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西省农民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江西省农民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江西省农民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当前,江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重大战略部署,全省由此而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根据江西省农科院农经所的调查,农民自主创业的就业载体效率为1∶10左右,即1个创业者平均可带动10人就业。

四、江西省农民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当前,江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重大战略部署,全省由此而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但全民创业的重点难点在于推动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创业。目前江西省农民增收渠道主要依靠的是传统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单纯靠劳动力要素取得的工资性收入为38.7%,以农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占57.8%,两者合计占96.5%,而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合计只占3.5%。要持续快速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坚持就业与创业并重,在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把城市内业已形成的开发热潮和创业之风引向广大农村,着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和创业群体,发挥农民创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财富增值效应,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个体带群体,创业一方,致富一片”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江西返乡就业人员达100多万人,其中有3万多返乡农民开办经济实体进行创业,全省外出民工返乡创业潮正在涌现。据调查,资溪县通过农民自主创业发展面包产业,一个只有12.6万人口的小县,走出了一支有3.6万农民的“面包大军”,在中国的1000多个城市以及俄罗斯、缅甸、越南等国,开出了7000多家面包店。据不完全统计,资溪县从事面包业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有2000多户,1000万元以上有60多户,超亿元的有3户,已成为全国食品加工行业的一支生力军。根据江西省农科院农经所的调查,农民自主创业的就业载体效率为1∶10左右,即1个创业者平均可带动10人就业。江西省于都县近年来先后派出20多个工作小组分赴全县23个乡镇调研,发现造成农村劳力剩余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缺乏创业技能,而且自主创业意识淡薄。为此,该县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工程”,着力提高农民自主创业的技能。全县在各乡镇设立了“劳动创业服务中心”,对20余万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年农民登记造册,并组织有创业意向的青年农民外出参观,先后对3万多名农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业技能教育,帮助6000多名青年农民确定了创业的方向。同时,该县出台了5年内教育农村新增和富余劳动力30万人次,使每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都能够具备1至2项职业技能的“免费教育”计划,并以县职业中专、技校、乡镇中学、夜大、农函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教育载体,对历届高中、初中毕业生和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教育。县财政还拨出专项资金作为教育费和学员食宿费,无偿提供学习教材、资料、师资、场地和器材。多种教育模式保证了农民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于都县已有6000多名农民建立了自己的创业基地,1万多名农民走进了工业园区企业。经过自主创业教育的农民50%以上创办了自己的家业,由此也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顺利就业。段屋乡果农段德来曾一度茫然无措,参加县里举办的创业能力教育班后,他贷款种植6.67公顷(100余亩)脐橙,3年不到,他的果园去年就卖了十几万元。宁都县通过形成农民自我创办企业、家庭经济兴业、外出务工就业三条二次创业途径,实现农村劳动力数量优势向全民创业的技术优势的成功转化。为避免教育变“陪训”,宁都县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工程,对农民开展精准式实用技术教育,旨在增强农民的二次创业能力。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该县重点围绕优质稻、黄鸡、脐橙、加工型红薯、蘑菇、白莲、席草、蚕桑、茶叶九大农业产业和食品、轻纺、机电矿产开采加工四大工业产业开展教育。根据九大农业产业和四大工业产业的发展规模,该县建立了185个农民知识化工程教育基地,让农民就近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就能看得见、听得清、学得好创业技术。为提高教育和自学效果,该县先组织专家编写实用技术资料的初稿,再组织本地资深文化人士将初稿翻译成能让宁都老表看得懂的乡土化语言教材,目前已先后编印《宁都县农村实用技术丛书》、《农民工务工指南丛书》等系列教材。该县有关部门新编的蘑菇栽培农事日历已免费送到农民手中,被农民称为“蘑菇经”。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该县在教育中不仅坚持理论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集中面授与分散指导相结合,更注意区分教育对象的文化层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指导农民根据自身特点预订教育课程。安福乡社溪村农民李程民第一次养猪亏了1680元猪仔本,后来经村干部介绍到该县农民知识化工程教育基地“惠大生猪规模养殖场”参加教育,掌握整套生猪养殖技术后在村里办起了存栏300头的肉猪养殖场,年收入超过6万元。李程民是该县对农民实施精准式教育后,成功实现二次创业的典型之一。全县还有200多名农民从中受益,成为活跃在宁都各界的致富带头人,有的还到发达地区办起了企业。吉安市一些菜农远离家乡赴北京做蔬菜生意。他们吃苦耐劳,凭着良好的信誉逐步打开市场。如今,活跃在北京的10万多名吉安农民,包揽了京城各大宾馆、酒店近80%的蔬菜配送订单。“吉安菜农”成了江西一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由江西日报社、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2007江西百姓创业投资项目评选活动,公开征集200名有创业愿望者进行全程免费创业教育。200人免费创业教育最后2个班,已于2007年11月5日开班,并于11日结束。至此,200人免费创业教育圆满结束。赣州市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教育现代农民,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09亿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同比增长10.2%;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近年来,已有129.2万农民脱贫。富田村村民陈美才家有甜柚4000平方米(6亩),今年光柚子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1680元,全家8口人现已全部脱贫。陈美才只是赣州百万农民脱贫的一个缩影。目前,赣州市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2.9%下降到2.7%,贫困人口降为20多万人。永新县在外务工人员夏敦文,返乡投资2000多万元创建大型皮革加工厂——创欣制革有限公司,吸纳近200名农民工就业。加大对农民的种养加工、营销技能教育力度,引导一批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进驻城镇开设店面,创办农产品加工营销实体。怀忠镇肖子明,经过创业教育后,整合原有的营销组织,组建镇生猪营销协会,带动5000多农民长年跑生猪流通,年贩运总收入7000多万元。省人事厅与新干县人民政府共建的全省第一家省级农村人才市场——江西赣中农村人才市场在新干县揭牌开业。该市场是从2005年初启动建设的,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的教育和人才交流服务设施,可同时容纳400多人开展教育和举行招聘活动。市场已创办了农村人才科技示范基地——江西新绿农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无公害蔬菜今年已出口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江西省财政下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共计2725万元,加上市、县财政配套资金,总额达3365万元,用于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阳光工程。该工程将对江西省70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县的17万农民开展15天至90天的职业技能教育,使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根据实施方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16岁至45岁,思想素质较高,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或新增劳动力均可参加教育。该工程将做到招生一批、教育一批、转移一批、就业一批,力争全年输出农村劳动力不少于14.5万名,确保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据了解,江西省将按照人均200元的标准用于受训农民的学费补贴。为保证资金有效使用,全省将统一采用发放教育券的方式,由乡、村动员和组织农民报名,并将统一印制的教育券发放到学员手中,学员持券自愿选择教育机构和所学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