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鹰潭农业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初步探讨

关于鹰潭农业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初步探讨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鹰潭农业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初步探讨张火炎 章金华 胡鹏浩[摘 要]本文围绕科学发展观,分析了江西省鹰潭市农业的特点和优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鹰潭农业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鹰潭市农业经济仍属传统农业,还是典型的粮猪二元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

关于鹰潭农业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初步探讨

张火炎 章金华 胡鹏浩

(江西省鹰潭市农业局 江西,鹰潭335000)

[摘 要]本文围绕科学发展观,分析了江西省鹰潭市农业的特点和优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鹰潭农业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业;科学发展观;探讨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农业发展各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科学发展观,江西省鹰潭市农业具有哪些特点和优势,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应该如何谋划与创新,怎样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就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1现状分析

近几年鹰潭市农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较好的发展。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主要存在“四个较好与四个不足”:

1.1农业经济增长较快,但经济质量不高

近年鹰潭市农业经济增长较快。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1.3亿元(不含林业,下同),比2006年的29.6亿元增长5.8%,比2003年的20.49亿元,增长52.9%。但经济质量不高。经济作物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40.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04%,离两个65%的目标仍有差距。在多种经营中,仅有生猪产值与粮食产值相当。鹰潭市农业经济仍属传统农业,还是典型的粮猪二元结构。

1.2主要农产品丰年有余,但市场竞争力不强

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57.92万吨,蔬菜总产23万吨,花生总产1.46万吨,水果总产4.7万吨;生猪出栏89.7万头,肉类总产8.9万吨,水产品总产4.5万吨,特种水产产量1.2万吨。农产品数量增长较快,但大宗农产品档次不高,品质不好,竞争力不强。高档大米、名优水果几乎没有,精细蔬菜分量不大。“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1.3农民收入年年增加,但增长速度不快

2004年,由于有中央新的农村政策及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攀升的利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3000元大关,达3265元,增长20.17%,是“十五”期间增幅最大的一年。其后几年由于新增的惠农政策不多,加上农资等价格出现较大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增幅明显减少。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40元,增加375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68元,增加328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20元,增加452元。尽管如此,要在2014年提前实现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仍然面临极大的压力

1.4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但企业实力不大

全市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达71家,其中有省级龙头企业20家,市级龙头企业51家。2007年全市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65亿元,比2006年增长20%,连续5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龙头企业规模看,总体处于“小、散、低、弱”的状态,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全市还没有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最大销售额不到3亿元。从企业对农产品资源的利用情况看,全市大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产品资源大多停留在种植、养殖“第一车间”,初加工的产品比较多,深加工、精加工的比较少,除天施康、竹辉公司外,大部分企业仅进行一般性加工,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如花生仅进行剥壳,葛加工的仅是葛淀粉,梨、板栗、生猪都鲜活出售;从企业市场开拓力看,产品销售主要在省内,省外销售比重偏小,出口产品极少。

2几个误区

目前,农业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鹰潭市在农业发展工作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有一些做法不符合新形势要求,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主要表现在:

2.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产业“拔苗助长”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出了鹰潭市瘦肉型猪、花生、花卉苗木等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产业,提高了农业效益。但也有一些地方为尽快做出“亮点”产业,贪大求快,急功近利,缺乏深入调查和研究,不顾当地的资源情况和市场情况,脱离市场抓产业,不在提高品质、开拓市场上下苦工夫,乐于盲目扩张生产规模,鼓励、号召、甚至与农民签订空头购销合同。形成生产基地发展快、规模大,市场开拓能力弱、占有率低的畸形“亮点”。调出了新的卖难“问题”,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2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未跳出常规农业框框的约束

一直以来,按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我们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每年要引进上百个农业新品种,推广几十项农业实用技术,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00余次,培训农民20000余人次,显著提高了鹰潭市农业种养水平。但农业科技始终受常规农业框框的约束,在提高农民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上没有大的突破,更没有建立与时俱进的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新机制,农业科技进步缓慢。

2.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不脱“计划”的影子

近年来,鹰潭市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较好的环境,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在工作中,仍一时摆脱不了“计划”体制的惯性。一是越位指挥,直接干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二是错位工作,直接组织农民生产、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好心办坏事”。三是缺位服务,市场体系,信息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总体思路

鹰潭市农村所占比例还很大,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我们认为关键是各级干部在思想、策略、方法上要做到以下“三个三”,即:树立和坚持“三种”科学发展观,构建“三项”长效体系,处理好“三个”关系。

3.1坚持“三种”科学发展观

3.1.1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

要在继续抓好工业经济的同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保护环境资源,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3.1.2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把农业发展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考虑,像发展城市一样发展农村城镇化;像发展工业一样发展农业产业化;像关心城镇居民一样关心农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3.1.3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综合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中的充分就业、良好教育、身心健康、文明素质、消除贫困、社会公平、机会均等、环境优美等问题,切实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3.2构筑“三项”长效体系

3.2.1政策体系

认真落实农民减负政策,切实做到行政减员、部门减费,为乡镇财政“松绑”,为集体经济“增肥”;健全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大财政、金融、保险、工业等各方面对农业的扶持和反哺力度;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和居民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3.2.2环境体系

强化政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服务体系;自然灾害、病虫疫情的测报和防治体系;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规划体系;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带动、技术园区辐射、民办组织补充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体系。优化农村社会发展环境,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让农民安心创收;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让农民可持续创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舒心创收。

3.2.3市场体系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市场体系,废除城市和农村不平等的就业制度,让农民在劳务市场中实现增收;实施“卖出去”战略,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条,让农民在农产品营销市场中实现增收;实施“合起来”战略,积极发展村带户、户联户、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合作组织)加农户等多种形式合作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合作中实现增收。

3.3处理好“三个”关系

3.3.1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关系

既要把握全局,兼顾各方,谋划好总体规划,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要抓住主要矛盾方面,突出重点和特色,发挥本地优势,找准发展当地农业经济的突破口和抓手,具体、实在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突破,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解决。

3.3.2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解决发展快的问题,还要解决发展好的问题。相对落后地区,更要在加快发展、努力崛起的同时,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更快发展和更好发展结合起来,以避免走弯路,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3.3.3处理好普遍遵循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各地、各业必须遵循的普遍原则;但是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特殊性,又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同时因势利导,严格按照经济、社会、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既要遵循普遍原则,统一协调,又要因地制宜,抓住机遇,加快崛起。决不能理解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放松经济发展,从而忘了地方特色,失去发展机遇;也不能强调因地制宜就各行其是,不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树立正确政绩观。

4对策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和鹰潭市的具体情况,我们应当“实行五个统筹,实现五个突破”,以推动鹰潭农业更快更好发展。

4.1统筹优势产业,在提升农业竞争力上求突破

农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实施效益农业发展战略,用最好的资源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以沿海发展地区市场为导向,以优势特色种养业为基础,统筹发展,重点突破,力争培植3~5个在“长珠闽”有强竞争力的产业。鹰潭市瘦肉型猪、果业、花生、绿色大米都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要进一步在扩大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方面提高竞争力。使农产品优势更突出、产地更集中、规模更壮大、营销更有利、竞争更有力。

4.2统筹产销环节,在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上求突破

生产和销售是两个相关的重要环节,从历史经验看两者不能偏废,必须统筹兼顾。一是继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导向和项目带动,集中扶持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大批产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群。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加强和组建生猪、花生、梨、板栗等区域性农产品行业协会。三是着力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和中介经纪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培育种养专业大户,促进产品流通,使农业走向集约化生产之路。

4.3统筹内力外力,在加快开发型农业进程上求突破

在充分挖掘内部自身的发展潜力、调动全市各方面参与农业开发积极性的同时,突出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依靠内、外两股力量促农业发展、促产业升级。以市、县工业园区为平台,着力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精深加工、高档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培植成农产品加工产业群,把鹰潭市的优势农产品(如粮食、生猪、花生、早熟梨等)升级为各种优质品牌食品,创造更大效益。

4.4统筹质量效益,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求突破

市场竞争不仅要效益,更要讲质量,讲安全。继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大力推进主要农产品产地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检验包装、市场准入等过程的质量标准管理。力争近两年创建50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50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并力争今后每年每县新增5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加强产地和农产品市场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加快建设安全农产品专销市场,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4.5统筹生产力要素,在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上求突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集中全市人、财、物力,把科学技术应用、武装、推广到生产力各要素中,深入到农业产供销各环节中,使科学技术发挥最大作用。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优先:一是高科技的农业产业优先扶持,其中生产方面以良种引进推广为先,加工方面以精深加工、高档产品为先,销售方面以网络信息建设为先;二是农业技术队伍优先支持,其中深入生产一线推广的为先,取得显著效益的为先,高科技人员为先;三是高科技管理手段优先配置,其中食品安全检测的为先,质量检测管理的为先,信息管理为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