的有机结合。吸收阶段的特点是引进与创新的需求都很大,而引进则占据主导的地位。它要求后进国家和先进国家必须进行合作,而不是被动的吸收。只有实现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的平等合作,才能摆脱引进过程中的被动局面,才能够实现对引进技术的自主吸收。只有实现真正的合作,后进国家和先进国家才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后进国家才能真正地利用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好处。由此可见,吸收型创新不但对创新机制的运作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吸收型创新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吸收,更重要的在于在吸收基础之上的创新。吸收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前提。这种创新不同于引进阶段的创新,也不同于自主型创新。它是介于两者的一个中间阶段。它的基本的模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扩散,这种创新机制将会产生良性的运作效果,由创新而促进发展,由发展促进创新。同时,这种创新机制的积极作用还在于具有对社会和经济的整合功能。吸收型创新也是一个优选性创新的过程,根据创新运作模式和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创新的程度会有较大的差别,有最优、较优、一般等程度之分。创新运行中各要素的不同的组合也会对创新的效果和运行方向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运行中要素的不同组合会直接影响创新的成果。比如,局部创新、整体创新、渐进创新、突发创新、短期创新和长期创新。在吸收性创新过程中,吸收和引进的项目是否符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如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创新与科学文化水平的关系,创新与各要素的耦合性,等等,都会影响和制约创新的社会效果。在整个吸收和创新的过程中吸收度和创新的相互关系对创新同样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在创新运行过程中,合理地调整它们之间的绝对数和相对数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各要素的合理的结合,各要素的合理的搭配是创新的潜力,创新潜力和社会条件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实力。引进的目的是吸收,在引进的初期,需要通过学习来消化所引进的内容。在这个阶段,是一种单纯模仿性的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引进内容的使用,创新主体已基本掌握了引进技术,就需要根据市场的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吸收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创新,最后国家或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积累与提高,进入创新阶段,其率先创新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大大提高。国家和企业在充分掌握和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按照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要,进行二次创新,吸引基础上的创新能否真正实现,还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创新主体的吸收和消化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