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张秀广[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就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建议对策。另外,还应择优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张秀广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科研处 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就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策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1概念

农村基础设施是一定时期内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技术要素。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农业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为农民从事生产及产后运输储藏等活动服务,包括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业机械设备等;二是农村非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为农民日常生活休闲等活动服务。包括教育设施、通讯设施、医疗设施、福利院、娱乐设施等。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迅速扩张对资金的需求,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成为加重农民生产成本、弱化农产品竞争力、农民增收不显著、制约农村市场开拓的重要原因之一。

2.1生产性基础设施支撑力脆弱

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农田水利改建扩建、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难以有效展开,大部分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设施老化,新建和更新改造投资严重不足;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着前期工作跟不上、工程管理制度及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重建轻管等问题;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覆盖面很低,退耕还林(草)、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现有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不能有效支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服务性基础设施执行力减弱

自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加大了农村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消除了一批中小学危房,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但由于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差、范围广、规模大,投入仍明显不足。在教育方面,校舍、师资等教育资源超负荷运行,失学率依然较高。据统计,从1985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国农村约有1.6亿青少年没有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2004年,我国农村初中毕业生能够升入高中的不到30%。在医疗卫生方面,疾病预防救治体系不完善、卫生保健水平低。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平均每个乡镇拥有的卫生院数只有1.2个;平均每15个村才拥有一个乡镇卫生院,农村每千人拥有的病床只有0.79张,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9%和36.1%。此外,一些乡镇医院医疗设备陈旧,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诊治手段也十分落后,很难应对突发的公共疫情。饮水困难、安全卫生饮水问题也较为突出。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经费短缺的现象非常普遍。

2.3社会性基础设施安全力薄弱

相当一部分地区因没有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无公害食品和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的科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及监测检测体系,而导致农产品的环保、消费安全标准难以保证,不能适应发展订单农业特别是出口创汇农业的需要。同时,执法体系、文化服务机构建设等也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

2.4流通性基础设施承载力孱弱

以农产品综合市场和茶叶生猪、山羊、药材等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为重点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及设施建设落后;很多农村交通设施落后,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通村公路质量较差;村内街道虽经过多次规划、整修,但路面质量不高、街道狭窄、垃圾成堆、排水设施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滞后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制约着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3措施与建议

3.1更新观念,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密切关系到农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效益,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会严重制约农业的抗灾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力。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军,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抓。

3.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水利设施建设上花费了很大气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未摆脱江河湖水和洪涝灾害的困扰。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防洪排涝抗旱的能力。在对已有的大型工程悉心维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用优惠政策引导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农户自己打井修渠,开源节流,加强蓄水,提高抗灾特别是抗旱能力。

3.3加大农业信贷投放力度

在我国,由于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在商业化改革中逐步退出了县域经济,因此迫切需要制订对农业的信贷优惠政策。应该建立并完善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导,以农业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为依托的多层次的金融供给服务体系。为增强筹资抵御风险能力,还应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职能,积极试办农业基础设施财产保险。另外,还应择优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放宽对贷款的各类限制,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的贴息率,并通过金融市场发行专项债券,通过市场化手段将资金引向农村,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金融供给。

3.4加快农村通讯设施建设

任何科研的突破,只有充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农业科技更是如此。为了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产品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从而加快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使科技真正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我国农村通讯水平相当落后,信息闭塞,严重制约了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应该加快农村通讯设施建设,以县城和小城镇为中心,向周围农村地区辐射,建立覆盖全国的通讯网络,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及时传播到农民当中去。对于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多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使农民尽可能多的接触先进农业技术。

3.5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农村教育事业事关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在农村地区应大力开展各种层面的教育,包括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通过各种类型教育的开展来提高当地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水平,发挥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开展农村教育事业最为有效的形式是农科教结合,以人才培训和科技推广为重点,把区域性的教育发展规划同科技推广体系结合起来,把经济开发和智力开发结合起来。只有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栾敬东,姜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安徽农学通报》.2008.14.

[2]孙志亮.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序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6.2.

[3]农业部产业法规司.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支持政策研究.2002年12月25日.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29日.

[5]《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1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