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包括产权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营运管理体制、价格管理体制等。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投资责、权、利不统一;财政、信贷与投资职能不分,乱立项,乱开发,乱投资;投资效益低下,投资饥渴难以遏止等。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型,导致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失控和无政府状态,加速了农业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

3.1.2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的步伐在逐步加快,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目前我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落后和薄弱的基础设施已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2.1 农业基础设施的存量和增量都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农业基础设施短缺和不健康运行,是现行农业基础设施的一种常态,带病运行,半拉子工程,已成为许多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通病[2]。突出表现在农田水利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和乡村道路的升级上。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在增量上也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加之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是要尽快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发展的方向集中在工业和城市经济上,忽视了对农业的投入,致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逐年下降,建设速度明显减缓,农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3.1.2.2 农业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农业基础设施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将各种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子系统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也是农业基础设施布局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的农业基础设施布局仍然是沿袭的人民公社时期“一大二公”的布局模式,存在许多不尽合理之处,这种布局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又降低了使用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复布局。农业基础设施本应是公共服务产品,但由于条块分割体制,各自为政,为了“万事不求人”,只好“自给自足”、“大而全”、“小而全”,封闭运行,结果却成了“单位产品”或“部门产品”,既浪费资源,又降低了使用效率。(2)位置不当。基础设施具有固着性特征,一旦附着于一定的空间区域,则难改变服务范围。(3)互不关联。各种设施之间的耦合性和相互关联性较差,农业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协调性。如仓储设施建设不考虑加工配套设施;科研设施缺乏中试基地;农村教育与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网络。各种设施缺乏内在联系,互不协调,互不配套,降低了基础设施的整体功能。(4)相互矛盾。各种设施之间不仅协调性较差,反而在功能运作上相互制约,相互矛盾。这种情况在交通运输、水利、能源等综合性较强的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比较普遍。如水利工程,只修大坝,仅为防洪发电,而不建船闸,不管航运。(5)结构不良。各子系统相互之间或同功能设施内部,比例关系没有达到优化状态。如交通运输业内部,长期偏好铁路,轻视其他运输方式,尤其是不重视水运的发展。在农业科学研究和开发、推广中,重视实验室研究,轻视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各种设施之间结构过于松散,谈不上有什么良好的比例关系。另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发展也不平衡,东、西、中部的差别很大。

3.1.2.3 现存的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设计不合理,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设施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起来的,其规模与现行的农村经营体制不适应,加之功能设计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健全,导致农业保障功能逐年下降。农业排灌体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现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的分块割据和经营的小规模性,决定了农业基础设施必定是以小型、多元化为基础进行设计和布局。计划经济时代的大规模、一体化的农业基础设施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新增的农业基础设施,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和效益都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另外,由于现行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低,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例如,由于灌溉技术及管理水平落后,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而先进国家已达50%~70%,水资源浪费严重。

3.1.2.4 农业基础设施与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不相适应

农业基础设施使用的地域范围广,覆盖的农田面积大,中间管理层次多,而现行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建立在家庭经营承包制的基础上的经营形式,生产单位一家一户,土地耕作是分块割据,生产条件大多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农民自身为主体,然而在当前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设计并没有随着发生变化,致使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与当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极不匹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

3.1.2.5 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包括产权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营运管理体制、价格管理体制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发育和形成之中。但是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许多旧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根除。产权制度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所有权主体意识不强,产权不明晰,财产分割,资产损失渗漏严重;存量不清,呆滞闲置;流量挪用、转移;管理权趋于分散化等。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投资责、权、利不统一;财政、信贷与投资职能不分,乱立项,乱开发,乱投资;投资效益低下,投资饥渴难以遏止等。运营管理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各种责任制往往是有名无实,徒具形式。价格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乱收费、乱摊派、垄断定价、前后价格关系不顺,财政补贴负担过重。

同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的无政府状态。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型,导致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失控和无政府状态,加速了农业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村集体因缺乏资金无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不仅表现在村集体无力再兴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对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也无力管理和维护,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和电网设施,不是因风吹日晒,逐渐破败,就是因设备、线路经常被盗而无法运行。村级道路由于集体无钱雇人养护,导致“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农产品难以运出,农资产品难以运进,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需要。乡镇职能部门的转型,相关管理职能逐步削弱和淡化,导致“人散、网破、无人管”的农业基础设施相关部门的管理现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种植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与水利、电力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有直接关系。长期存在的农产品流通不畅,虽与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和流通体制有关,但是与仓储、交通、信息等硬件建设跟不上也是密切相关的。上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无一不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已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制约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瓶颈”。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劳动力和资金,对于我国这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国家来说,劳动力的解决是比较容易,当前缺少的是资金。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