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培训对农民创业及其经营状况的影响

创业培训对农民创业及其经营状况的影响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创业培训前后绩效是否发生了变化,对社会产业结构等是否造成了影响?本部分所用数据来自湖南省24个农民创业培训典型县。Wi1coxon配对检验是为了考察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结果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要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使其“会”创业。转移创业培训工作重点,由原来重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向农民创业培训转移,拓宽创业培训范围。

一般而言,农民致富靠创业,创业培训是提升农民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这点在国际上已得到证实,法国一般的小企业创办的成功率只有20%,而通过创业培训后的农民创业成功率在80%以上。学者们对农民创业培训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安胜利等(2009)在分析农民创业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民创业培训的对策建议[1]。郑孝国(2005)认为,开展专业性的创业培训,推动创业活动的发展,实现高质量、高数量就业[2]。李彦燕(2009)认为,农民创业培训,要发挥职教中心的功能,各方力量进行培训。陈凯峰(2004)提出创建可回归式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是培养创业型农民的有效手段[3]。韩菁等(2008)认为创业培训是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渠道。上述研究归结起来就是阐明了创业培训的作用、意义和方式。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比较和分析农民创业培训前后在经营状况、经营收入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学理依据,进一步推动农民创业。

(一)数据来源

选取湖南省宁乡县、株洲县、茶陵县、湘乡市、祁东县、汨罗市、邵阳县、新邵县、临澧县、安乡县、娄星区、安化县、蓝山县、江永县、冷水滩区、回龙圩区、麻阳县、溆浦县、洪江市、沅陵县、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古丈县24个农业部农民创业培训试点县的1550名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农民创业培训前后从业状况、人均纯收入状况、生产、经营规模、规模种植、养殖、经营农户文化结构、创办的企业规模及企业年产值分布结构。

(二)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

农民创业培训前后绩效是否发生了变化,对社会产业结构等是否造成了影响? 本部分运用计量方法进行详细研究。一个社会产业结构代表经济社会发展各部门的比例,产业结构协调意味着一定程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产业结构一般指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在农业时代,第一产业占比较高; 重工业发展时代,第二产业发展较快,产值较高; 进入现代经济社会,工业比重有一定回落,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由于吸纳就业能力高、经济效益好等原因而迅速发展起来,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经济的发展,机械科技的运用,使机械作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规模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及工业的基本特征。企业、农户收入及人均纯收入则具体体现了创业后的经济绩效。具体的分析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见表5-1。

表5-1 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

为了从绩效的各个方面对农民创业培训前后的变化进行研究,本文从产业结构与经济绩效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具体计量方法包括: 统计样本培训前后的中值、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其标准差; 对于小样本状态,两组数据的差值不满足正态分布,不能用T检验,因此用Wi1coxon统计检验方法,配对检验培训前后各指标变化是否显著; 给出培训后相关变量变大或变小的数目,进行了双尾检验,从另一个侧面给出培训后是否有显著改进。

(三)培训前后经营状况变化

本部分所用数据来自湖南省24个农民创业培训典型县。表5-2前五列为均值、中值、最大值、最小值及其标准差,括号内为培训后的数据。Wi1coxon配对检验是为了考察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结果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最后一列给出的是24个组中培训后变大和变小的样本数目及双尾检验结果,+代表变大,-意味着变小。表中结果显示,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第一产业占比逐渐减少,均值由94.8%降为89.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日益增加,分别由1.28%、3.81%增至3.11%、5.93%,且第三产业的增幅要快于第二产业。Wi1coxon配对检验显示,至少在10%的水平上这种变化是显著存在的。24个典型县中培训后第一产业占比变小、第二产业占比变大、第三产业占比变大的县分别有14个、10个和11个。但值得注意的是,培训后,除第三产业占比外,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占比的波动幅度均变大了,24个县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区域不平衡现象可能有所加剧。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落后县的指导和政策扶持,尽量缩小县与县之间的差距,协调区域平衡发展。

表5-2 农民创业培训前后经营状况变化表

续表5-2

注: ***、**、*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显著。

而经济绩效相关指标的比较反映出,农民参加创业培训后, 24个县中有23个县农民的加权人均纯收入得到了提高,均值由培训前的1.10万元上升为1.36万元,且标准差减少,各县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有利于平衡各县域经济共同发展。加权人均收入的提高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中低收入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其最小值由0.31上升为0.68,但最大值变化幅度却不大; 二是收入较好的农民占比增加,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占比由培训前的均值31.5%上升为58.8%,中位数由27.7%增加至55.9%,这种增长比例是较大且显著的,且有23个县的比例在培训后都得到了提升,培训前后各县农民工的收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创业培训通过技能、知识、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培训拓宽了农民工创业的渠道,增加了创业的信心,提供了创业的资金与法律援助,对于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消费能力。创业培训的成果更体现在农民种植养殖以及各种经营活动的规模变化上。各县规模生产及经营的总户数增长显著,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且各县之间发展日益均衡,其标准差由培训前的26.8降为21.3,规模生产及经营户在总创业人数中的占比的均值也由培训前的23.7%上升为36.7%。规模经济的发展为今后农村产业化、集团化、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基础。

可见,不管是从产业结构、农民收入还是规模化生产来看,农民创业培训都取得了不菲的绩效,对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农民工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综上所述,农民创业培训前后在从业、人均纯收入、生产经营规模上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因此,要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使其“会”创业。转移创业培训工作重点,由原来重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向农民创业培训转移,拓宽创业培训范围。针对农民创业过程中创业意识问题,增加创业意识培训的内容,语言更通俗,案例更贴近现实生活。项目选择上提醒农民要立足农村、结合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小”、“特”见长,树立“大”产业意识。加强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一是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和综合性。培训机构要组建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制定鼓励农民完成学业与创业的政策,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要凸显生源地农业产业特色,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强调实用技术培养。二是要分层次培训创业农民。选拔为创业培训的农民要求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也就是说在创业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各个农民在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各有千秋,为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可以将创业培训分为两个层次: 初级班(普通班),即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进行引导性创业培训,发动和鼓励他们创业; 重点班,即对有一定规模的创业农民进行发展性培训,让他们把产业做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在有限的培训资金下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三是要构建农民创业培训体系。目前针对农民开展的创业培训主要是以种养业为主,与大学生等群体创业有显著的差别,农民创业主要扎根在农村地域,需要对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市场信息等方面有较系统的了解或掌握。因此,很有必要构建一个创业培训链条,编写一套系统的创业培训教材,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讲师团。

[1] 安胜利,张红兵,王秀君.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与思考.农业科技通讯,2009, (2): 28-29.

[2] 郑孝国.我国创业培训发展浅议.中国科技论坛,2005,(5): 114.

[3] 陈凯峰.创业型农民培训实践与模式探讨.农业与技术,2004,24(6): 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